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0篇
  免费   487篇
  国内免费   796篇
测绘学   417篇
大气科学   336篇
地球物理   428篇
地质学   1237篇
海洋学   326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50篇
自然地理   17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1.
莫军  李博  万峻 《海洋通报》2011,30(3):272-276
海洋跃层的快速估计对于环境的态势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跃层估计的精度和估计所用时间是两个主要评估要素.基于实测的温度、密度和LEVITUS数据库中的温度、密度进行融合来对跃层进行快速估计,可通过实测数据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补充和修正,然后利用修正后的数据对跃层进行快速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大幅度地缩短跃层估计的时间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2.
本文利用2006 ~ 2007年“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项目在台湾海峡西侧获取的大面水温、盐度走航资料,结合座底式海床基系统获取的海流剖面以及近海底水温观测结果,系统地阐述了台湾海峡西侧水动力环境在春、夏和晚秋初冬3个季节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春季台湾海峡西侧海水垂向混合比较均一,等温线和等盐线分布大致与岸线平行,盐度和水温呈现从北往南逐渐升高、自近岸向远岸递增的特点.福建沿岸海流具有明显的正压海流特征,且为逆风的东北向海流,其最大流速(约0.25 m/s)出现在泉州外海;与此相对应,浙闽沿岸水仅局限于泉州以北近岸海域的中上水层,其盐度小于32.4.夏季台湾海峡西侧局部海域呈现典型的上升流特征,汕头、东山和南日岛外海近海底存在着明显的低温(<25℃)高盐水(>33.8)涌升中心.福建沿岸海流流向与盛行的西南季风一致,除汕头外海10 m层流速(0.19 m/s)比25 m层流速(约0.15 m/s)略大,其他海域仍具有正压流特点,最大流速(约0.40 m/s)出现在平潭外海附近.晚秋初冬台湾海峡西侧海域盐度和水温的空间分布比较接近,整体呈近岸低外海高,并随纬度降低而增加.调查期间浙闽沿岸水在2007年12月26日左右开始出现在平潭岛外海附近,随后从2008年1月15日左右整个台湾海峡西侧被南下的浙闽沿岸冷水(<17℃)控制;厦门以南近海余流流速明显小于厦门以北海域,并存在着显著的垂向流剪切.  相似文献   
113.
海州湾近岸张网渔获物种类组成和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11年3月~2012年12月海州湾沿岸定置张网调查资料,对海州湾张网渔获物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张网渔获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以尖海龙(Syngnathus acus)、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长蛸(Octopus variabilis)、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和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为主,秋季主要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六丝钝尾虾虎鱼、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冬季主要为六丝钝尾虾虎鱼、口虾蛄、鲜明鼓虾(Alpheus heterocarpus)、细鳌虾(Leptochela gracilis)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主要经济鱼类小黄鱼在9、10月产量最高,但达到可捕体长的小黄鱼不足1%,主要经济虾类鹰爪虾在9、10月产量最高,取样中69.46%的鹰爪虾达到可捕体长。渔捞日志记录表明,9月份单船平均网产达到最大值(17.01kg/net),12月份单船平均网产最低(2.87kg/net)。建议对张网渔业加强管理,开展生态型渔具渔法的研究,放大网目尺寸,加强对近海资源的养护。  相似文献   
114.
渤、黄、东海三维潮波运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采用POM三维海流数值模式模拟渤、黄、东海潮波运动。所得潮汐调和常数与77个测站的观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m1振幅1.92cm,迟角4.39°;M2振幅4.70cm,迟角5.08°。模拟结果显示M2分潮流共存在8个圆流点,m1岁潮流共存在9个圆流点。其中,M2分潮流在舟山群岛附近与m1分潮流在黄海北部和台湾海峡谷存在一个圆流点,这三个圆流点是本文数值模拟所首次显示的,需进一步的观测验证它们实际存在与否。模式还得出湍流涡动系数分布。  相似文献   
115.
渤海盐度年代际变异对环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并利用1950年代~1990年代后共5个年代的渤海盐度统计资料,诊断计算了不同时期的渤海密度流分布及其变化。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冬、夏两季渤海盐度的年代际变异特征及其对环流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自1980年代以来,渤海的盐度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盐度的水平梯度减小,渤海内部盐度由明显低于海峡区向普遍高于海峡区转变。渤海密度流在冬季较弱,对总环流的贡献较小,而在夏季较强,并在总环流中占优。夏季,渤海密度流随盐度变异有所改变,在1990年代后环流系统在海区中部、渤海湾以及莱州湾呈现出局部的差异,原有流动明显减弱。夏季渤海重要断面的密度流流量和盐通量值整体上呈减小趋势,渤海与外海间的平均水及盐交换量由1950年代的7.85×104 m3/s、2.49×106kg/s降至1990年代后的7.09×104 m3/s、2.27×106 kg/s。  相似文献   
116.
冲绳海槽沉积物物源示踪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冲绳海槽作为浅水陆架与深海大洋之间联系的过渡地带,其海底的厚层沉积物记录了晚第四纪海平面波动、构造活动、气候变化,以及冲绳海槽古环境演化信息,因此,对于冲绳海槽沉积物的研究一直是边缘海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而识别沉积物物源成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众多学者已对冲绳海槽沉积物的来源进行了诸多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冲绳海槽沉积物的来源及示踪方法,包括矿物学、地球化学以及环境磁学,评述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沉积物物源的识别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7.
沈辉  万夕和  何培民 《海洋科学》2016,40(10):160-169
近年来,随着海水富营养化加剧,滩涂沉积物多项重要理化参数也随之恶化,进而导致滩涂底质生境退化,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富营养化趋势。为改善和恢复滩涂沉积物的生态环境,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较多的生物境修复探索研究工作。作者概述了滩涂富营养化的现状及原因,各种滩涂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修复效果,分析了各类生境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同时,就滩涂生境修复技术在滩涂修复和海洋环境保护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8.
当流体流经单柱式结构物时,由于流体黏性和逆压梯度的存在,会产生非定常的升力、阻力和涡旋脱落,即涡激运动现象,对一座Truss Spar平台的硬舱部分附加长度为1.0D(D为硬舱直径)的刚性来流侧分隔板,基于开源平台OpenFOAM,采用基于剪切应力运输的延迟分离涡模拟(SST-DDES)方法,在不可压缩黏性流场中,对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以研究在不同流速下,来流侧分隔板对Spar平台涡激运动特性和运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流速下,横荡周期减小22.21%,横荡最大幅值减小81.3%。说明在较高流速下,附加分隔板有助于减少Spar平台的运动响应幅值。  相似文献   
119.
生活于珊瑚礁区的大型海藻可以与珊瑚一起为礁栖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它们在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论文比较研究了生活于我国南海中沙大环礁区4种优势海藻的生化组分、光合特征及其对海水升温的生理响应,其中厚膜藻(Grateloupia ellipitica)和粉枝藻(Liagora samaensis)为红藻, 钙扇藻(Udotea flabellum)和仙掌藻(Halimeda discoidea)为绿藻。结果显示, 与绿藻相比, 红藻藻体叶绿素(Chl 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更低且含有藻胆素, 红藻的光补偿点(EC)和呼吸速率(Rd)均显著低于绿藻。海水升温提高了4种海藻的光能利用效率(α)、ECRd和日净光合固碳量; 同时, 升温还降低红藻的饱和光强(EK)、提高绿藻的最大光合放氧速率(Pmax)。结果还显示, 海水升温在光强较低时提高红藻的光合放氧速率, 光强较高时则降低其放氧速率; 升温也提高绿藻的光合放氧速率, 但光强变化对升温效应的影响不显著。基于4种海藻的光生理特征以及升温效应的种间差异性可见, 短时间升温(~4℃)有利于中沙大环礁区海藻的光合作用; 与绿藻相比, 该升温效应更有利于红藻。  相似文献   
120.
2000年夏季莱州湾主要观测要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 2 0 0 0年夏季莱州湾加密大面调查资料的基础上 ,研究了莱州湾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溶解氧、浊度、叶绿素、无机氮、磷酸盐和硅酸盐的分布特征 ,初步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莱州湾盐度值与以前相比有显著升高 ;叶绿素南部的高值区对应于溶解氧的低值区 ,温度的高值区 ;浊度受黄河径流的影响较大 ;无机氮西部浓度高 ,东部浓度低 ,且相差很大 ;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东部与西部海域不同 ,东部为氮限制 ,而西部为磷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