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953篇 |
免费 | 13598篇 |
国内免费 | 2162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366篇 |
大气科学 | 7679篇 |
地球物理 | 10436篇 |
地质学 | 39265篇 |
海洋学 | 11120篇 |
天文学 | 630篇 |
综合类 | 4641篇 |
自然地理 | 80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6篇 |
2023年 | 1894篇 |
2022年 | 3695篇 |
2021年 | 4381篇 |
2020年 | 3641篇 |
2019年 | 4153篇 |
2018年 | 3659篇 |
2017年 | 3519篇 |
2016年 | 3596篇 |
2015年 | 4172篇 |
2014年 | 3967篇 |
2013年 | 4720篇 |
2012年 | 5256篇 |
2011年 | 5181篇 |
2010年 | 5173篇 |
2009年 | 4772篇 |
2008年 | 4854篇 |
2007年 | 4577篇 |
2006年 | 4340篇 |
2005年 | 3698篇 |
2004年 | 2834篇 |
2003年 | 1931篇 |
2002年 | 2034篇 |
2001年 | 1825篇 |
2000年 | 1481篇 |
1999年 | 660篇 |
1998年 | 233篇 |
1997年 | 134篇 |
1996年 | 116篇 |
1995年 | 79篇 |
1994年 | 71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80篇 |
1991年 | 56篇 |
1990年 | 78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40篇 |
1985年 | 40篇 |
1984年 | 42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24篇 |
1979年 | 28篇 |
1978年 | 20篇 |
1977年 | 15篇 |
1976年 | 13篇 |
1957年 | 19篇 |
1954年 | 3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21.
星斑裸颊鲷胚胎及卵黄囊期仔鱼发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星斑裸颊鲷(Lethrinus nebulosusForska.l)的胚胎发育过程做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并跟踪了孵化仔鱼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星斑裸颊鲷受精卵为浮性卵,卵径0.761 mm±0.019 mm,在水温27℃±1℃,盐度30~32的条件下,受精后约16.5 h孵化;在水温25℃±1℃,盐度30~32的条件下,受精后约17.83 h孵化。初孵仔鱼全长1.739~1.772 mm,仔鱼孵出2 d后开口,卵黄囊与油球已基本消耗完毕,大部分仔鱼开始摄食L-S型轮虫,开始由内源营养期向外源营养期过渡。同时发现在不同温度下,胚胎发育的时间、初孵仔鱼的大小、生长速度及卵黄囊的大小均不同。 相似文献
922.
pH对眼点拟微绿球藻的生长、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pH对眼点拟微绿球藻(Namnocholoropsis oculata)的生长、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有明显影响。研究表明,眼点拟微绿球藻的生长对pH有较强的适应性,在pH6.2~9.8的范围内均能较好的生长,但在pH5.5的条件下生长受到较强的抑制,在不同pH条件下,在同一细胞周期内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均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即总脂含量在对数初期略有下降然后逐渐上升,在稳定期达到最大值。16:0,18:1n9的含量在稳定期显著升高,而EPA的含量在稳定期明显下降,在对数初期,藻细胞在pH6.8的条件下含有较高的EPA含量,而在pH9.8的条件下,藻细胞的EPA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计划”自2001年启动以来,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区域环境演化、陆地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承担“西部计划”项目数据产出的收集、管理、集成,并面向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的各个领域提供科学数据服务。“西部数据中心”的总体框架是以“西部计划”和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科学需求为导向,建成以数据共享、知识积累、合作交流和数据科学为主要内容的集成平台,为“西部计划”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成果的综合集成及地球科学发展的长远目标服务。以共建共享的指导思想集成针对西部环境与生态现状与变化的基础背景数据、环境与生态观测数据、模型数据集、数据工具及数据文档;并以完全与开放的数据共享原则为用户提供推送式数据服务。目前,“西部数据中心”已完成了数据共享平台、知识积累平台与合作交流平台的开发和集成,初步形成了科学数据平台,整理并发布了大量的西部环境生态科学所需的关键数据集。 相似文献
924.
采用海水盐度由25突降至21、17和13胁迫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方法,研究了48h内血清生理生化和鳃丝Na+/K+-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三个盐度突降组的血清Na+、Ca2+离子浓度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血清K+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升高幅度与盐度突降幅度呈正相关,最大值达14.03mmol/L(盐度13组,48h);血清Cl浓度在盐度21组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17和13组则在48h时显著降低(P<0.05);三个盐度突降组的血清酶ALT、AST、LDH、CK-MB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变化幅度均与盐度突降幅度呈正相关;三个盐度突降组的鳃丝Na+/K+-ATP酶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除盐度21组在12h时高于对照组外,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降低幅度与盐度突降幅度呈正相关;到实验15天时,死亡率随盐度突降幅度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925.
于2011年3月、5月、8月和10月对大连沿海10个排污口及部分排污口的邻近水域分别采集水样, 对样本进行细菌总数3M试纸计数、2216E培养基和TCBS培养基培养并菌落计数, 对不同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克隆测序, 鉴定种属, 对细菌时间、空间的动态分布与群落结构及细菌分布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的排污口之间细菌总数差别很大, 数量在(1.6—500.0)×104cfu/mL之间; 排污口与其邻近水域差异明显, 排污口、邻近5m、100m和500m距离的细菌总数全年平均分别为77.94×104、 34.00×104、 4.520×104和0.448×104 cfu/mL。不同季节之间, 远距离水样季节性差异较大, 而排污口间季节性差异相对较小。在群落构成上, 假交替单胞菌属、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弧菌属和希瓦氏菌属为优势菌属, 检出率较高, 数量较大。细菌分布与多种生态因子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926.
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3个野生种群和1个养殖种群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3个野生种群和1个养殖种群的13个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湛江和海南临高的种群形态最接近,福建厦门种群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6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第1主成分23.084%,第2主成分17.976%,第3主成分15.321%,第4主成分13.84%,第5主成分12.707%,第6主成分7.770%,累积贡献率为90.699%。逐步判别选入6个贡献率较大的性状进行判别分析,F检验结果显示,4个种群形态差异显著(P0.01);同时建立了4个种群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P2均为100%。综合判别率为100%。3种多元分析结果均认为,4个种群日本囊对虾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且集中表现在体重、头胸甲的性状上。 相似文献
927.
928.
慢性肾衰的进程中伴随着肾脏炎症的发生,研究表明褐藻多糖硫酸酯具有抗炎作用,且对于慢性肾衰的早期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通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建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炎症模型,用来源于海带的高分子质量褐藻多糖硫酸酯F1和低分子质量褐藻多糖硫酸酯F2对细胞进行处理,24 h后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Griess法检测24 h及48 h后细胞培养液中NO的含量。结果表明,各组间细胞活力无明显差异;脂多糖可以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NO产量增加,F1和F2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脂多糖诱导的NO产量的增加,从而减轻细胞炎症反应。剂量为25μg/m L的F1和F2处理细胞48 h后,与模型组相比,F1和F2组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分别下降22.52%和38.65%,低分子质量褐藻多糖硫酸酯抗炎效果明显高于高分子质量褐藻多糖硫酸酯。 相似文献
929.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幼体不同干露温度下死亡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15℃、20℃、25℃、30℃4个干露温度梯度,检测不同发育阶段三疣梭子蟹幼体的露空时间、死亡率、含水量、失水率及体重消耗率等指标,分析干露温度、发育阶段与幼体死亡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发育阶段的幼体死亡率均随干露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5);不同温度条件下,Ⅰ期幼蟹(CⅠ)的含水量、失水率和体重消耗率均高于Ⅱ期幼蟹(CⅡ)(P<0.05);CⅡ20℃时的露空时间最长,为11h,半致死时间为7—8h;30℃时最短,为2h;CⅠ15℃时的露空时间最短,为0.5h;20℃时最长,为4h。相同温度下,幼体各发育阶段的耐干露能力为CⅡ>CⅠ>ZⅣ>ZⅢ=M。结果说明,温度≤15℃不利于幼体的存活,温度≥25℃干露耐受性降低。因此,20℃更有利于幼体获得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930.
首次利用1998-2010年共6期全国地壳运动网、数字地震网和陆态网络重力观测数据,通过整理计算平差,分别绘制了新疆及周边部分地区(西藏、甘肃、青海和宁夏)2~3年尺度重力场差分变化和累计变化图像,并结合动力构造环境和强震活动,剖析该地区重力变化特征及与强震孕育之间的响应关系。分析表明:新疆及周边地区重力场变化较明显,重力异常变化值较大,2~3年为尺度的重力变化值最大达到-140×10-8 ms-2;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转折、高梯度带附近和主要控制构造交汇部位;新疆及周边地区重力变化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重力变化机制的差异与构造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