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91篇
  免费   13906篇
  国内免费   21779篇
测绘学   10475篇
大气科学   7882篇
地球物理   10726篇
地质学   39693篇
海洋学   11287篇
天文学   679篇
综合类   4745篇
自然地理   8189篇
  2024年   708篇
  2023年   1926篇
  2022年   3798篇
  2021年   4473篇
  2020年   3721篇
  2019年   4227篇
  2018年   3745篇
  2017年   3591篇
  2016年   3658篇
  2015年   4242篇
  2014年   4034篇
  2013年   4785篇
  2012年   5316篇
  2011年   5250篇
  2010年   5226篇
  2009年   4843篇
  2008年   4914篇
  2007年   4625篇
  2006年   4379篇
  2005年   3746篇
  2004年   2870篇
  2003年   1951篇
  2002年   1979篇
  2001年   1788篇
  2000年   1472篇
  1999年   713篇
  1998年   267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27篇
  1979年   35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15篇
  1976年   13篇
  1957年   19篇
  1954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南祁连东段化隆岩群形成时代的进一步限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南祁连造山带基底残块的化隆岩群,由于产出有与Cu-Ni(-PGE)矿紧密相关的基性-超基性岩而倍受关注。随着一些新元古代精细锆石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获得,化隆岩群形成于太古-古元古代的传统认识发生了动摇。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青海省湟源县南日月乡一带化隆岩群条带状二云斜长片麻岩(副变质岩)最新的蚀源区年龄为891±7Ma,代表化隆岩群形成时代的下限;条带状黑云斜长角闪岩(原岩为中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884±9Ma,将化隆岩群的形成时代进一步限定为新元古代。认为化隆岩群火山-沉积作用应为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地质记录,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及其相关的成矿作用在祁连造山带及其邻区前寒武纪占据不可低估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92.
饱和黏性土蠕变变形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研究,用单向固结仪研究饱和黏性土在复杂荷载作用下的蠕变变形特征。试验土样取自苏锡常地区第2弱透水层。研究结果表明,在初次加载时黏性土具有明显的蠕变性,在双对数坐标中蠕变变形与时间呈直线关系,且直线斜率随荷载水平增大而减小,但在荷载水平达到一定值后斜率变化不大;在初次卸载时黏性土仍有明显的回弹蠕变,特别是在卸载水平较高时,卸载回弹蠕变变形与应力和时间的关系仍可用幂函数表示;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加卸载达到变形稳定的时间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小。当循环荷载最大值小于土样的先期固结压力时,土样在2次加卸载循环后达到弹性变形状态;当循环荷载最大值等于土样的先期固结压力时,土样在5次加卸载循环后达到弹性变形状态。  相似文献   
993.
轴压下两体力学模型的转化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成  朱红光  王洪涛  刘征  潘宏 《岩土力学》2011,32(5):1297-1302
接触界面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工程稳定的重要因素,基于接触面两侧介质的实际受力状态,采用一体两介质力学模型与两体两介质力学模型加以描述。通过一体和两体模型试件的轴压破坏试验,分析了两种模型的力学响应的差异,并认为:一体两介质力学模型在符合一定条件情况下可以转变为两体两介质力学模型。此外,还对影响两种力学模型性能的参数进行了分析。提出对一体两介质力学模型力学性能产生影响的参量是低强度介质与高强度介质的静载极限强度比k以及两种介质之间的黏结力c;对两体两介质力学模型力学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参量除了k之外,尚有两种介质的断裂韧度比? 、体积比? 以及界面的粗糙程度  相似文献   
994.
通过1/25万四子王旗幅的野外地质填图,在蒙古寺-盘羊山-乌兰合雅一线存在古生代末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新太古代色尔腾山岩群和新太古代花岗岩自北向南被逆冲推覆于震旦系什那干组灰岩和古生代碎屑岩之上,并形成大小规模的飞来峰和构造窗.整个推覆系统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层夹块组合而成,构成典型的双重逆冲推覆构造系统(Duplex).该逆冲推覆构造总体逆冲方向指向南南西向,形成时代为二叠纪末,估算推覆距离应大于7.1 km.此逆冲推覆构造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二叠纪末陆内碰撞造山有关,是华北板块北缘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95.
惠来葵潭地区早—中侏罗世桥源组以海相和过渡相沉积为主。对样品进行全岩分析和ICP-MS微量元素分析,常量、微量元素及其比值反映的古盐度高低与古水深的深浅变化受海平面变化升降影响,具正相关。利用反映古盐度和古水深的m值、Sr/Ba、Ca/Mg、B/Ga和Rb/K曲线编制了桥源组海平面相对变化曲线。桥源组显示2次海侵的沉积旋回,海侵发生在桥源组中下部和中上部时期。对样品进行ICP-MS稀土元素分析和砂岩矿物成分分析,根据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图和La/Yb-∑REE源岩判别图解判断,桥源组源岩主要来自上地壳的沉积岩、玄武岩和花岗岩。根据Dickinson图解、Zr-Th、La-Th-Sc、Th-Co-Zr/10判别图解和稀土元素特征值综合分析,构造背景为弧后挤压盆地,具有大陆岛弧的特性,但少有被动大陆边缘成分。物源来自于火山弧造山带。  相似文献   
996.
鄯勒油田西山窑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建立鄯勒油田西山窑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沉积相,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层序地层格架内砂体的展布特征和油气的聚集规律,预测研究区岩性油气藏的类型及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西山窑组整体经历了一个先进积、后退积的过程;西山窑组为一个三级层序,其中包含2个四级层序,该组由低位域(LST)的三角洲前缘沉积、湖侵域(TST)的三角洲平原沉积和高位域(HST)的湖相沉积组成。研究区基准面上升期可以寻找砂体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基准面下降期可以寻找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西一、二段沉积的三角洲河道砂体受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可以形成砂体上倾尖灭型岩性油气藏;而西三、四段的湖相浊积砂体,可以形成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997.
GPS RTK技术用于滑坡动态实时变形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GPS RTK技术用于滑坡动态变形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本文结合某类滑坡的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在滑坡体上布设了若干监测点,并用GPS RTK技术、全站仪三维测量技术和GPS单历元定位技术实时跟踪监测了该滑坡在自然状态下从稳定到产生破坏的全部过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获得了RTK技术用于滑坡变形监测的可靠性和精度等技术参数,即在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步观测到的卫星数在7颗以上且RTK系统的数据链能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RTK测量的平面和高程精度就能分别控制在15mm和20mm以内。研究结果表明,RTK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可用于滑坡灾害的动态实时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998.
额尔古纳地块古老变质岩系重新厘定为古元古界兴华渡口群与风水山片麻杂岩.对兴华渡口群与风水山片麻杂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化学与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本区的变质作用特征,并对额尔古纳地块的基底构造背景及成因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9.
雄县地热田示踪试验的解释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县地热田在2009--2010年地热回灌期间开展了示踪试验。示踪试验过程中没有从生产井和观测井群所取水样中检测到示踪剂,但是基于生产井和回灌井之间流动通道的若干假设,对示踪剂回收的浓度及峰值的出现时间进行了模拟预测,对通道的流体流速进行了估计。并且运用水平裂隙介质模型对由于长期地热采暖尾水回灌可能引起的热储冷却进行了预测,为回灌井和生产井的合理井间距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不同气候区河川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一个简单的月水量平衡模型,模拟了位于中国不同气候区的21个典型流域的径流量过程,采用假定的气候情景,分析了河川径流量对不同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月水量平衡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不同气候区的月流量过程,21个典型流域的Nash-Sutcliffe模型效率系数大多超过65%,水量平衡误差也均控制在1%以内。黄河以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流域径流量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响应敏感,其次为华中、华南半湿润区和湿润区,西部高寒山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弱。因此,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应集中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