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4篇
  免费   500篇
  国内免费   805篇
测绘学   420篇
大气科学   334篇
地球物理   432篇
地质学   1267篇
海洋学   353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17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91.
Comparison of Kuqa foreland basin with Persian Gulf Basin in salt tectonic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mpared Kuqa foreland basin with Persian Gulf Basin in development of salt layers, salt tectonics,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salt tectonics and hydrocarb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alt diapirs are relative to hydrocarbon. Searching salt diapirs and related traps in Kuqa foreland basin is important.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salt tectonic in Kuqa foreland basi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Hormuz Series, but similar to that of Lower Fars Series/Gachsaran Formation. Inspired by the role of salt tectonics of Lower Fars Series/Gachsaran Formation i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e authors considered that the exploration below salt layer should be enforced, and the traps below salt layer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Kuqa foreland basin would be found where salt layer is thicker. On the contrary, the traps should be found both above and below the salt layer in front of the northern mountain where salt layer is thin. The Triassic and Jurassic source rocks are rich in this area with great exploration prospective.  相似文献   
192.
顾客满意状态与企业利润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提高顾客满意度成了许多企业的重要经营目标.对红旗连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确定顾客满意度的各项指标与权重,建立了一个完善的指标和级度体系,通过对红旗连锁的顾客展开调查,综合评价了顾客现有的满意程度,并提出了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3.
针对地下水对混凝土分解性侵蚀指标pHs现行评价方法中存在水样间pHs横向没有可对比性和难以定量绘制pHs分解性侵蚀分区图等两大缺陷,推出了一个新的pHs分解性侵蚀判别式sk1,用编制的"地下水对混凝土分解性侵蚀判别式计算程序",完成了新定义的判别式sk1的计算,计算结果不但具备了水样间的每种分解性侵蚀横向对比的功能,而且还具备了定量绘制每种分解性侵蚀分区图和定量绘制3种分解性侵蚀综合评价迭加图的功能。通过实例应用,形象地印证了现行评价方法存在的缺陷及现推出的判别式、定量编绘侵蚀分区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4.
2002/03年厄尔尼诺事件,是暖海温中心出现在赤道中太平洋区域的一种新型厄尔尼诺,即中太平洋型厄尔尼诺。本文基于一个厄尔尼诺预测系统,利用三组回报试验来详细区分海洋表层和次表层初始状态对预报2002/03年中太平洋型厄尔尼诺事件的作用,并由此来探寻对预报厄尔尼诺演变过程最有利的初始条件。回报试验分为三组:(1)仅同化海表温度观测(sea surface temperature;简称SST)来优化海洋表层初始状态(Assim_SST);(2)仅同化海表高度观测(sea level;简称SL)来更新海洋次表层初始状态(Assim_SL);(3)同时同化SST和SL观测来一起更新海洋表层和次表层初始状态(Assim_SST+SL)。回报试验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的初始条件都可以使模式提前一年成功地预报2002/03年厄尔尼诺事件,并且"Assim_SST+SL"回报试验的效果最好。三组回报试验结果间的对比表明:海洋表层和次表层初始状态均对成功地预报该事件有重要作用,但其作用分别集中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精确的海洋表层初始状态更容易激发模式预报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而更合理的海洋次表层初始状态则能有效地提高厄尔尼诺事件预报的强度。  相似文献   
195.
万猛  姚炎明  陈琴  李丹 《海洋通报》2015,34(3):295-302
基于Delft3D-Flow模块建立了象山港海域的三维斜压潮流数值模型,结合实测水文资料,研究了象山港的潮(余)流特征,对欧拉余流场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定量的比较和分析,并与潮流测站计算分析得到的欧拉余流分布对比,很好的模拟了象山港的余流特征。结果表明:由湾外至湾顶,余流呈减小的趋势,湾外余流最大为33 cm/s,湾顶最小,余流平均仅5 cm/s。垂向上,表层余流大于底层余流,表层余流指向湾外,而底层余流则指向湾内。对比斜压、正压两种模式下的欧拉余流分布,可以看出湾顶附近主要受径流控制,两种模式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口门至西沪港区域受径流和潮流的共同影响,斜压模式更准确地模拟出了水体层化和垂向余环流结构。  相似文献   
196.
针对小兴安岭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急须对其景观格局动态演变特征进行分析,该文提出 了耦合人工神经网络、元胞自动机和马尔科夫链构建模型来预测小兴安岭湿地未来景观格局的方法;通过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小兴安岭湿地1995-2025年景观格局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耦合了马尔科夫链数量预测与元胞自动机空间预测的优势,能够较大限度地克服元胞自动机模型主观赋权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预测模型的精度;1995-2025年,小兴安岭地区湿地面积呈波动式变化,1995-2005年湿地面积急剧减少,2005年后缓慢增加,至2025年趋于平稳;小兴安岭湿地景观格局总体趋于破碎化,景观异质性增加,2005年达到最大值,2015年后各景观类型比例基本稳定.研究结果为小兴安岭湿地生态功能修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7.
为更好地完成授时任务,对BPL长波授时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承建)进行了升级改造。介绍了升级改造后的BPL长波授时系统组成、时频控制与监测方法。改造前、后系统时频控制指标的统计结果表明,改造后时号控制精度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98.
通过对南海北部陆坡KNG5孔沉积物粒度、粘土矿物和14C年龄的综合分析, 探讨了南海北部陆坡的沉积物来源及其控制因素。物源分析表明, KNG5孔17.5-12.5ka BP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珠江, 12.5ka BP 时粘土矿物组合突然发生改变, 并且自12.5ka BP以后, 高岭石含量总体稳定, 说明12.5ka BP时海平面已上升到相当的高度, 并且可能当时南海的现代环流系统已开始形成, 西行的广东沿岸流导致向外扩散的珠江物质减少, 由于受北太平洋深层水(NPDW)和黑潮(KC)南海分支的作用, 台湾成为此时沉积物的主要贡献者。KNG5孔17.5-11ka BP时期的粘土矿物和粒度变化主要受控于海平面和洋流系统的变化。全新世早期(11.0-8ka BP)平均粒径达到最细和1-2.2m 粒级含量达到最高值可能是强盛的夏季风作用的结果。全新世中晚期(8—0ka BP) 1-2.2?m组分含量的减少是8ka BP以来东亚夏季风减弱的具体体现, 1-2.2m 粒级含量指示的东亚夏季风变化能和北半球其它季风指标能很好地对应起来, 说明这次季风减弱是北半球各个季风系统的共同现象。  相似文献   
199.
贵州铝业开发形势及加强铝土矿地质勘查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万朝元 《贵州地质》2010,27(1):1-4,12
在分析省内外、国内外铝工业及其资源的供需形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及贵州铝资源开发、勘查现状,指出企业资源储量不明、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地质科研、地质勘查及规划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0.
河南省光山县千鹅冲钼矿床是大别山地区近年最新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钼矿床。采用LA-ICP-MS锆石U-Pb和ICP-MS辉钼矿Re-Os同位素精细测年技术,对与成矿相关的宝安寨钾长花岗岩、千鹅冲花岗斑岩2个锆石样品和4个细网脉型钼矿石中的辉钼矿样品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测定,分别获得(135.3±1.9),(128.8±2.6),(127.82±0.87)Ma的同位素年龄。结果表明,千鹅冲钼矿床成矿作用时间与千鹅冲花岗斑岩成岩作用时间一致,晚于大别山巨量花岗质岩浆活动近7Ma,它们为统一构造背景同期不同次岩浆作用的产物。与成矿相关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岩体具有低Sr(wB400×10-6)、低Yb(wB1.8×10-6)、中等程度Eu负异常[δ(Eu)0.5]、轻重REE强烈分异{[w(La)/w(Yb)]N24}等特征,其Sr-Nd同位素显示较高的[N(87Sr)/N(86Sr)]i(0.70669~0.72422,变化较大)和极低的ε(Nd)(t)(-18.01~-21.37)。综合分析表明成岩成矿作用发生在大别造山带碰撞造山后构造体制由挤压收缩向伸展的转折时期,与成矿有关的酸性侵入岩是加厚陆壳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千鹅冲斑岩型钼矿床与成矿带内汤家坪、大银尖、天目山、银山、东沟钼矿床在成矿时间及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的显著差异,反映它们形成于造山带演化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构造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