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8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502篇
测绘学   269篇
大气科学   223篇
地球物理   403篇
地质学   1054篇
海洋学   224篇
天文学   71篇
综合类   158篇
自然地理   18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8篇
  1937年   3篇
  192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其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上中下游面临着不同生态环境问题,水在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黄河流域地下水动态特征、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分析了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饮水安全状况。黄河流域年度地下水资源量393.55亿m~3,银川平原、河套平原等7处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量为81.91亿m~3,占比超过20%;黄河流域地下水质量以Ⅰ~Ⅳ类为主,劣质地下水主要受总硬度、硫酸盐、铁、溶解性总固体等天然原生组分影响,砷、氟、硒、碘等原生组分超标是流域部分地区地下水饮水安全的主要威胁;2020年与2019年同期相比,黄河流域地下水位呈上游稳定、中游局部上升、下游下降的态势,主要地下水降落漏斗形态基本稳定。针对黄河源区、宁蒙河套平原等重点区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全面开展流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评价,深入开展黄河流域及重点地区水平衡分析等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12.
FLATModel is a 2D finite volume code that contains several original approaches to improve debris-flow simulation. Firstly, FLATModel incorporates a "stop-and-go" technique in each cell to allow continuous collapses and remobilizations of the debris-flow mass. Secondly, flow velocity and consequently yield stress is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the type of rheology to improve boundary accuracy. Thirdly, a simple approach for entrainment is also included in the model to analyse the effect of basal erosion of debris flows. FLATMODEL was tested at several events that occurred in the Eastern Pyrenee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del can represent rather well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bserved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113.
苏美全球变化研究计划专著的作者们,在概括阐述了国际地圈一生物圈计划的背景后得出结论:要充分了解全球变化,就必须对现今的景观进行比较精确的模拟,分析特定区域内人为变化的因果,评价社会可能对这些变化的新认识作出反应的条件,以及具有基于具体研究场所的大大加强的地理信息系统。苏联和美国的地理学家参加了全球变化研究的地理学途径,由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倡议,在其国际地圈一生物圈计划中曾列入了关于研究世界环境重大变化的新项目。作为该项目的一部分,苏美地理学家审查了有关的地理学经验。  相似文献   
114.
地球辐射带中有"杀手"电子之称的相对论电子通量增强和损失过程一直是空间物理学和空间天气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2000—2016年间,地球同步轨道相对论电子通量降低至背景通量水平并持续时间长达3天以上这一特殊现象进行了相关统计研究.从事件的时间分布角度,本文研究了约1.5个太阳活动周内共62例事件随太阳活动水平高低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太阳活动周下降期有较少的事件发生,而在峰年、谷年这类事件的发生率与太阳活动水平的高低并没有直接联系.随后,我们对这62例事件在开始、持续、结束三个阶段分别做了一些相关参数的统计,探讨相对论电子通量长期倒空事件的客观规律和产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事件发生前,太阳风动压、密度的显著增加引起磁层顶向内收缩,等离子体层顶一直维持在高L区域,IMF Bz分量南向和磁暴过程使相对论电子通量通过绝热和非绝热等物理损失机制降至背景通量水平.当这些相对论电子达到背景通量水平后,较弱的太阳风条件和地磁活动水平不足以提供充分的可以使相对论电子通量增长的源;虽然有些相对论电子通量长期倒空事件期间存在中、小磁暴过程,但这些强度较弱的磁暴很可能不会显著地影响...  相似文献   
115.

帕克太阳探针(Parker Solar Probe,PSP)在太阳附近发现大量磁力线回弯结构,通常还伴随有太阳风速度增加.这些磁力线回弯的产生机制到目前为止有多种解释,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是由慢太阳风中的喷流引起的.我们首先对PSP的就地观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给出了发生率和空间尺度随径向距离的演化情况,然后使用简化的1.5维磁流体动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s,MHD)模型对喷流在太阳风中的演化进行了模拟,其中太阳风被简化为位于黄道面的球对称流.模拟结果表明喷流的确可以导致太阳附近磁力线发生偏转,验证了喷流可以对磁场方向改变有贡献的图景.不过喷流形成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6.
万寿岩遗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遗址之一的船帆洞中曾生活过两期古人类(40~37 kaBP和30~29 kaBP)。在第一期古人类的文化层中发现的人工石铺地面在我国旧石器考古中属重要发现,对研究末次冰期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对船帆洞沉积物的植硅体分析显示,尖型植硅体和棒型植硅体数量比较占优势,扇型和块状植硅体含量其次,短细胞植硅体形态中鞍型的含量较多。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剖面至下而上划分为5个气候带,气候环境依次为凉干-冷干-冷偏干-凉偏干-温凉偏干。第一期古人类生活于带I底部,为凉干背景下较温暖的气候环境;第二期古人类生活于带Ⅳ上部,为凉偏干背景下较温暖的气候环境。植硅体的变化特征较好地指示了H4和H3事件,分别对应两期文化层。两次Heinrich事件改变了古人类的生存环境,推测是两期古人类离开船帆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7.
针对钻井液材料溶解慢,达到理想性能时间长,提出使用表面活性剂降低配浆水的表面张力和接触角,同时对材料有润湿和增溶作用。通过分析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测试表面活性剂对钻井液基本性能影响来优化表面活性剂;观察表面活性剂对土(上海佳友土、鄂州素土和碱土)和大分子材料的性能影响来优化表面活性剂的加量。结果表明,卵磷脂1在短时间内促进材料的水化分散效果最好,且最优加量为0.2‰,对于6%的上海佳友土、鄂州素土和碱土,表观黏度分别提高20%、20%和6%。0.2‰的卵磷脂可以促进配方(4%佳友土+1‰黄原胶+0.8%改性淀粉)表观黏度提高15%,润滑性提高37%,表面张力降低42%,大分子材料分散得更均匀,泥皮更致密。  相似文献   
118.
119.
以华东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为依托,通过分析华东地区金矿床成因及控矿特征,重新划分了7个矿床类型.在矿床类型划分和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地区金矿成矿系列,共划分了4个成矿系列组合13个成矿系列和14个成矿亚系列,讨论华东地区不同成矿类型的金矿找矿潜力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0.
刘丽  赵春江  祝从文  张书萍 《气象学报》2023,35(6):1018-1030

利用2007—2021年上海莘庄太阳能辐射仪(型号:EKO-MS6020)接收到的逐月最大太阳辐射(MSR)资料,以水平0°角辐射仪观测值为参考,分析了0°—25°不同仰角观测的MSR差异,评估了台站观测、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大气再分析(ERA5)资料与太阳能辐射仪观测辐射的差别。在此基础上,讨论了MSR与天气要素的关系及发生的环流背景和天气尺度演变特征。结果显示,上海莘庄的MSR季节波动范围为800—1300 W/m2,峰值和谷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12月。观测的最大MSR值接近太阳常数,年际变化幅度约200 W/m2。相对于0°角观测,当太阳能板倾角为5°—20°时,平均每个月MSR可多获得50—250 W/m2辐射,最佳倾角为20°。ERA5相对于观测MSR存在明显低估,年平均低估约200 W/m2。虽然两者的季节变化相关系数高达0.88,但是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年际变化相关并不显著。针对与MSR时间相差小于3 d的大气环流背景合成,春、夏、秋、冬四季的环流结构存在差异,但总体来看,偏北风加强、云量偏少、温度偏高的天气过程有利于MSR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