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0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354篇
地质学   720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306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13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8篇
  1970年   10篇
  196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通过野外露头与钻井剖面的室内外分析,确认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川西北)下二叠统栖霞组中发育有微生物丘,它们主要由凝块灰(云)岩、叠层灰(云)岩和微生物粘结颗粒灰(云)岩等组成。这些微生物碳酸盐岩发育较为典型的凝块、叠层、窗格、粘结等组构。微生物丘大小不一,实测高度一般为几十厘米至几米,宽度通常变化于几米至几十米之间,具有底平顶凸的典型丘形外貌,以发育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为特征,一般由丘基、丘核、丘盖3个微相组成,也可与颗粒滩共同构成微生物丘滩复合体。基于区域古地理背景和微生物丘特征的剖析,认为川西北地区栖霞期沉积环境总体受限,推测为半局限—局限台地环境,水深较浅,能量普遍不高;海平面频繁的相对升降变化和微生物丘的侧向迁移叠置,导致发育于缓坡背景下的碳酸盐岩台地极易受限,引起早期沉积物发生与丘滩发育密切相关的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因此,微生物丘滩复合体是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台缘坡折带、台内缓坡折带和高地是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发育的有利区带,这对寻找规模性层位不稳定的带状白云岩储集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将大大拓展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72.
2018年12月底,在四川盆地二叠系火山岩发育地区部署的风险探井永探1井测试获得22.5万m3/d的高产工业气流,实现了二叠系火山碎屑岩的重大勘探突破,展现了火山碎屑岩气藏的巨大勘探潜力。本文根据该钻井成果资料,应用分析化验数据,采用不同地区气-气对比方法,开展了成都—简阳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源-储接触关系解剖及气源综合对比。在此基础上,对二叠系火山碎屑岩气藏天然气成因进行了鉴别,对天然气来源进行了判识。结果表明:永探1井火山岩气藏天然气均为典型的干气,干燥系数达0.997,CH4质量分数高,平均为99.03%,C2H6质量分数低,平均为0.35%,C3H8几乎没有,不含H2S;天然气甲烷、乙烷碳同位素值均较轻,甲烷碳同位素平均值为-32.17‰,乙烷碳同位素平均值为-34.27‰,且岩心及镜下可见大量残余沥青,天然气成因鉴别分析表明永探1井火山岩气藏天然气为原油二次裂解气;通过源-储接触关系解剖以及天然气甲烷、乙烷碳同位素对比分析,表明永探1井火山碎屑岩气藏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德阳—安岳台内裂陷内发育的巨厚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部分来源于中二叠统。  相似文献   
73.
我国正在发起组织中国科学家牵头领导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应认真学习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国际大洋钻探计划已成功运行50余年,在运行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我国自1998年参加大洋钻探计划以来,取得了突出成绩,但目前还只是普通成员.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成为国际大洋钻探的共同牵头方,美国、日本和欧洲联合体的运行模式和成败得失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4.
位场小波变换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波变换的具有多尺度分析的特点,在位场资料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总结了位场小波变换的理论基础及应用现状,介绍了位场小波基函数的概念.小波分析可以应用于位场分离、去噪、反演及综合地质解释等分析.文中从小波的数学性质和物理意义等角度讨论了位场资料处理中小波基函数的选取问题.  相似文献   
75.
Solar System Research - The device is being developed for the TERMO-LR experiment on the Luna-27 lunar lander; it is intended for contact geophysical measurements of various properties of the lunar...  相似文献   
76.
Solar System Research - The paper is dedicated to the study of dust vortices on the Earth and Mars. The hydrodynamic similarity of convective vortices is considered, and the similarity criteria are...  相似文献   
77.
Izvestiya,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Physics -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he information value of offshore technologies based on the generation of acoustic signals in water in a wide...  相似文献   
78.
Karnaukh  V. N.  Sergeev  A. F.  Lobanov  V. B.  Tishcenko  P. Ya. 《Oceanology》2019,59(6):995-998
Oceanology - During cruise 73 of the R/V Professor Gagarinskiy and cruise 53 of the R/V Akademik Oparin, oceanographic studies of the Sea of Japan and Sea of Okhotsk and the Northwest Pacific were...  相似文献   
79.
利用InSAR识别与监测黑方台黄土滑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甘肃永靖县的黑方台地区滑坡不断对当地居民人身及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现状,该文选取高分辨率的升降轨TerraSAR数据、3m分辨率的DEM数据和30m分辨率的SRTM DEM数据,利用InSAR技术对该地区的地表形变进行监测,主要结果如下:用Stacking技术获取了黑方台的形变速率图,识别出14处不稳定滑坡体;用SBAS-InSAR技术对典型滑坡体进行时间序列监测,将InSAR结果投影到滑坡方向与已有的GPS结果进行比较,最大较差为6mm,最大中误差为3mm。结果表明,InSAR技术用来识别与监测黄土滑坡方便可靠,并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80.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urbulent convection in a horizontal liquid layer heated from below is perform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nonstationary Navier—Stokes equations with the use of the Bubnov—Galerkin method. The main attention is given to calculations for superhigh supercriticalities. Computational burden is reduced by the use of the splitting method at each step of integration. Previously, the smallness of the residual arising from substitution of simulated results into the initial system of equations is demonstrated and the residual’s dependence on the number of reference functions and supercriticality is considered. A good agreement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with the use of different numerical implementations of the Bubnov—Galerkin procedure is shown, in particular, for the stochastic processes corresponding to a low supercriticality and appearing with the formation of strange attractors close to a Mobius strip. The calc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for a wide range of supercriticality (from 1 to 34000). It is shown that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 are in good qualitative agre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