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0篇
  免费   492篇
  国内免费   841篇
测绘学   426篇
大气科学   346篇
地球物理   466篇
地质学   1329篇
海洋学   360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17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331.
The Helan Mountain, an intraplate deformation belt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ortion of the China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and at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Ordos Block. The Cenozoic de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Helan Mountain is characterized by extension along the eastern Helan Mountain fault (EHSF), resulting in the exhumation and uplift of the Helan Mountain, relative to the rifting of the adjacent Yinchuan Basin. Here we present new apatite fission track (AFT) data from several transects adjacent to the EHSF in the central and northern Helan Mountain. AFT ages from the northern Helan Mountain (Dawukou and Zhengyiguan transects) range from 10 Ma to 89 Ma, whereas AFT ages from the southern Helan Mountain (Suyukou transect) are greater than 71 Ma. The AFT data analysis reveals initiation of rapid uplift and exhumation of the Helan Mountain at 10–12 Ma. Additionally, a plot of the AFT ages versus their mean track length shows a distinctive "boomerang" pattern indicating that the Helan Mountain experienced a discrete phase of accelerated exhumation beginning at 10-12 Ma. Spatially, AFT samples systematically increase in age away from the EHSF and are consistent with late Cenozoic exhumation that was slow in the southwestern Helan Mountain and rapid in the northeastern Helan Mountain, as well more rapid adjacent to the EHSF and slower away from the EHSF. Obviousl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te Cenozoic exhumation indicates that normal faulting of the EHSF is related to southwestward tilting and rapid exhumation of the Helan Mountain beginning at 10–12 Ma. The uplift and exhumation of the Helan Mountain was a response to the intensive extension of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Ordos Block in the late Cenozoic; this occurred under a regional extensional stress field oriented NW-SE along the Yinchuan-Jilantai-Hetao and the Weihe-Shanxi graben systems adjacent to the Ordos Block.  相似文献   
332.
The Chepaizi-Mosuowan paleo-uplift is a large-scale uplift stretching across the Junggar Basin formed during the Yanshanian. It has experienced four evolutionary stages: the initial forming stage (J1), the intense development stage (J2+3), the waning and burial stage (K-E), and the tilting and extinction stage (N-Q). The most intense period of activities is the Middle Jurassic. Dur-ing the Early Jurassic, the Chepaizi-Mosuowan paleo-structure was a low amplitude uplift. Because of the subsequent strong upli...  相似文献   
333.
落马洞暗河发育特征及其洪涝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琨  武亚遵  万军伟  肖攀 《中国岩溶》2010,29(4):385-388
根据区域岩溶发育史分析认为,湖北宣恩县落马洞暗河的形成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白垩纪末至晚第三纪。在该阶段中,降水主要通过发育于卧西坪岩溶坡立谷地两侧的小型洼地、落水洞汇入地下管道,往卧西坪谷地排泄,在卧西坪一带形成一小型岩溶湖泊的同时,还在谷地西侧形成了下黑槽、铜锣坪、扁洞三个近东西向地下暗河系统。第二个阶段发生在晚第三纪至今。在这一期间,随着区域构造运动的振荡性抬升,岩溶侵蚀基准面不断下降,在谷地内形成了上、下黑槽、铜锣坪落水洞与卧西坪消水洞等垂向岩溶管道,贯通早期形成的东西向管道并袭夺卧西坪和铜锣坪一带的地表岩溶湖水,使得原分散的岩溶水系统通过南北向的主管道集中排泄,形成了多进口的树枝状复杂管道暗河系统。卧西坪岩溶坡立谷内常年遭受洪涝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落马洞地下暗河形成年代较晚,管道规模较小,且洞内坍塌淤积严重,排水能力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流域水土流失管理、疏通河道和新建排水隧洞等治理措施与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34.
温庄尾矿库堆坝模型试验及坝体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涛  万玲  魏作安 《岩土力学》2011,32(12):3647-3652
以温庄尾矿库为工程背景,通过室内堆坝模型试验,获得到了在坝体堆积过程中尾矿颗粒在库内沉积分布特征、浸润线的变化规律等基础资料。在此基础上,以多孔介质有效应力理论为依据,建立了多孔介质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该库尾矿坝的应力场与渗流场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坝体内的应力场及孔隙压力的分布规律,研究成果可为尾矿库的设计、施工和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35.
谈云志  孔令伟  郭爱国  万智  张华 《岩土力学》2011,32(Z1):334-0338
了解压实红黏土的持水性能是预防路基土体开裂和失稳的基础。首先,利用15 bar压力板仪研究了4种干密度压实试样脱湿路径下的土体持水特征曲线。发现持水曲线随着干密度减小,曲线中间部分呈现水平台阶状,且干密度越小水平台阶的长度越长。然后,结合相同干密度试样的孔隙分布特征曲线,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压实土体不同持水性能的原因。最后,通过数据拟合的方法建立了不同压实度土体的持水特征曲线方程  相似文献   
336.
TRMM 3B43降水数据在黄河源区的适用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应用1998-2013年气象台站实测的降水数据以及2013年6-9月使用雨量桶收集的数据对TRMM 3B43 V7降水数据在黄河源区的精度从不同时间尺度、不同台站、以及不同海拔、坡度和坡向进行评价。检验发现,TRMM 3B43 数据对年和四季降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估或低估,对于年降水、秋冬季降水表现为高估,而对春夏季降水表现为低估。同时,TRMM 3B43 数据在位于半湿润区的气象站点的降水数据质量优于半干旱区的气象站点的数据质量。除此以外,对TRMM降水在不同海拔、坡度和坡向的精度评估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TRMM降水的相对偏差呈现出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随着坡度的升高,TRMM降水的相对偏差呈增加趋势;TRMM降水在东北坡、东坡和东南坡的偏差相对较小,而在西坡、南坡、北坡、西南坡的偏差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337.
胡学涛  梁冰  陈亿军  薛强  万勇 《岩土力学》2016,37(5):1317-1323
冻融循环作用会改变固化污泥工程特性,影响固化污泥堆体稳定及安全。在封闭系统下对固化污泥进行冻融循环试验,每经历一次冻融循环,就测定固化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渗透系数等工程指标,并根据试验结果选取试样进行扫描电镜和压汞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第1次冻融循环作用使固化污泥强度衰减30%,渗透系数增大80%,随后变化幅度逐渐降低;经过约6次冻融循环后,固化污泥强度衰减幅度高达50%,渗透系数增加约1个数量级,随后基本保持恒定,渗透系数的变化较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表现出微弱的滞后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固化污泥孔隙体积逐渐增大,固化污泥强度逐渐降低,渗透系数逐渐增大。在封闭系统下,固化体内部水分结冰引起的总膨胀体积恒定,固化污泥内部水分分布均匀。当冻融循环作用达到一定次数后,孔隙体积不再持续增大,只是在空间上重新融合分布,使各参数逐渐达到恒定状态。研究成果对寒区污泥固化填埋的安全处理处置提供技术参数和指导。  相似文献   
338.
根据中东地区鲁卜哈利盆地古生界不同沉积相储集砂体的地震反射构型不同,运用地震资料精细解释与地震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盆地东部已钻井区辫状河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的沉积特征与地震反射构型特征进行了识别分析;并由此类比到西部地区进行储层预测,在沉积环境相同的T构造区古生界志留系三级基准面旋回TS3下降期,识别出与东部反射特征相似的两套地震反射体,分别预测为辫状河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以此为依据提交的井位建议得到采纳,实钻后证实预测砂体存在。  相似文献   
339.
GPS载波定位中双差观测值权的合理确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GPS载波定位中双差观测值权的确定较为重要,本文在简要介绍了两种常规定权方法之后首次提出了“高度角定权法”,并以某大型水电站的实测数据分析了三种定权方法对基线坐标解算结果精度的影响,数据结果清楚地表明本文提出的“高度角定权”能有效地提高基线坐标解算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340.
基于WEB三维虚拟场景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万维网的发展,在网上实现3维图形的显示、漫游、分析和量测成为研究的焦点内容之一。本文总结了基于WEB的三维虚拟场景的建立与编程技术———VRML与Java3D技术,对这两种技术的运行机理、实现机制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并给出了相应的实例。实例证明基于VRML和Java3D建立WEB上的三维模型可以提供给用户一个逼真的、实时的、可交互的三维虚拟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