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2篇
  免费   813篇
  国内免费   1299篇
测绘学   360篇
大气科学   1072篇
地球物理   860篇
地质学   2205篇
海洋学   469篇
天文学   159篇
综合类   415篇
自然地理   57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71.
利用江苏省70个县级气象基本站1991—2020年逐日降水、日照时数资料,筛选出不同等级的连阴雨事件,建立连阴雨事件库。分析了江苏省连阴雨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典型连阴雨过程,构建了区域连阴雨指数。结果表明:1) 江苏省以强连阴雨事件为主,事件年均发生次数、日数和降水总量从北到南依次增多。2) 苏北、苏中、苏南地区连阴雨事件的年发生次数、日数和降水总量表现出较明显的年代际差异,年际波动从北到南逐渐增强。苏北地区的连阴雨事件集中于盛夏发生,苏中地区多发于初春和盛夏,苏南地区于春夏大部分时间均较为频繁,秋冬亦较常见。3) 综合考虑连阴雨事件发生日数、降水量以及事件分布面积,构建区域连阴雨指数,以反映某一区域的连阴雨强弱情况。该指数较好地反映了2020年苏北、苏中、苏南三地区的区域连阴雨过程和强度变化。  相似文献   
972.
基于2010—2022年浙江省建德市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逐日数据和茶叶种植数据,将早春霜冻、夏季高温热害和冬季冻害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和加权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茶叶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将建德市茶叶气象灾害风险划分为高、中、低3个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建德市茶叶气象灾害综合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乾潭、杨村桥、下涯镇西北部和乾潭、三都镇东部区域。中风险区主要集中在莲花、乾潭大部、钦堂中南部、下涯、三都镇中部、大洋镇、梅城镇东部、李家西南部和大同镇北部。低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杨村桥镇中南部、梅城镇中西部、乾潭镇中部和建德市中南部区域。  相似文献   
973.
大气细粒子(PM2.5)污染是全球尤其是我国许多城市的重要环境问题。利用示踪物质识别和估算大气颗粒物来源是公认的可靠技术,纤维素可以作为示踪物质表征一次颗粒物的天然植被排放来源。本文针对大气细粒子中纤维素含量低、全程序空白相对较高等难点,优化建立了纤维素酶水解、GOD-苯酚-四氨基安替比林测糖法,在我国首次应用于测定大气PM2.5中纤维素的含量,估算天然植被排放源的贡献。方法检出限为0.26 μg/m3(纤维素),可以满足大气PM2.5纤维素测定要求;而且有效地降低了空白,全程序空白值(36.5 μg葡萄糖)低于文献方法空白值(53.8 μg葡萄糖),使之更适合于PM2.5的测定。使用本方法对2012年5月至6月采集的北京市大气PM2.5样品进行分析,纤维素检出率为96%,纤维素的平均含量为(0.573±0.17) μg/m3,折合为天然植被排放量占PM2.5质量浓度的1.37%±0.65%;天然植被排放源对有机碳的平均贡献率为4.4%,最大达到9.2%,反映出天然植被排放是北京市PM2.5的重要来源之 一。本研究方法为我国城市大气颗粒物(包括总悬浮颗粒物、PM10、PM2.5等)来源识别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74.
江西省兴源冲铜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源冲铜矿床地处九岭南缘铜多金属大型矿集区西段的黄茅地区。文章在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矿石进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重点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探讨了矿床成矿机制。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矿区碳酸盐岩δ13CVPDB为-5·4‰~1·9‰,平均为0·6‰,δ18OSMOW变化范围为9·0‰~13·9‰,平均为10·9‰,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图解表明碳可能主要来源于深部,且受高温变质作用和低温蚀变作用明显;矿石硫化物硫同位素δ34S变化范围主要在1·0‰~6·2‰之间,个别样品同位素比值偏大,对比相似矿床,表明该矿床具有海底喷流沉积和后期岩浆热液叠加作用的特征。上述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兴源冲铜矿床是在中元古代海底火山沉积基础上,经新元古代晋宁造山期岩浆热液、动力变质叠加成矿作用所形成。  相似文献   
975.
长江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2003~2007年间,在长江干流的25个水文站及主要支流的13个水文站系统采样,进行了氢氧同位素研究。观测到的D变化范围为-30‰~-112‰,变化范围为-3.8‰~-15.4‰。从长江源头到河口,不同时期的样品均显示相同的氢氧同位素沿程变化特征。从源头到攀枝花,长江干流的D与逐步下降;而由攀枝花到入海口,D与值逐渐升高。 研究发现,控制长江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的主要因素是大气降水。长江干流D与值所展现的从攀枝花至河口逐渐升高的趋势就是对流域大气降水的D与变化趋势的响应。长江各支流在氢氧同位素组成上的差别及其对干流的影响也反映大气降水对长江水的制约。 蒸发作用对长江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也有重要影响。长江源头地处青藏高原,高原湖泊和沼泽星罗棋布。由于气候干燥、日照强烈,湖沼水经过长期的蒸发,盐度逐渐加大,D和18O值也逐渐升高。这些湖水的加入对长江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也造成一定影响。蒸发作用在枯水期也使洞庭湖与鄱阳湖的D和18O值升高,进而提高长江相关河段的D和18O值。 冰雪融化是影响长江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的另一重要因素。在长江源头和所有左岸支流的源头,冰川融雪都是重要的水源之一。由于冰川水在氢氧同位素组成上的特殊性,其对河水贡献的大小将影响河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 三峡大坝对于长江的水动力体系影响巨大,三峡水库对长江水资源的调控作用有待长期观测研究。从本次的研究资料来看,三峡大坝在丰水期对相应河段的氢氧同位素变化趋势影响不大。但在枯水季节,三峡水库蓄水使下游的宜昌和沙市的水源发生明显变化,导致D和18O值的显著降低。 长江水资源状况及其演变趋势是受到各方面高度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深入探讨这一问题,需要了解长江水资源的变化与各种气象与水文要素之间的关系,查明大气降水、地下水、冰川水、湖水与河水之间的交互作用。而氢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关键性的作用。由于现有资料有限,目前还无法利用氢氧同位素组成来追溯其气候条件的详细演化过程。但若能在进行系统水文测量的同时,适当开展氢氧同位素测定,将对研究长江水资源状况及其演变趋势大有脾益。  相似文献   
976.
歧口凹陷侏罗系火成岩主要以中-酸性的流纹岩、粗面岩和粗面安山岩为主,白垩系主要为中-基性的粗面玄武岩和玄武质粗面安山岩,第三系火成岩以粗面玄武岩、碱性玄武岩及辉绿岩为主。同位素定年结果获得白垩系玄武岩的年龄为133±20 Ma,安山岩和粗安岩年龄分别为111.8±0.9 Ma和122.1±3.1 Ma,第三系辉绿岩年龄为16.57±0.23 M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侏罗系火成岩相对低钛、高碱和钠、低铁镁,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馏、微量元素相对富集LILE、贫化HFSE、亏损Nb和Ti、P,部分高Sr、低Yb,总体指示为挤压环境下加厚地壳物质的熔融产物,白垩系火成岩中等钛和碱的含量,高钠、铁和镁,稀土和微量元素显示其来自于伸展背景的富集地幔源,但受到陆壳物质的混染,第三系火成岩高钛含量、中等碱含量但变化大、高钠、富铁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弱到中等、微量元素富集LILE和HFSE,同样来自板内伸展环境的富集地幔源的产物。表明歧口凹陷构造转换发生在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之间。  相似文献   
977.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of 556 peasant households in the Jianghan Plain. By analyzing the rate of participation of peasant households using a participation model, this study intends to explain the peasant household’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disaster reduction and factors that influence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The investigation of participation rate revealed that households are generally concerned about engineering measures used for disaster reduction, but the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s not strong; the peasant household’s attention to recommendations for non-engineering disaster reduction is high, but the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s very low.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participation model of disaster reduction showed that the level of peasant household’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engineering and non-engineering disaster reduction was dependent upon their attitude toward a variety of measures of risk and the input costs of disaster reduction. The cognition of a disaster’s impact, fertility level of farmland, condition of irrigation canals, and amount of arable land have a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the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engineering and non-engineering disaster reduction. Age of household and joining cooperating organizations do not influence the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engineering and non-engineering disaster reduc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education level,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family size influence on one dimension of disaster reduction, but do not influence another dimension of disaster reduction.  相似文献   
978.
The long-term large hydraulic head in flood season is the main cause of suffusion failure or dam break, while the suffusion failure mechanism in this case has not been specially studied. First, a newly designed 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suffusion apparatus was introduced. Second, two short-term suffusion experiments under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s wer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suitable large hydraulic heads. Finally, four experiments on suffusion under long-term large hydraulic heads and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the long-term large hydraulic heads and the confining pressures on the evolution of suff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signs of suffusion failure in the short-term experiments are the sudden decrease in hydraulic gradient and the sharp increase in eroded mass. While the flow rate in the long-term experiments appearing suffusion failures increases rapidly with the decrease in hydraulic gradient. (2) The suffusion failure in the long-term large hydraulic head experiment is more likely to happen and much more serious than that in the short-term experiment. The long-term large hydraulic head can reduce the suffusion failure hydraulic gradient significantly and increase the eroded mass dramatically. The results gained here provid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n the suffusion failure caused by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high water level upstream the hydraulic earth structures in flood season.  相似文献   
979.
根据西北黄土地区第一条地铁——西安地铁近四年地铁基坑工程的监测经验,提出了基坑工程监测的主要内容、作用及其常用监测手段,介绍了轴力监测关键技术;测斜仪量测墙体位移关键技术;地裂缝段地表监测点布设的关键技术;盾构地表监测作用、监测项目、地层移动特征;监测报警注意事项。其中着重分析了黄土地区常用的内支撑形式——钢支撑监测的注意事项及常见异常测量数据的出现原因,提出温度对其测量结果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980.
西藏改则盆地渐新统—中新统康托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则盆地地处青藏高原羌塘地层区,研究程度较低。通过对西藏改则盆地新近系康托组沉积特征和沉积岩相的详细研究,共划分出3类沉积相:扇三角洲相、湖泊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整体表现为自下向上沉积物粒度由粗到细、水深逐渐增大的退积序列。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及古流向分析认为,改则盆地渐新世—中新世的沉积演化可大致分为2个阶段:盆地初始裂陷阶段和盆地稳定沉积阶段。康托组剖面沉积相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改则盆地渐新世—中新世的沉积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