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18篇
  免费   13637篇
  国内免费   19978篇
测绘学   10034篇
大气科学   7348篇
地球物理   9546篇
地质学   36035篇
海洋学   10463篇
天文学   622篇
综合类   4598篇
自然地理   7987篇
  2024年   402篇
  2023年   1246篇
  2022年   3297篇
  2021年   3957篇
  2020年   3241篇
  2019年   3933篇
  2018年   3425篇
  2017年   3270篇
  2016年   3156篇
  2015年   3877篇
  2014年   3732篇
  2013年   4597篇
  2012年   5069篇
  2011年   5101篇
  2010年   5059篇
  2009年   4641篇
  2008年   4792篇
  2007年   4510篇
  2006年   4289篇
  2005年   3678篇
  2004年   2798篇
  2003年   1884篇
  2002年   1884篇
  2001年   1710篇
  2000年   1417篇
  1999年   621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1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8篇
  1965年   8篇
  1957年   19篇
  1954年   30篇
  193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江陵凹陷底辟构造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工程地质学的分析方法,从盆地演化过程着手,建立底辟构造形成机制概念模型。研究表明,江陵凹陷底辟构造是在早第三纪末期喜山运动第二幕的影响下,凹陷内重力场调整过程中产生的,它是浅生时效构造的一种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992.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和论证我国西南某水电站拱肩槽高边坡的稳定性。重点对左岸拱肩槽边坡在自然状态下和施工开挖过程中以及开挖后的应力、应变场特征和演化规律进行了二维有限元分析,并据此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评价,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3.
澜沧江吓游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植被及第四系覆盖严重,应用雷达遥感技术可以初步揭露植覆盖,利用SAR图像识别主要岩石类型和构造形式,并圈定了主要含锰岩系,进而确定了成锰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94.
东海陆缘(闽北段)晚第四纪沉积的硅藻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东海陆缘 (闽北段 )晚第四纪沉积 4口钻井岩心进行系统的硅藻分析研究,获得丰富的硅藻化石,共发现硅藻 117种和变种,分属于 33个属。根据剖面硅藻组合特征变化,结合最优分割法和对应序分法的计算机运算结果,可以详细划分为 12个硅藻带,自下而上为 :1.Cascinodiscusargus-Cos.wittiomus-Cyclotellastriata硅藻带,2.Cos.blandus-Cyclotellastriata硅藻带,3.Cos.excentricus-Trbliepteychuscocconiformis硅藻带,4.Gomphonema-Cos.blandus-Actnolychusralfsii硅藻带,5.Cos.-Cyclotellastriata-Actinocyclusralfsii硅藻带,6.Cos.-Actinolychusralfsii硅藻带,7.贫乏硅藻带,8.Cos.lineatus-Cos.rothii-Actinolyclusralfsii硅藻带,9.Gomphonema-Cyclotellastriata-Cocconeisplacentulavareuglypta硅藻带,10.Cos.rothii-Cyclotellastriata-Actinolychusralfsi,11.Cymbel laaffinis-Cyclotellastriata-Gomphonema硅藻带,12.Coscinodiscuswittinus-Cyclotellastriata-Epithemiahynd manii硅藻带,建立了该区晚第四纪硅藻组合序列,并探讨其相应的古环境演变。  相似文献   
995.
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中侏罗世沉积了一套稳定的滨浅海相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地层,通过层序地层研究划分出五个三级层序。对其中四个层序内碳酸盐岩碳、氧、锶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得出,不同层序、层序界面及层序内不同体系域的δ13 C、δ180、N(87Sr/86Sr)值均有明显的差异,并具规律性变化,整体上反映出研究区中侏罗世发生了多次海平面升降变化和气候、构造活动的演变,为层序地层研究提供了定量的地质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太湖沉积物和湖岸土壤的污染元素特征及环境变化效应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太湖沉积物和湖岸土壤具有相似的物质组成,具有相同的物源,通过补给区的径流,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元素随着土壤迁入湖泊,由于沉积物和土壤物化条件的不同,它们的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含量有差异。土壤中氮,磷的总量和有效态均比沉积物中高,表明有一部分营养物质进入了水体;营养元素高的沉积物均靠近城镇,其原因为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土壤和沉积物中多数重金属元素尚未超过自然背景值,只有沉积物中Cd和Pb,土壤中的Cu,Cd和Hg超过,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大多比土壤中高,特别在北部沿岸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大大超过平均值,这种不正常的高值是由人类不合理的废水,废物敢排放引起。  相似文献   
997.
油田开发中后期岩相单元的细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油田开发中后期建立在原小层对比和沉积微相基础上的储层地质模型已不能适应调整挖潜和剩余油分布研究的要求,需要在小层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到岩相单元。本文以大庆长垣南部葡北油田葡I组油层为例提出岩相单元的概念,通过现代沉积研究论证岩相单元细分的可行性,结合密井网测井曲线分析旋回性、隔夹层分布的稳定性及目前经济技术和采油工艺等,探讨细分单元的基本原则。最后提出岩相单元细分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98.
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主要组分结构特征与生烃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高纯度煤岩显微组分分离富集的基础上,应用透射式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 (Micro FTIR),对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的主要组分-镜质体、丝质体、角质体、藻类体的结构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藻类体主要由长链脂族结构组成,芳香结构含量相对较少;角质体和基质镜质体中含有较丰富的芳香结构以及长链脂族结构;而丝质体则主要由芳香结构组成,脂族结构含量很少。显微组分的这种结构特征决定了藻类体具有很高的生烃潜力、角质体和镜质体的生烃潜力中等、而丝质体的生烃潜力则很低。对于吐哈盆地煤成油来说,由于藻类体主要由长链脂族结构组成,并且生烃潜力也高,因此其具有高的液态烃产率、丝质体的产油率最小、角质体和镜质体的液态烃产率中等。由于镜质体是本区煤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因此,对于吐哈盆地所形成的具有工业规模的油田来说,镜质体应该是主要的贡献组分之一。但对于富含藻类体的厚层状烛藻煤,由于它类型好,品质高、生烃潜力大、以中长链脂族结构为主,是煤成油最理想的源岩。  相似文献   
999.
中生代羌塘前陆盆地充填序列及演化过程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李勇  王成善  伊海生 《地层学杂志》2002,26(1):62-67,79
中生代羌塘前陆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巨型造山带内 ,夹于金沙江缝合带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间 ,是一个与两侧缝合带逆冲作用相关的沉积盆地 ,由羌北盆地 (对应于金沙江缝合带 )、羌南盆地 (对应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和中央隆起带构成 ,其中中央隆起是北部前陆盆地和南部前陆盆地共有的前陆隆起 ,显示为对称型复合前陆盆地 ;该盆地形成于晚三叠世 ,并持续发育至早白垩世 ,盆地中充填了巨厚的同构造期的复理石和磨拉石 ,具有总体向上变粗变浅的充填序列 ,以不整合面可将其划分为 5个由顶底不整合面限制的构造层序 ,其中晚三叠世诺利期构造层序对应于金沙江缝合带主碰撞期 ,晚三叠世瑞替期构造层序对应于金沙江缝合带碰撞闭合后冲断抬升 ,早侏罗世构造层序对应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初始逆冲推覆 ,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层序对应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主碰撞期 ,中白垩世构造层序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碰撞闭合后冲断抬升与金沙江缝合带冲断抬升的产物 ,为中生代羌塘盆地关闭后的磨拉石建造  相似文献   
1000.
贵州关岭生物群中植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关岭生物群是近年来在我国贵州关岭地区瓦窑组中发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生物群 ,其中的植物化石经研究计有 Equisetites cf.arenaceus(Jaeger) Bronn.、Ctenozamitessarrani Zeiller。依据植物化石 C.sarrani常见于晚三叠世和 E.cf.arenaceus系似木贼属中较古老的类型 ,指出含植物化石的地层时代为晚三叠世卡尼期。瓦窑组系海相沉积 ,其中的植物化石无疑为异地埋藏 ,但从化石通常保存尚好来看 ,估计搬运的距离不会很远 ,它们可能是从距海岸不远的陆地被河流带到较平静的海湾或海槽而沉积下来的。此外 ,从该组植物茎干化石具清楚的年轮分析 ,推测卡尼期时 ,贵州关岭一带为非热带雨林地区 ,一年中气候不是四季如一 ,而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