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7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是对中国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的理论概括,回答所研究地区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及其在地质历史上的演变。中国占据亚洲东部环太平洋与特提斯构造域结合部位,在过去4亿年期间由具有不同地壳结构、生物地理区系和演化历史的地质体镶嵌拼合而成,具有复式大陆构造的典型特征。中国的区域构造研究有可能在如下方面对全球构造理论作出自己的贡献:(1)与北美、非洲等巨型克拉通相比,中国地台的规模小、刚性化程度低、盖层变形强烈,这种相对高的构造活动性正好提供了有关大陆生长和演化规律的窗口;(2)复式大陆中并列的陆块来自不同源区,意味着中国区域构造的"世界性",因此开展大区域古地磁、古生物-地理区、古沉积、古构造与古成矿作用与环境复位的综合研究,厘清中国各陆块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在全球构造中的位置,必然对完善全球构造演化做出贡献;(3)中国是世界上造山带最多的国家之一,青藏高原和台湾海岸山脉是正在进行中的大陆碰撞和弧-陆碰撞场所,从极为丰富的实例中总结出古、新造山带的类型和基本演化规律,可以丰富全球大陆增生的理论;(4)古特提斯洋从古亚洲退却的过程与路径是迄今尚未解决而长期受人关注的科学问题;(5)中国广泛存在的中—新生代陆内变形与盆山构造-地貌的形成,应该是大陆动力学深入研究的命题;(6)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扩展了区域构造研究的领域。面对新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交叉和新技术应用对地学研究的促进,将迎来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研究蓬勃发展的新前景。  相似文献   
132.
133.
本文综合评述了近年来叶理研究中所关注的几个主要问题。总结并讨论了在叶理与皱褶的关系、叶理与应变的关系、叶理发展中物质的迁移,叶理的发育及其影响因素等几方面的一些新的认识。并介绍了稳态叶理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4.
新疆阿尔泰南缘东段哈腊苏斑岩铜(钼金)矿床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阿尔泰南缘斑岩型铜矿勘查进展明显,哈腊苏铜(钼金)矿床倍受关注。该矿床以中泥盆世阿尔泰南缘特殊的裂谷为背景形成。矿化发生在侵入于中泥盆统玄武岩内的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内及其附近围岩中。从岩体到玄武岩依次出现钾长石化、黑云母化、青磐岩化以及叠加于其上的团块/脉状钾化、硅化等蚀变。矿石中可同时见到细脉浸染状斑岩型和团块/脉状热液型两种组构,且后者叠加到前者之上。斑岩型矿化存在海西(381±8.7 Ma,375±8.7 Ma)和印支(213±4.2 Ma)两期,印支期(230±5 Ma)还发育构造-流体叠加矿化。矿石中硫化物的硫、铅同位素(δ34S=-6.5‰~-1.6‰,206Pb/204Pb=18.052~19.362,207Pb/204Pb=15.501~15.606,208Pb/204Pb=37.813~39.355)表明S和Pb来自岩浆或地幔/下地壳,成矿流体中水(δ18OSMOW=7.4‰~9.2‰,δDSMOW= -89‰~-80‰)为岩浆水。斑岩期成矿温度420~560℃。不同时期小斑岩体、玄武岩围岩及后期矿化叠加是成矿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5.
伸展作用过程中石英变形与重结晶的微观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伸展作用过程中,石英的变形主要表现为三种不同类型变形石英的出现:SGR-R型以中高温条件下的亚颗粒旋转与动态重结晶为主要特点;GBM-R型以中低温条件下的局部颗粒边界迁移与重结晶过程为主;FC型以低温条件下破裂和碎裂作用为主要特点。三种石英变形类型及其变形机制主要受三方面的影响:区域伸展环境的存在;伸展抬升作用过程中变化的p-T条件;变形岩石中的微量流体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6.
对于花岗岩的起源曾经是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学家所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是近年来普遍意识到变形作用在大陆地壳中的富硅熔体的分离、运移和就位过程中的本质性作用。已被接受的岩石学模型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置疑,这是因为这些模型的建立需要岩石和岩浆具有不现实的流变行为,或者是因它们不能满意地解释实际的构造数据或地球物理数据。不考虑构造背景,假定流体是连续的,从动力学考虑表明花岗岩浆活动是以小于0.1Ma时间尺度的一上迅速的,动态的过程,远非地质学上所讲的那种缓慢过程。  相似文献   
137.
通过对辽吉朝古元古代褶皱带的构造演化分析,尤其对褶皱带南带内发育的典型构造组合及相应出现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的系统构造分析,提出岩浆核杂岩是古元古代褶皱带早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构造型式。岩浆核杂岩主要由3种成分、性质、特点及变质演化不同的构造单元构成,即核部岩浆杂岩、外部的滑覆体壳及其间的幔部顺层韧性剪切带。岩浆核杂岩的构造分析,揭示出它们形成于褶皱带早期阶段演化的伸展作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8.
60年代板块构造概念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科学革命性的进步,30年来,我们获得的经验表明,现代板块构造在岩石圈和软流圈物性,三种板块运动形式,扩张和俯冲的均衡以及板块运动原因等都与经典板块构造有很大不同,同时,它仍有一些问题和缺陷。世纪交替之时,随着馁地震层析成像等新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建立新的全球理论来取代板块构造,新理论应该包括整个固体地球,岩石圈是分层的,而且地球内部的对流准自动地进行。同时,地球层  相似文献   
139.
大兴安岭北段三道湾子碲化物型金矿床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兴安岭北段三道湾子金矿床属于中一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产于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粗面安山岩和粗面安山质角砾岩中。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能谱分析。在矿脉中发现大量金、银碲化物。该矿物组合中Au、Ag、Te的含量统计分别为:Au30.20wt%、Ag34.35wt%和Te35.45wt%。该矿床可以与国际上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Au-Ag-Te矿床对比。  相似文献   
140.
位于红河-哀牢山断裂带北延的点苍山杂岩由中部深变质杂岩、西侧中生界浅变质-未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和东部叠加退变质岩带组成.中部深变质杂岩包括类片麻岩-长英质岩类、云母片岩、大理岩类和角闪质岩石.岩石普遍遭受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的改造,形成条带状、条纹状、条痕状和角砾状等具有不同构造特点的混合岩.混合岩中有两种不同的脉体物质(花岗质岩脉),它们含有具不同特点的锆石颗粒,即由混合岩化作用改造形成的低Th/U比值锆石颗粒和由岩浆结晶作用形成的高Th/U比值锆石颗粒.对于锆石颗粒采用SHRIMP U-Pb测年,揭示出二者具有相近的年龄值,分别为842.5±9.9Ma与833±9Ma.它们的存在揭示出从混合岩化作用向岩浆作用的转变.混合岩的变形作用、变质作用特点分析,尤其是对于花岗质脉体的锆石年代学研究揭示出,点苍山深变质杂岩与扬子地块基底具有显著的相似性.结合扬子地块新元古代整体构造-岩浆活动性规律,揭示出由板块俯冲与消减引起,早于新元古代Rodinia裂解时期地幔柱上涌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