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891篇 |
免费 | 15408篇 |
国内免费 | 2419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364篇 |
大气科学 | 9293篇 |
地球物理 | 12404篇 |
地质学 | 44303篇 |
海洋学 | 12484篇 |
天文学 | 922篇 |
综合类 | 5535篇 |
自然地理 | 91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01篇 |
2023年 | 2102篇 |
2022年 | 4163篇 |
2021年 | 4876篇 |
2020年 | 4079篇 |
2019年 | 4650篇 |
2018年 | 4240篇 |
2017年 | 4039篇 |
2016年 | 4178篇 |
2015年 | 4698篇 |
2014年 | 4578篇 |
2013年 | 5359篇 |
2012年 | 5902篇 |
2011年 | 5854篇 |
2010年 | 5837篇 |
2009年 | 5425篇 |
2008年 | 5507篇 |
2007年 | 5130篇 |
2006年 | 4839篇 |
2005年 | 4116篇 |
2004年 | 3149篇 |
2003年 | 2234篇 |
2002年 | 2286篇 |
2001年 | 2104篇 |
2000年 | 1732篇 |
1999年 | 931篇 |
1998年 | 427篇 |
1997年 | 316篇 |
1996年 | 264篇 |
1995年 | 221篇 |
1994年 | 168篇 |
1993年 | 185篇 |
1992年 | 159篇 |
1991年 | 120篇 |
1990年 | 119篇 |
1989年 | 79篇 |
1988年 | 50篇 |
1987年 | 63篇 |
1986年 | 62篇 |
1985年 | 50篇 |
1984年 | 52篇 |
1983年 | 47篇 |
1982年 | 38篇 |
1981年 | 26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34篇 |
1978年 | 21篇 |
1977年 | 15篇 |
1957年 | 21篇 |
1954年 | 3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认识青藏高原东部现代表土的色度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理解其与现代气候因子之间的联系,对于高原地区黄土-古环境重建和揭示第四纪环境变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研究区表层土壤色度的详细分析,对比现代气候资料,探讨了青藏高原东部表层土壤色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① 高原东部表土色度参数空间变化特征差异显著,表现为随纬度升高,土壤亮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红度和黄度则逐步减小;随经度的升高,黄度先增大后减小,而红度值逐步减小;红度和黄度整体随着海拔上升而呈先减小后升高的特征。这些变化特征和差异是表土色度对高原东部复杂地理环境和水热条件变化响应的结果。② 在高原的干旱-半湿润区,土壤亮度对降水的响应敏感;红度和黄度对大尺度的温度变化响应较敏感,而较冷的环境下,红度对温度响应复杂,但与降水存在一定的联系。红度/黄度比值主要指示了气候控制下的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变化和竞争,对干旱-半湿润区域的降水变化响应较为敏感。青藏高原东部现代表土色度与气候密切相关,其空间变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现代气候因子的空间变化;另一方面由于该区地形和气候复杂多变,部分色度指标与气候关系复杂,在重建青藏高原东部黄土古环境变化历史时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62.
劈裂拉伸破坏是隧洞围岩失稳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现阶段,在动态劈裂条件下岩石裂纹扩展及对应阶段的能量演化机制鲜有涉及。基于此,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锦屏大理岩试样进行了不同弹速下的劈裂试验,并借助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模拟试样动态劈裂破坏过程。从试验测试和数值计算角度,重点分析大理岩劈裂过程中的裂纹扩展机制以及能量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应变率为5~35 s−1时,大理岩的动态拉伸强度与应变率呈线性正相关,同其他地区大理岩相比较,锦屏大理岩的应变率敏感性相对较低;随着弹速的增加,系统内能和动能均增大,在试样破坏的瞬间系统内能降至最低;采用标定的Cowper-Symonds本构模型参数进行数值模拟,所得的试样最终破坏形态与试验观察到的现象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具体工程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63.
64.
65.
66.
Two semi-asymmetric flow patterns of typhoons are chosen to qualitatively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exchange of horizontal momentum between inflow and outflow layers and the environment on the motion of typho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ly the asymmetric flow component (residual after azimuthal mean flow has been removed) could cause a net momentum input into or output from a typhoon and therefore contribute to the changes in speed and direction of the typhoon movement. A typhoon with major inflow and/or outflow channels on its right (left) side would tend to accelerate and turn left (decelerate and turn right); On the other hand, a typhoon with major inflow and/or outflow channels in the rear (front) semicircle would tend to accelerate and turn right (decelerate and turn left). 相似文献
67.
渤海海域渤中凹陷西南部构造复杂,其沉积充填演化规律不明确。综合运用岩芯、测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该区断陷湖盆古新世—始新世的构造活动、沉积体系以及盆地充填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渤中凹陷西南部古近纪孔店-沙河街组发育孔店组末期、沙三段末期、沙一二段末期等3期构造活动,多次隆升剥蚀形成3个关键层序界面,控制整个湖盆古近纪孔店-沙河街组的层序结构和古地貌形态。古新世—始新世主要发育近源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以及湖底扇等4种沉积体系类型,其分布受古物源、古地貌、断裂活动等因素制约。在古新世孔店组沉积裂陷早期,湖盆范围小,物源供给充足,陡坡带和缓坡带均以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为主,湖盆中心发育湖底扇沉积,晚期湖盆逐渐萎缩;始新世早期的沙三段沉积时期,断陷活动加强,随着盆地范围的扩张,物源供应减弱,湖盆洼陷区主要发育湖底扇沉积。始新世晚期沙一二段裂后沉降期,辫状河三角洲进积特征明显,分布范围广,局部地貌高位置发育湖相碳酸盐岩沉积。不同时期构造差异活动与物源供给共同制约着该区古近纪孔店-沙河街组的沉积充填演化过程,也导致了与渤海海域其他构造区沉积充填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8.
69.
近年来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发现,在大陆坡第四系中发育有大规模块体搬运体系(现今的块体搬运体系也称海底滑坡)。块体搬运体系是深水常见的一种沉积物搬运机制,主要包括滑动、滑塌和碎屑流等重力流过程及其沉积物。南海陆坡白云块体搬运体系面积逾10 000 km2,可划分为3个结构单元,即头部拉张区、体部滑移-挤压区和趾部挤压区。在地震剖面中,发育多种构造:正断层、杂乱反射、逆冲断层、挤压脊和褶皱等。块体搬运体系严重威胁深水设施安全,并可能诱发海啸,是海洋地质灾害之一。同时,块体搬运体系与海洋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关系密切,物源决定块体搬运体系的物性,泥质物源的块体搬运体系通常作为良好的油气盖层,砂质物源形成的块体搬运体系可以成为储层。 相似文献
70.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露头、钻井资料均揭示,其为海相沉积烃源岩,且石炭系泥页岩气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泥页岩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演化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利用野外露头、探井、地震、非震等资料证实了石炭系的残留及分布。研究认为,柴东地区石炭系泥页岩主要集中在上石炭统滨岸潮坪沉积的克鲁克组,发育炭质泥页岩、暗色泥岩2种烃源岩,有机碳均值为3.08%,有机质类型为Ⅱ-Ⅲ型,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73%的样品达到中等-好烃源岩。平面上主要分布于尕丘、欧南、霍布逊和德令哈凹陷,分隔性较强,具有多个厚度中心,其中以欧南凹陷石灰沟地区和霍布逊凹陷落实程度高、资源潜力大,是泥页岩气最有利的发育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