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314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221篇
地质学   587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92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0年   1篇
  1933年   2篇
  1927年   3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61.
Quantitative reconstructions of the mean July temperature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are performed based on pollen percentage contents from surface and stratum pollen samples,together with vertic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s across 700-2800 m in Dajiuhu,Shennongjia in Hubei Province of China.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and robust lo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of surface pollen samples a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s and climate,and to build the seven pollen-climate response...  相似文献   
862.
星星峡杂岩是中天山构造带东段出露的最老岩石,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和各种副变质岩,并被中—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和古生代片麻岩所侵位。文中利用SHRIMP定年方法,对星星峡杂岩的一个片岩和侵入其中的一个花岗片麻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测年。其中片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给出1800、1530和1200Ma3组大约年龄,表明其源区不仅包括古元古代和中元古代早期还含有中元古代晚期的地壳物质。在这些碎屑锆石中,最年轻的年龄为(1189±65)Ma,与该区中元古代大约1200Ma岛弧岩浆活动相近,可代表其沉积时的最大年龄。同时获得约910和470Ma的两组较年轻年龄;前者解释为变质年龄,后者为岩浆扰动年龄,与花岗质片麻岩样品的侵位时代相一致。中天山构造带东段的中元古代晚期岩浆(大约1200Ma)和变质作用(大约910Ma)的发生时间与华南、南极洲东部、澳大利亚南部和北美西南部所报道的格林维尔期增生-造山事件在时间上接近,表明中天山构造带东段与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63.
南秦岭印支期花岗岩带的“地幔印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秦岭印支期花岗岩带的岩石组合包括闪长岩、二长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等,岩体内广泛存在镁铁质微粒包体和脉体。大量(超过50%)样品具有高Mg#(<0.76),高Cr(>100×10-6,最高为1600×10-6)、Sr(>500×10-6)、Ba(>1000×10-6)的"地幔印记(mantle signature)"。含石榴石基性岩部分重熔模型可以解释部分样品的高LREE、低HREE和高Sr低Y特征,但无法合理解释"地幔印记"的存在。简单的地幔上涌、减压熔融模型虽然可以产生幔源岩浆并解释基性-酸性岩浆混合现象,但与具"地幔印记"样品的Sr、Nd同位素富集(ISr=0.7054~0.7085;εNd(t)=-1.52~-9.17)和区域地质特征相矛盾。具"地幔印记"样品与高Mg埃达克岩和太古宙sanukitoid岩系的相似性表明它们可以由含水富集地幔的直接熔融形成。  相似文献   
864.
For most of the ultra-high-energy cosmic ray (UHECR) experiments and projects (HiRes, AUGER, TA, JEM-EUSO, TUS, …), the detection technique of extensive air showers is based, at least, on the measurement of the air-fluorescence-induced signal. The knowledge of the fluorescence-light yield (FLY)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for the UHECR energy reconstruction. The MACFLY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perform absolute measurements of the air FLY and to study its properties. Here, we report the result of measurement of dry-air FLY induced by 50 GeV electromagnetic showers as a function of the shower age and as a function of the pressure. The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at CERN using a SPS-electron-test-beam line. The result shows the air FLY is proportional to the energy deposited in air (Ed). The ratio FLY/Ed and its pressure dependence remain constant independently of shower age, and more generally, independently of the excitation source used (single-electron track or air shower).  相似文献   
865.
The MARSIS radar experiment aboard the ESA Mars Express satellite has recorded several unusual reflections in the Ma'adim Vallis region of Mars. These reflections display a wide variety of morphologies which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reflections seen beneath the Polar Layered Deposits, Medusae Fossae Formation and Dorsa Argentea Formation. Their morphologies are sometimes very laterally extensive, parabolic or hyperbolic, and apparently deep, but they can also appear horizontal and shallow. Aided by a geological map of the Ma'adim Vallis region, the morphological, location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flections have been studied individually in an attempt to constrain their origin. While some may be subsurface reflections based on their shallow morphologies and correlation with the Eridania Planitia basin network, all of the reflections are ambiguous to some degree, displaying characteristics that do not allow a definite subsurface- or possibly ionospheric-sourced mechanism to be proposed for their creation. Those with more exaggerated morphologies are regarded as being much more likely to result from ionospheric distortion rather than subsurface inhomogeneity.  相似文献   
866.
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甲烷循环及全球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甲烷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目前在大气中的含量达1.7×10-6m3·m-3, 比工业革命前增加了115%, 并以1%年增长速度稳定增长. 甲烷吸收太阳远红外光的能力比CO2高20~30倍, 对全球增温的贡献率达15%. 多年来对大气甲烷的产生、转运和循环以及调控的研究表明, 80%以上的甲烷是通过微生物的活动产生的, 一部分在进入大气前被微生物吸收利用, 这样, 大气中甲烷的净含量绝大部分是甲烷产生微生物和甲烷营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 研究甲烷产生菌和甲烷氧化菌的活动规律和生态学特征, 有利于揭示微生物介导的甲烷循环过程, 并探索减排的措施. 已知有80多种甲烷产生菌和100余种甲烷氧化菌, 它们的种类和生态多样性比较广泛, 环境差异和波动影响它们的生理代谢活性, 从而导致甲烷排放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在未来全球变化条件下, 天然湿地作为重要的甲烷源之一, 如何响应和反馈环境的变化是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867.
天津蓟县二维纳米级伊利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天津蓟县中元古界串岭沟组上部黑色页岩产有丰富的伊利石,其矿物组合仅为石英和伊利石,是重要的可利用伊利石资源。运用化学成分分析和XRD方法确定出伊利石含量为64%~70%。由Scherrer方程计算的平均c^*轴方向厚度为12nm,平均6轴方向长度为167nm,结合伊利石的片状生长习性,可确定串岭沟组上部黑色页岩所产伊利石为二维纳米级伊利石,具有重要的纳米属性。化学成分分析表明,黑色页岩所产伊利石具有0.75的层间电荷和二八面体为主的二八-三八面体的过渡类型八面体结构特点。对数正态粒度大小的分布特征表明黑色页岩中的伊利石经历了由成核→等体积转移→最终长大的Ostwald成熟效应。  相似文献   
868.
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的纹理图像压缩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向阳  杨红颖 《测绘学报》2004,33(3):239-243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与自适应混合量化的新图像压缩算法.该算法首先用小波包变换对纹理丰富的图像进行完全分解,并用一种与后续编码器相关联的成本函数(CostFunction)进行最佳小波包基搜索;然后依据图像内容,自适应确定小波包系数的扫描次序;再对小波包变换后的最低频子带进行DPCM无失真编码,对高频子带实施矢量量化编码;最后对所形成的二进制符号流进一步实施自适应算术编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小波包图像压缩算法是一种比较好的编码方案,其压缩效果不仅明显优于JPEG算法与SPIHT算法(特别是纹理图像),而且优于已有的其他小波包图像压缩算法.  相似文献   
869.
地表旋转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炮集数据的常规叠前深度偏移波场外推的计算量非常大,控制照明叠前深度偏移是基于快速的组合炮技术,通过在目的层上控制震源波场,高效实现对地质目标的高质量成像. 组合炮所需的合成算子,由在目的层定义的震源波场反向外推到地表建立. 本文提出一种更快速的地表旋转控制照明方法,直接在地表对震源波场进行面向目标的照明控制,实现目标区域高质量成像. 该方法只需对某一核合成算子进行简单的几何旋转建立合成算子函数,避免了复杂的波场外推. 这种新的控制照明方法与快速的一般组合炮偏移效率相同,但对复杂目标区域的成像能力显著增强. 应用本文方法对Marmousi模型进行计算,得到深层复杂构造非常理想的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870.
皖中张八岭地区构造地层序列的建立与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张八岭地区10幅1/5万地质填图资料分析与对关键地区的构造解剖,采用了构造地层学思路与方法,重新厘定了全区由多期变形所形成的构造型式及其制约的构造地层序列。在此基础上对西冷组的层序进行了重新划分,厘定了与周岗组的接触界面性质,讨论了原北将军组的构造属性及可能的时代归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