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956篇 |
免费 | 50858篇 |
国内免费 | 4140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809篇 |
大气科学 | 26673篇 |
地球物理 | 21547篇 |
地质学 | 67524篇 |
海洋学 | 24602篇 |
天文学 | 1380篇 |
综合类 | 8342篇 |
自然地理 | 1033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2篇 |
2024年 | 2555篇 |
2023年 | 2850篇 |
2022年 | 4529篇 |
2021年 | 5315篇 |
2020年 | 5504篇 |
2019年 | 8315篇 |
2018年 | 7875篇 |
2017年 | 7500篇 |
2016年 | 7542篇 |
2015年 | 7877篇 |
2014年 | 7248篇 |
2013年 | 8495篇 |
2012年 | 8874篇 |
2011年 | 8760篇 |
2010年 | 8806篇 |
2009年 | 7916篇 |
2008年 | 7457篇 |
2007年 | 7163篇 |
2006年 | 6619篇 |
2005年 | 5786篇 |
2004年 | 5148篇 |
2003年 | 4069篇 |
2002年 | 3905篇 |
2001年 | 3499篇 |
2000年 | 2927篇 |
1999年 | 2104篇 |
1998年 | 1814篇 |
1997年 | 1830篇 |
1996年 | 1440篇 |
1995年 | 1363篇 |
1994年 | 1219篇 |
1993年 | 1197篇 |
1992年 | 1055篇 |
1991年 | 775篇 |
1990年 | 756篇 |
1989年 | 608篇 |
1988年 | 508篇 |
1987年 | 403篇 |
1986年 | 335篇 |
1985年 | 270篇 |
1984年 | 306篇 |
1983年 | 189篇 |
1982年 | 224篇 |
1981年 | 164篇 |
1980年 | 118篇 |
1979年 | 139篇 |
1978年 | 67篇 |
1977年 | 57篇 |
1976年 | 5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研究评价了不同分子量及不同取代度的3种羧甲基壳聚糖(CM-CTS)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用MTT比色法测定3种CM-CTS对人正常肝细胞L02及3株肿瘤细胞:Bel-7402、SGC-7901及Hela生长的影响;ELISA方法检测3种CM-CTS对2种肝细胞L02及Bel-7402分泌TGF-α及VEGF水平的影响;建立小鼠移植性肿瘤Heps模型,腹腔注射分子量最大的CM-Ⅰ,研究CM-CTS的抑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分子量及取代度不同的3种CM-CTS在0.05~0.8 mg/mL浓度范围内,对L02细胞增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Bel-7402、SGC-7901及Hela细胞的增殖则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种CM-CTS能提高L02细胞TGF-α分泌水平,抑制Bel-7402细胞分泌TGF-α及VEGF水平;在动物水平上,CM-CTS能抑制小鼠Heps肿瘤生长,且量效关系显著。说明不同分子量及取代度的3种羧甲基壳聚糖对肿瘤生长具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2.
从理论上采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遗传力条件下数量性状位点的直接选择(DSQ)和以表型为基础的选择(TBS)在10个不重叠世代中的选择反应以及DSQ相对于TBS的优势。结果表明,在10个世代中DSQ的选择进展在几乎总是大于TBS的选择进展,说明DSQ较TBS具有优越性;但DSQ的相对选择效率(RSE)会随着世代数的增加而呈现较迅速下降的趋势,单个性状情况下RSE则呈直线下降的趋势。随着选择代数的增加,DSQ将失去其优越性,TBS在遗传进展上将超过DSQ。 相似文献
153.
分析了应急信息可视化过程中引入多Agent系统的必要性,介绍了多Agent理论和研究现状,在分析当前应急信息可视化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Agent的应急信息可视化框架结构,着重阐述了角色控制Agent、可视化Agent、交互Agent和系统管理Agent的内部结构、工作流程和通信方式,最后给出了实验原型介绍和结论。 相似文献
154.
钽钼杂多酸—碱性染料多元缔合物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VA、OP或Tween-60存在下,采用平衡移动法确定了碱性染料亚甲基蓝、耐尔蓝(NB)、罗丹明B(RB)、丁基罗丹明B(BRB)、结晶紫(CV)、乙基紫(EV)与Ta的摩尔比是1:1至7:1;考察了NB(或BRB)-钽钼杂多酸缔合物的红外光谱,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比较了几个碱性染料-钽钼杂多酸缔合物体系的光度特性,筛选出两个摩尔吸光系数>2×10~6的分析体系,并用于合金钢和地质标样中痕量Ta的测定,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55.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tailed results and analyses on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bio-capacities of the individual cities and the province as a whole for the year 2001, providing a clear picture of sustainability for the provinc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s of most cities in Liaoning exceeded their respective bio-capacities, incurring high ecological deficits. The ecological deficit of the province as a whole was 1.31 ha/cap. Those cities with resources extraction and/or primary material-making as their major industries constitute the "ecologically black band", whose ecological deficits ranged from 2.45 to 5.23 ha/cap, the highest of all cities in the province. Fossil energy consumption was the major source of footprint amounting to 1.63 ha/cap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taking up 67.3% of the total. For cropland, modest ecological surpluses occurred in Jinzhou, Tieling, Huludao, and Panjin while modest ecological deficits in Dalian, Benxi, Fushun, and Dandong, resulting in an overall surplus for the province. Liaoning had a certain level of surplus in fishing ground (water area),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oastal cities of Dalian, Panjin, Huludao, Yingkou, Jinzhou, and Dandong. Most cities had a small ecological deficit in pasture and all had a small ecological surplus in forest. The eco-efficiency, expressed as GDP value per hectare of footprint, exhibits high variations among the cities, with the highest (Shenyang) more than 10 times the lowest (Fuxin). Cities with manufacture, high-tech, and better developed service industries had high eco-efficiency, while those with resources extraction, primary material-making, and less developed service industries had low eco-efficiency. Based on the components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strategic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outlined for Liaoning's development toward a sustainable future. 相似文献
156.
初论西藏冈底斯带中段尼木西北部班岩铜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32
西藏冈底斯带尼木西北部具有斑岩型铜矿产出的有利地质条件,已有厅宫,冲江,白容,岗讲,渡布曲等铜矿床(点),可望形成大型-超大型班岩铜矿集中区,其资源量远景可达400-600万t以上,在分析地背景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床的地质特征,并与国内外斑岩铜矿进行了对比,建立了本区铜矿的综合遥感地质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57.
Channels of cross - equatorial flow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Winds at every 5 deg. grid point from 30°E to 180° over the equator at 850 hPa and 200hPa from December 1984 to February 1985 have been separated into U(zonal wind) andV(meridional wind).The V component has been used to represent cross- equatorial flow. FromFig. 1 we obtained that as during the Northern summer,there are also severa1 regions in which 相似文献
158.
159.
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偏西部地区,晚三叠世主要受北东、北西及南部三个方向的物源控制。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曲线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研究区上三叠统长8油层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物源方向、古生物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长8沉积时期姬塬地区地形平缓,河流作用较弱,主要发育一套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其沉积作用和砂体展布受湖平面升、降和物源方向控制明显,对油气成藏有着重要的意义,表现为:①湖平面上升期,湖岸线快速向物源方向迁移,以发育长条状和鸟足状水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②下降期以发育三角洲平原为主,来自不同物源方向的前缘砂体在研究区中部交汇;③湖平面上升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席状发育以及岩性遮挡条件更好,因而比湖平面下降期发育的砂体更有利于形成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60.
全国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推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的应用与服务,为国家、相关行业管理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成果数据基础上,开发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系统。本文从国家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国土资源部实施的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成果,探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的技术解决方案,搭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技术平台,并实现网络环境下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形成的各种类型数据的集成化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