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310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164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439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巴塔哥尼亚南部群体是重要的经济种类。海洋环境因子在柔鱼资源分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基于环境因子的动态产量模型评估2000-2010年的滑柔鱼的资源量。假设海洋环境因子(滑柔鱼产卵场最适宜海表温度占比)影响动态产量模型的参数K,DIC值表明在正态分布和均匀分布下均是基于环境因子的评估模型优于基本的动态产量模型。阿根廷滑柔鱼的最大可持续产量(MSY)在351600吨到685 100吨之间,资源生物量在1322400吨到1 803 000吨之间,其捕捞死亡系数均小于F0.1FMSY,资源处在良好状态,没有遭受过度捕捞。本研究为应用环境因子在柔鱼类的资源评估与管理提中供了科学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52.
不同气候模态下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资源丰度预测模型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资源对海洋环境因素极为敏感,不同气候模态可能对秋刀鱼资源丰度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1990-2014年西北太平洋日本的秋刀鱼渔业中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以此作为资源丰度),以及相应产卵场、索饵场的海表温(SST)遥感数据,探讨太平洋年际震荡(PDO)指数冷、暖年下,秋刀鱼资源丰度CPUE变化与产卵场、索饵场SST的关系,并分别建立资源丰度的预测模型。研究表明,PDO冷年索饵场4月SST与年CPUE显著相关(P<0.05),PDO暖年索饵场11月的SST与年标准化CPUE显著相关(P<0.05)。PDO冷、暖年的秋刀鱼资源丰度的预测模型中,CPUE均与索饵场11月的SST、索饵场4月SST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统计学上为显著相关(P<0.05)。PDO冷年(2012年)和PDO暖年(2014年)的CPUE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对误差分别为14.03%、-16.26%,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研究认为,不同气候模态下,可用于秋刀鱼资源丰度预测的环境因子不同,上述建立资源丰度模型可用于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53.
The southern Patagonian stock(SPS) of Argentinian shortfin squid, Illex argentinus, i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squid fishery in the Southwest Atlantic.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reg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he I. argentinus population. This study develops an environmentally dependent surplus production(EDSP) model to evaluate the stock abundance of I. argentines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0 to 2010.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favorable spawning habitat areas with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of 16–18°C) were assumed to b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carrying capacity(K) in the EDSP model. Deviance Information Criterion(DIC) values suggest that the estimated EDSP model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fits the data better than a Schaefer surplus model without environmental factors under uniform and normal scenarios.The EDSP model estimated a 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 from 351 600 t to 685 100 t and a biomass from 1 322 400 t to1 803 000 t. The fishing mortality coefficient of I. argentinus from 2000 to 2010 was smaller than the values of F_(0.1) and F_(MSY). Furthermore, the time series biomass plot of I. argentinus from 2000 to 2010 shows that the biomass of I.argentinus and this fishery were in a good state and not presently experiencing overfishing.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habitat should be considered within squid stoc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54.
因GNSS系统间观测噪声、轨道精度的差异,采用经验权比进行组合定位难以得到最优结果。基于此,在GPS/GLONASS/BDS组合定位中引入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对GPS/GLONASS/BDS组合单点定位和基线解算中各系统观测值进行合理定权。实验表明,采用该方法确定的伪距观测值最佳权比为5∶1∶1,相位观测值最佳权比为1∶1∶1,有效提高了GPS/GLONASS/BDS组合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5.
山东近岸海域海草种类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草是一类由陆生植物演化并适应海洋环境的沉水植物,其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和经济价值。2008年7月,对山东近岸海域海草的种类进行了初步调查,描述了分布于山东近岸海域海草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了山东近岸海域海草资源的现状及退化原因。调查共发现海草种类4种,分别为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丛生大叶藻(Zostera caespitosa Miki)、红须根虾形藻(Phyllospadixi watensis Makino)及黑须根虾形藻(Phyllospadix japonicus Makino)。调查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海草资源调查,恢复受损海草生物群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海滨环境孕育了各式各样的生物地貌,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海滨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与地貌组分之间双向作用得以实现。特别是在现代海岸发育进程中,生物地貌塑造者对局地地貌产生的微弱作用,可以在宏观尺度上对海滨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海滨生物地貌作用的主要机制和类型、海滨环境不同生物地貌作用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并对研究海滨环境生物地貌作用的方法、探索生物地貌格局的多尺度成因、递归的循环过程规律以及海滨生物过程与非生物干扰及过程的相互联系等领域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当前,海滨生物过程和动力-沉积-地貌过程之间的双向研究已成为认识和利用生物海岸对全球变化响应和反馈作用的关键,今后还需要对不同生物地貌作用的耦合、海滨生物地貌过程的生物作用模拟以及海滨生物地貌过程的演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7.
人类活动是引起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很多学者对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和近几十年的人口分布格局与人口流动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有关人群时空分布的精细尺度研究相对缺乏。海量的位置大数据为认识高原人群短期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利用手机定位数据、人口迁徙数据等高时空分辨率的位置大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分解方法和基于统计检验的异常判别方法,分析了2017年国庆期间青海与西藏的人群分布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假期旅游行为及人口迁徙与变化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 在省级和城市整体尺度上,定位请求量的假期变化在时间上呈现先降后升的“潮汐”变化模式;② 在精细网格尺度上,西宁和拉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人群分布变化在空间上呈现中心跌、周边涨的“离心化”变化模式。国庆假期人们向城市周边热门景点移动聚集的旅游行为和城市之间的人口迁徙都是导致西宁和拉萨周边地区定位请求量上涨的重要潜在原因,而两座高原城市中心定位请求的下跌不仅与人口迁徙有关,还与假期人类日常行为及定位请求频次的变化等因素有关。通过位置大数据挖掘节庆假期人群分布的时空变化,不仅加深了对高原人口分布格局与流动变化的认识,也为高原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精细化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8.
I.INTRODUCTIONCitiesarethesymbolsofhuman’scivilization,thespatialcariersofeconomyandthesourcesofregionaleconomicactivities(Gu...  相似文献   
59.
为探讨系统偏差最优估计策略,利用IGS提供的GPS、BDS、GLONASS和Galileo 四系统的观测数据以及GFZ提供的精密卫星钟差和精密轨道产品,将系统偏差(ISB)按照高斯白噪声、20 min、30 min、1 h、2 h分段常数进行单天静态解,分别获得E、N、U方向上的坐标偏差,分析不同系统偏差求解策略下多系统融合PPP的收敛时间和定位精度。结果表明,在多系统融合静态PPP中,从观测模型强度与定位结果稳定性和可靠性角度综合考虑,对ISB采用20 min分段常数估计策略是最优的,静态PPP收敛时间在30 min左右,收敛后的定位精度E方向优于2 cm、N方向优于1 cm、U方向优于5 cm。  相似文献   
60.
针对当前数字区域工程建设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数字区域”应用基础设施的概念,对其研究背景、参考模型和面向信息共享的公共应用服务平台进行了论述。数字区域应用基础设施是在区域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基础设施上层的基础设施,它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城市等各种数字区域信息化应用工程提供基础性的应用服务支撑,由专业信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标准规范、关键技术和公共应用服务平台构成。信息服务机构是数字区域应用基础设施的主体,是有效联系信息需求方和信息拥有方的桥梁;公共应用服务平台是数字区域应用基础设施的核心,为区域信息共享和交换提供了统一的构架和解决方案。其中,元数据管理和目录服务平台为信息的发布和查询提供了“一站式”入口;信息共享与协作服务平台实现了分布式数据库的信息共享和交换;地理空间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的集中式共享。最后,总结了“数字福建”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果,对“十一五”“数字福建”工程的需求和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