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620篇 |
免费 | 13653篇 |
国内免费 | 2158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350篇 |
大气科学 | 7672篇 |
地球物理 | 10404篇 |
地质学 | 39073篇 |
海洋学 | 11100篇 |
天文学 | 622篇 |
综合类 | 4641篇 |
自然地理 | 79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7篇 |
2023年 | 1898篇 |
2022年 | 3706篇 |
2021年 | 4392篇 |
2020年 | 3642篇 |
2019年 | 4155篇 |
2018年 | 3661篇 |
2017年 | 3517篇 |
2016年 | 3595篇 |
2015年 | 4178篇 |
2014年 | 3962篇 |
2013年 | 4718篇 |
2012年 | 5254篇 |
2011年 | 5175篇 |
2010年 | 5163篇 |
2009年 | 4763篇 |
2008年 | 4845篇 |
2007年 | 4564篇 |
2006年 | 4321篇 |
2005年 | 3696篇 |
2004年 | 2818篇 |
2003年 | 1904篇 |
2002年 | 1935篇 |
2001年 | 1749篇 |
2000年 | 1439篇 |
1999年 | 645篇 |
1998年 | 230篇 |
1997年 | 133篇 |
1996年 | 120篇 |
1995年 | 78篇 |
1994年 | 71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84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79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39篇 |
1985年 | 40篇 |
1984年 | 43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24篇 |
1979年 | 28篇 |
1978年 | 19篇 |
1977年 | 15篇 |
1976年 | 13篇 |
1957年 | 19篇 |
1954年 | 3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962.
963.
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同位素研究在喀拉通克岩体的地壳物质混染过程中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块状和浸染状矿石、斑点状和脉状矿石以及围岩中硫化物进行硫同位素测试,分析了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在硫化物中的富集状态,探讨了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块状矿石的同位素测定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千分偏差δ(34S)为(-1.30~1.84)×10-3,浸染状矿石的δ(34S)为(-2.50~0.85)×10-3,脉状矿石的δ(34S)为(-1.54~3.00)×10-3,围岩中黄铁矿的δ(34S)为(-7.8~-3.3)×10-3;硫同位素在硫化物中的富集从大到小依次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说明硫化物之间基本达到了硫同位素平衡;喀拉通克铜镍矿床的硫主要来自于地幔,只在岩浆熔离作用形成的浸染状矿石和岩浆后期热液阶段形成的脉状矿石以及晚期黄铁矿中有少量或局部地壳硫混染的痕迹;地壳硫的加入没有在岩浆源区发生,可能发生在岩浆上升并发生硫化物就地熔离的局部过程中,几乎不对硫饱和及硫化物的熔离产生影响;岩浆在地壳深部发生的橄榄石、铬铁矿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有可能是促使硫饱和与硫化物熔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4.
965.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火成岩地震相识别与分布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火成岩分布复杂并具有多期性,直接影响了油气成藏作用,然而目前对其空间分布尚缺乏深入认识,制约着该区勘探开发的部署。利用全三维地震资料,根据地震反射特征识别出了不同类型的火成岩地震相模式,并对其不同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地震相识别进行平面追踪,结合时间切片三维地震技术及属性分析对火成岩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主要发育柱状、尖峰状、蘑菇状和丘状4种火成岩反射地震相;研究区火成岩分区性较明显,主要发育3处火成岩体,分别位于东部隆起剥蚀区、坳陷中部和坳陷的西北部。 相似文献
966.
高石梯—龙王庙大气田发现与四川盆地震旦—寒武系油气地质特征及成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回顾了高石梯—龙王庙大气田发现历程。高石梯—龙王庙大气田是四川盆地中西部震旦系—寒武系重要的含气领域,近年来龙王庙组的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新突破,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梳理川中震旦系—寒武系勘探与研究进展认为:①高石梯—龙王庙大气田自形成以来,震旦纪晚期为其所处的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整体掀斜与雏形发育,寒武纪—奥陶纪为同沉积隆升期;②大面积发育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缝洞型、寒武系龙王庙组白云岩孔隙型 2 套主要含气储集层,准同生白云石化和表生岩溶叠加改造形成相对高孔渗储集体,灯影组孔隙度为3%~4%、渗透率为(0.0054~9.03)×10-3 μm2,龙王庙组孔隙度为4%~5%、渗透率为(0.0005~78.5)×10-3μm2;③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发育2类多套烃源岩,均为腐泥型,以生油为主,发育3套优质储层,储层厚度大、分布面积广;④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为典型的干气,均为有机成因,其中灯影组天然气为混源气,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以原油裂解气为主;⑤生储接触广泛,震旦系—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油气大面积富集的关键因素是古隆起演化与烃源岩演化匹配,大型鼻状隆起背景下发育的构造、岩性及复合型多种类型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相似文献
967.
微焦X射线扫描成像技术在岩石物性特征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焦X射线扫描成像技术是在微米—纳米级尺度上对储层岩石物性特征的重构及透视表征,是目前国际范围内较为先进的储层定性定量研究技术。在系统文献资料研究基础上,对微焦X射线扫描成像技术的原理及研究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指出该技术是为研究岩石基质及赋存于不同岩石孔隙空间之中的流体而开发建立的不断成熟起来的油气储层定性定量研究技术。可以实现岩石整体、岩石骨架和孔隙三维重构,能够以透视岩心成像的方式直观清晰地观察分析岩石内部三维孔隙空间的分布、大小及其连通性。通过阈值分割,可对孔隙三维组构、孔隙网络中流体流动、天然气水合物生成与分解等特征进行建模分析,达到四维研究的水平。分析探讨了原理及前人研究实例,对其在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实际勘探开发运用中的现状及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68.
中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元素组合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海沉积物中稀土(REY,包括Y)是继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热液硫化物之后又一有潜力的深海矿产资源。对中太平洋46个富稀土的沉积物样品(∑REY=(730~1 596)×10-6)和53个相对贫稀土的沉积物样品(∑REY=(324~487)×10-6)进行主微量和稀土地球化学分析,利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元素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划分元素组合和4个主因子。综合特征表明,2类沉积物REY的富集均与磷酸盐有关,REY含量高低取决于磷酸盐含量,但沉积物的形成具有多源多期的特点,富REY沉积物中铝硅酸岩(黏土矿物和沸石)对沉积物中磷酸盐富集REY的过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贫REY沉积物中铝硅酸岩对REY的富集意义不明显。 相似文献
969.
海阳砂质海岸岸滩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海阳近岸海域的水深地形、表层沉积物粒度以及遥感影像等资料,利用泥沙起动流速和沿岸输沙数理公式以及岸滩演化数学模型,探讨了海阳近岸海域岸滩演化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潮流很难使泥沙发生直接起动,波浪造成的沿岸输沙总体向ENE方向运移。影响研究区冲淤变化的因素主要有河流来沙、波浪以及人工构筑物。河流径流量减小,导致研究区泥沙来源减少,加剧了局部海岸侵蚀;近岸人工构筑物的建设,改变了泥沙输运趋势,并导致局部冲淤环境发生变化;波浪是控制研究区泥沙运移、沉降的关键因素,控制着研究区冲淤演化的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970.
渤海油田中深层低阻油层测井特征及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油田近些年来在中深层储层的勘探开发中发现了一定数量的低阻油层,不少此类油层经试油证实有较高的产能,一些油田低阻油层所占储量比重达到了60%以上,为提高低阻层的识别效果,迫切需要对低阻油层的成因和识别方法进行总结。在总结其他油田类似储层评价经验的基础上,以测井、录井、岩心实验分析及DST测试等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渤海地区常见低阻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及对应的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孔隙结构复杂、高矿化度泥浆侵入、地层水矿化度变化等是形成渤海地区中深层低阻油层的主要原因,采用常规测井技术、录井技术和核磁共振、阵列声波等技术组合可以较好地进行低阻油层的识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