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750篇 |
免费 | 22038篇 |
国内免费 | 1221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923篇 |
大气科学 | 6778篇 |
地球物理 | 8976篇 |
地质学 | 33467篇 |
海洋学 | 9581篇 |
天文学 | 560篇 |
综合类 | 4075篇 |
自然地理 | 664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1篇 |
2024年 | 1811篇 |
2023年 | 2036篇 |
2022年 | 3250篇 |
2021年 | 3725篇 |
2020年 | 3236篇 |
2019年 | 3531篇 |
2018年 | 3189篇 |
2017年 | 2998篇 |
2016年 | 3090篇 |
2015年 | 3566篇 |
2014年 | 3390篇 |
2013年 | 3947篇 |
2012年 | 4331篇 |
2011年 | 4160篇 |
2010年 | 4217篇 |
2009年 | 3845篇 |
2008年 | 3960篇 |
2007年 | 3749篇 |
2006年 | 3487篇 |
2005年 | 3002篇 |
2004年 | 2297篇 |
2003年 | 1622篇 |
2002年 | 1643篇 |
2001年 | 1456篇 |
2000年 | 1226篇 |
1999年 | 596篇 |
1998年 | 253篇 |
1997年 | 175篇 |
1996年 | 136篇 |
1995年 | 112篇 |
1994年 | 85篇 |
1993年 | 98篇 |
1992年 | 93篇 |
1991年 | 56篇 |
1990年 | 79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39篇 |
1984年 | 37篇 |
1983年 | 33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21篇 |
1978年 | 17篇 |
1957年 | 14篇 |
1954年 | 2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英买力凝析气田群区层组划分与对比研究是该地区陆相地层油气藏地质和开发工程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精细地质研究内容之一,也是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本次研究采取"取心标准井出发,岩心标定测井,寻找辅助标志层,进行旋回对比、分级控制,将隔夹层纳入到同一沉积旋回进行识别、划分对比,以隔层确定小层,并兼顾‘就近、闭合’的原则"展开层组划分与对比,重新确定出更适用于气田开发的气层组、砂层组、小层等划分单元。而对可以作为层组划分与对比辅助手段的白垩系与古近系不整合界面、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顶界以及层组中的隔夹层等的识别,为层组的精细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保证,很好地解决了巴什基奇克组、库姆格列木群的层组划分问题,对英买力地区凝析气藏的后期开发等问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2.
运用GIS-IDRISI软件,在其空间分析模块支持下,结合植被、土壤和DEM数据建立了一个土壤侵蚀功能模型,并在3种不同植被状况下(1.现有植被;2.植被遭受严重破坏;3.植被得以良好保护和恢复),利用此模型对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情景分析.结果表明:在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内,土壤侵蚀极敏感和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高海拔的高山区域和低海拔的澜沧江河谷区,而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不敏感区主要分布于中间海拔区域.研究区现有植被得到了当地藏族居民的较好保护,但如果该区域的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如情景2所示,那么土壤侵蚀极敏感、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区面积将大量增加,相反,轻度敏感和不敏感区的面积将大量减少,尤其是不敏感区将几乎全部消失.所以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当前的首要任务为保护好当地的植被和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3.
空心圆柱仪模拟列车荷载下土中应力路径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体作为各向异性散粒体材料,其动力特性依赖于所处的应力路径。列车荷载下地基土在最大剪应力空间呈心形线旋转应力状态,但目前还未见室内试验中模拟心形线应力路径的相关研究。首先提出了土体动力响应解的简化拟合形式,并通过典型列车荷载作用下地基土所受应力特征分析验证了该简化形式的合理性。针对目前国际上已有的3类空心圆柱仪(HCA),推导出模拟列车荷载下地基土应力特征的加载方式:(1)双向振动HCA可通过确定轴力和扭矩的应力形式来实现心形线应力路径加载,此时球应力p的变化规律与轴力的加载波形一致,中主应力系数b在内、外压相等时呈余弦变化规律;(2)三向振动HCA在模拟列车荷载下的应力特征时,可以保持p不变或b恒为0.5;(3)四向振动HCA能够通过控制轴力、扭矩和内、外压的共同变化来较全面地模拟列车荷载下土单元体的应力特征,并可实现b为任意合理值且保持不变的前提下p、q之间保持恒定线性关系。并推导了3类HCA的加载参数在正应力均以压应力为主及中主应力方向维持在直径方向时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34.
135.
通过对岗讲矿区100多个钻孔资料的对比研究,三维模拟和区域矿床(点)对比分析,提出了岗讲铜钼矿床的成矿模型为,四周以"井字型"断裂环绕,平面以"似环状"形态分布,核部主体为不含矿英云闪长玢岩,并以30°~50°夹角从"柱状"体向四周以岩枝形态侵入,上部呈"蘑菇状"覆盖含矿二长花岗斑岩,在英云闪长玢岩与二长花岗斑岩接触带常伴随强烈的断裂破碎和泥化现象,二长花岗斑岩体内常形成一定规模的斑岩铜钼矿体。根据其成矿模型,寻找闪长玢岩(或者英云闪长玢岩)与二长花岗斑岩接触带及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是今后找矿勘查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6.
<正>A theoretical model of a friction pendulum system(FPS) is introduced to examine its application for the seismic isolation of spatial lattice shell structures.An equation of motion of the lattice shell with FPS bearings is developed.Then, seismic isolation studies are performed for both double-layer and single-layer lattice shell structures under different seismic input and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FPS.The influence of frictional coefficients and radius of the FPS on seismic performance are discussed.Based on the study,some suggestions for seismic isolation design of lattice shells with FPS bearings are given and conclusions are made which could be helpful in the application of FPS. 相似文献
137.
农户行为视角下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机制及重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农户行为转变是乡村生产空间系统量变或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驱动力,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运行实质上是农户行为作用的外在表现,厘清农户行为可为诠释乡村生产空间系统的运行机制提供平台。本文在剖析农户行为转变与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响应的理论框架基础上,从农户行为转变和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响应入手构建指标体系,建立模糊综合评价量化模型,并以重庆市江津区恒和村作为实证,诠释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机制。主要研究结论为:不同农户行为对乡村生产空间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各异,大体为生产大户>合作社农户>传统农户;不同农户行为对系统运行响应结果的作用差异明显,生产大户行为主要影响乡村生产空间的利用效率,合作社农户行为对提升生产空间系统经济效益作用明显,传统农户行为对生产空间系统环境改善的贡献作用最小。并从经济、社会、空间重构视角提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合理引导农户技术和资本投入等建议,以实现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协调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8.
江苏大丰潮滩悬沙级配特征及其动力响应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根据2002和2003年夏季在江苏大丰潮滩的现场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悬沙级配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再悬浮、沉降和流速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悬沙颗粒较细,以粉砂为主,悬沙级配在潮周期内的变化模式有两种类型:一是稳定型,悬沙级配的时空(垂向和平面)变化很小;二是双峰型,悬沙级配的时空变化显著,粗细峰高度不断变化.再悬浮、沉降、涨潮时输入潮滩的悬沙和底质级配是影响悬沙级配的重要因子.再悬浮使粗颗粒悬沙的含量增加,悬沙与底质级配不断接近,沉降对悬沙级配的影响与再悬浮相反.再悬浮发生时悬沙级配对流速有明显响应.在没有再悬浮和沉降影响的情况下,潮滩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的悬沙级配趋于稳定和相同,对这种状态下的悬沙级配可称为背景悬沙级配,大丰潮滩背景悬沙级配的平均粒径为7μm. 相似文献
139.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鲣鱼起水鱼群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10月—2007年2月及2007年10月—2008年1月在中西太平洋海域测定的1343尾由金枪鱼围网捕获的起水鱼群的鲣鱼生物学数据,应用统计与回归的分析方法对鲣鱼的叉长组成、叉长和体重关系、性比、性腺成熟度等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起水鱼群鲣鱼的叉长范围为243~746 mm,优势叉长组为401~600 mm,占到88.24%,其中雌、雄个体叉长组成呈显著性差异(x2=843.7,P0.01);(2)起水鱼群鲣鱼的叉长(FL)与体重(W)的关系为W=6.3905×10-6FL3.1938(R2=0.9443),且叉长与体重的关系并不因性别而存在显著性差异(ANCOVA,F=0.549,P0.05);(3)起水鱼群鲣鱼的平均雌雄性比约为1∶0.95,但在501~550 mm(x2=4.00,P0.05)和651~700 mm(x2=4.17,P0.05)2个体长组中,雌雄性别比例不符合"1∶1"的理论期望;(4)起水鱼群鲣鱼的性成熟度以Ⅳ期(28.93%)和Ⅴ期(43.67%)为主,计算得出的雌鱼和雄鱼的首次性成熟叉长分别为473.15 mm和440.78 mm,均大于实际观测到的达到性成熟的鲣鱼的最小叉长。本次调查研究得出了"在调查水域鲣鱼的起水鱼群是以性成熟的成鱼为主的群体"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