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513篇
测绘学   261篇
大气科学   114篇
地球物理   222篇
地质学   892篇
海洋学   27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18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江苏海岸带景观及其生态旅游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带是陆地、海洋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生态过渡地带,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非常独特的景观资源。由于人口增长和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海岸带环境遭到破坏而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险,保护海岸带景观异质性和生态整体性对海岸带的可持续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江苏海岸带异质景观的形成是受自然驱动要素和干扰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江苏海岸地貌演化、气候水文条件、土壤植被条件等自然要素和台风暴潮灾害、米草引种和人类开发活动等干扰。江苏海岸带景观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多样性、生态的脆弱性、环境质量较高和高、低对比度兼有等特征。从风景地貌学和旅游开发角度考虑,将江苏海岸带景观划分为北部山海景观类、中部滩涂景观类和南部河口景观类,并在景观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景观亚类和景观型两个层次。提出了加强景观生态建设,维持景观的异质性,建设射阳河—新洋港流域的荷兰式国家低地生态公园和盐城国家海洋湿地生态公园,适度开发沿海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旅游,打造北部山海景观生态旅游特色项目,深入开发南部江海交汇景观,挖掘海岸带旅游景观资源的文化异质性,以及启动辐射沙洲海洋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和建设8项生态旅游规划。  相似文献   
92.
2007年引进179尾金头鲷Sparusaurata放于遮阳水泥池(17.5m3)进行养殖试验,长度约3cm鱼苗,经过366d的养殖,体重平均307.9g(260.0-380.0g);全长平均25.8cm(23.5-28.2cm);体高平均8.8cm(8.2-9.5cm).成活率92.2%,饵料系数2.3.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生长速度较快,抗病力强,适合于广西工厂化养殖.  相似文献   
93.
Geothermal resources are increasingly gaining attention as a competitive, clean energy source to address the energy crisis and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The Wugongshan area, situated in the southeast coast geothermal belt of China, is a typical geothermal anomaly and contains abundant medium- and low-temperature geothermal resources. This study employed hydrogeochemical and isotopic techniques to explore the cyclic evolution of geothermal water in the western Wugongshan region, encompassing the recharge origin, water–rock interaction mechanisms, and residence tim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othermal water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Wugongshan is weakly alkaline, with low enthalpy and mineralization levels. The hydrochemistry of geothermal waters is dominated by Na-HCO3 and Na-SO4, while the hydrochemistry types of cold springs are all Na-HCO3. The hydrochemistry types of surface waters and rain waters are Na-HCO3 or Ca-HCO3. The δD and δ18O values reveal that the geothermal waters are recharged by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at an altitude between 550.0 and 1218.6 m. Molar ratios of major solutes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87Sr/86Sr underscore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silicate weathering, dissolution, and cation exchange in controlling geothermal water chemistry. Additionally, geothermal waters experienced varying degrees of mixing with cold water during their ascent. The δ13C values suggest that the primary sources of carbon in the geothermal waters were biogenic and organic. The δ34S value suggests that the sulfates in geothermal water originate from sulfide minerals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Age dating using 3H and 14C isotopes suggests that geothermal waters have a residence time exceeding 1 kaBP and undergo a long-distance cycl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94.
首先回顾了基于孔压静力触探(CPTU)测试确定前期固结压力的方法,通过连云港海相粘土场地进行的CPTU试验资料,以室内固结试验得到的前期固结压力作为参考值评估了经验方法预测前期固结压力的有效性。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建立前期固结压力和净锥尖阻力的关系,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
喜马拉雅山东南地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手段,结合MapGis,研究了喜马拉雅山东南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发现本区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冰湖以及堰塞湖。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斜坡地质灾害是本区最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占到总灾害数量的95.3%。在此基础上对喜马拉雅山东南地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初步研究,发现本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在空间上的分布并非均匀,而是具有丛集性的特点。滑坡灾害主要发育在隆子和朗县。泥石流灾害比较严重的有米林、隆子和洛扎3县,而崩塌则主要集中在隆子县。研究发现,本区滑坡发育与地层、地形坡度以及土地类型关系密切,其中修康群、日当组和念青唐古拉群是本区的易滑地层。涅如组由于面积大,其中发育的滑坡较多,但是滑坡的发育率只略高于本区的平均水平。统计表明,16~30的坡度范围是滑坡最容易发生的。大于45以上的坡段很少发生滑坡。灌木林和天然草地这两种土地类型滑坡发育率最高。对于泥石流,研究表明,涅如组中泥石流发育面积最大,发育率也最高。泥石流发育的最适宜坡度也是16~30这样一个坡度范围。冰川和永久积雪区则最易发生泥石流。崩塌发育与地层类型、坡度的关系较为密切,崩塌主要发育在涅如组中,并且集中在坡度大于60以上的陡坡段中。这些初步成果的取得,是以后进行该区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基础。  相似文献   
96.
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显生宙增生型造山带,是研究增生造山过程和大陆地壳生长的绝佳场所,其形成记录了新元古代—早中生代古亚洲洋发展演化历程,主要由一系列微陆块、岛弧、海山/大洋高原、增生杂岩及蛇绿混杂岩构成.中亚造山带西段蛇绿混杂岩物质组成基本一致,除了典型的蛇绿岩组分外,大多发育典型的海山岩石组合,即枕状玄武岩、火山...  相似文献   
97.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意大利政府最近准备再度资助西藏地热的二期项目,中国地球物理学界对此表示极大的关注。西藏高原的地热现象早就引起中外科学家的注意,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七世纪中叶,但到本世纪70年代初才提到地热发电利用。中国地球物理学界和地质学界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坚持认为西藏高原上地幔或下地壳内很可能存在局部熔融,这就为浅部的水热活动提供了深源热背景,并意味当地的地热资源具有巨大的动力开发潜力。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目前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6MWe,其北缘和邻近的羊易乡热田又分别钻探到202.2℃和201.8℃的高温;但是当前的西藏地热事业也存在许多隐忧。作者认为这些问题不解决,西藏地热事业便很难得到快速进展。  相似文献   
98.
本文提出了Lp相关的基本概念、定义及性质。特别分析了P=1的L1相关与普通相关不同的特点,并将之应用于地震信号速度谱分析。本文分析了速度信息寄载于地震记录中的基本特点,并采用L1相关技术进行速度分析。结果表明,它比普通相关及符号位相关能更充分地提取地震信号中的速度信息,从而提高速度谱的质量和抗干扰能力。L1相关不用乘法运算,因而大大减少了运算量。 使用新方法和普通方法对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信号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说明新方法的改善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99.
本文根据三水盆地下第三系心组有机地化资料的分析,确定其生油门限深度为400米。进一步讨论了影响我国东部第三系含油气盆地成油门限值的几种地质因素。提出这些年青的盆地只要具有高地温梯度、高沉降速度、埋深大、剥蚀少就能在较短时间中形成油气。  相似文献   
100.
层序和体系域的有机相构成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层序地层学为沉积盆地的充填史分析和储层预测提供了有效的格架,但其在源岩评价和预测中的意义未能引起充分的重视。本文对莺海、琼东甫盆地的各沉积层序进行了有机相分析,发现(1)浅水型沉积层序中各体系域的机相构成基本相同,且有机相的侧向变化不明显;(2)在深水型层序中,海进体系域上部和高位体系域下部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较好,有机相层序呈S性,但有机的侧向变化明显;(3)多层序有机相的总体演化趋势反映了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