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0篇
  免费   971篇
  国内免费   1347篇
测绘学   716篇
大气科学   435篇
地球物理   640篇
地质学   2552篇
海洋学   736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323篇
自然地理   48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312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280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251.
运用粒度参数分析、黏土矿物含量分析、Flemming三角图示法和Gao-Collins二维的"粒度趋势分析"等方法,对采自莱州湾海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和黏土矿物样品进行分析,了解了该研究区域的沉积环境及沉积物的运移趋势。研究区由岸向海沉积物类型大致依次为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黏土质粉砂,并且研究区表层沉积物在近岸区域呈现较为明显的平行岸线的条带状特征;同时沉积物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峰态等粒度参数也呈现出良好的正相关性或负相关性;研究区黏土矿物为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除伊利石分布大致为黄河三角洲近岸低,向研究区东北方向逐渐升高外,其余的黏土矿物都表现出了近岸高,远海低的分布特征,且主要物源为黄河物质输入。Flemming三角图研究区所有采样点大部分分布在Ⅱ区,少部分分布在Ⅲ区,说明研究区整体水动力较强;采样点在A—E区均有分布,但在C、D两区分布最多,说明研究区沉积物粒径较集中。研究区表层沉积物整体呈由岸向海输运的趋势,具体来看,黄河沉积物入海后向北、向东、向南运移,研究区内沉积物的来源是黄河输沙以及周围入海的小河流的输沙和沿岸冲刷的物质。  相似文献   
252.
驯化水温及温升速率对三门湾三种虾蟹类热耐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采用动态实验法与静态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三门湾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日本(Charybdis japonica)在不同季节的基础水温即驯化水温(8~29℃)和温升速率(0.5~15.0℃/h)下的热耐受能力。结果表明,驯化水温和温升速率对各实验动物的热耐受性均有显著影响。实验动物的热耐受性与驯化水温总体上呈显著正相关,而温升速率对热耐受性的影响具有物种特异性,并受驯化水温制约;在不同驯化水温下,各实验动物的热耐受性随温升速率增大呈不同变化趋势。各实验动物的24 h高起始致死温度受驯化水温的影响显著,随着驯化水温从8℃升高到29℃,脊尾白虾、日本和口虾蛄的24hUILT50分别从24.2、34.6、24.9℃显著增大到35.3、37.4和34.4℃。结合3种实验动物的最大临界温度分析,它们的热耐受能力依次为:日本脊尾白虾口虾蛄。研究结果可为探究三门湾水域潜在的热污染状况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3.
中国北部得尔布干成矿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得尔布干断裂带控制了火山 侵入杂岩作用 ,形成了多金属成矿带。多期次构造 岩浆活动 ,在成矿带内形成了不同时期规模不等的侵入岩体及大面积分布的中生代火山岩。在区内已发现金、银、铜等多金属矿产地百余处 ,矿床空间分布明显受断裂控制。研究表明 :得尔布干断裂带经历了加里东期到第三纪多期构造演化并伴有相应的岩浆活动。深断裂控制区域构造发展 ,次级断裂对成矿起导矿、容矿作用。本文从构造控矿作用入手 ,分析研究区内各类矿床的构造控矿因素 ,提出了成矿带内多级构造控矿作用 ,对今后在我国东北部找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4.
The authors studied zircon U-Pb age and geochemical data of Baicaogou tuff in Yanji,Jilin Province.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ocks formed in Early Cretaceous( 125. 6 ± 2. 3 Ma). Geochemically,these tuffs have high Si O2 and total Na2 O + K2 O,low Mg O and Fe O,and they belong to metaluminous series,the rock are enriched in LREEs and LILEs,depleted in HREEs and HFSEs such as Nb,Ta,Ti,and P,exhibiting an affinity to I-type granite. All these characteristics implied that the volcanic rocks were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lower crust. Combined with the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the coeval igneous rocks within NE China,it is concluded that Yanji area was in a back-arc extensional setting in response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Paleo-Pacific Plate beneath the Eurasian Plate.  相似文献   
255.
基于小波与包络线的土壤有机质高光谱估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省横山县为研究区,对小波分析法与包络线去除法融合应用于土壤有机质高光谱估测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利用陕西省横山县84个土壤样本的光谱反射率和有机质含量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法去除了部分噪声,通过光谱一阶微分变换,提高光谱反射率与有机质的相关性,采用包络线去除法提取建模因子,减少数据冗余后最终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土壤有机质的估测模型。结果表明,与未采用小波分析法建立的模型比较,建模因子的相关性提高了0.1~0.25,模型的判定系数可达0.932,提高了0.207,检验样本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0.107,减小了0.116。总体而言,小波分析与包络线去除法联合应用于土壤有机质高光谱估测是有效的且所建模型精度较高,但数据质量对模型精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56.
潮河口邻近海域氨基脲污染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山东东营潮河入海口邻近海域海水、沉积物及贝类体内氨基脲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潮河入海口邻近海域海水中氨基脲的浓度为0.18—70.6μg/L,沉积物中浓度为0.26—18.9μg/kg,生物体内含量为0.82—6.46μg/kg,与作者调查的其它海域相比,污染最为严重。氨基脲在潮河口邻近海域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内浓度都沿潮河向下呈放射性递减分布,说明潮河是污染的主要来源。本研究同时对不同品种生物体对氨基脲富集差异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品种生物体对氨基脲的富集能力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57.
小振幅海洋内波的演变、破碎和所致混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基于谱方法和MPI并行运算的数值模式SpectralModel,直接数值模拟了三维小振幅海洋内波的演变、破碎和所致湍流混合,指出导致其不稳定而破碎的为PSI(parametric subharmonic instability)机制;对于内波破碎所致的湍流混合过程,分析了跨等密度面扩散系数kρ、混合效率γ、浮力通量谱、动能谱以及势能谱等统计性质:内波破碎前,kρ和γ保持低值水平,浮力通量谱值为负,且集中在低波数段;内波破碎后,kρ和γ迅速增大,最大值分别约为0.9×103m2/s和0.18,浮力通量谱值在低波数段为负值,在高波数段为正值,这是因为层化湍流中势能向小尺度运动传递和动能向小尺度运动传递相比更为有效。在内波破碎、强湍流混合阶段,势能谱存在一谱段满足kz3律,P(kz)=0.2N2kz3。此外,与二维模拟结果相比较,导致内波不稳定而破碎的均为PSI机制,kρ、浮力通量谱、势能谱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三维数值实验中,内波破碎时间提前,湍流衰减加快;KE谱在高波数部分下降速度相对减小,更接近于kz3。  相似文献   
258.
黄海西北近岸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6S rDNA文库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黄海西北部3个近岸站位沉积物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和解析。对表层沉积物16S rDNA序列统计表明,各站位细菌群落多样性很高,γ-和δ-变形菌纲分别占克隆序列总数的20%~32%,是沉积物中的绝对优势类群。DGGE图谱分析表明,同一站位中不同深度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而不同站位间群落结构相差较远。研究表明在黄海西北近岸沉积物中细菌群落多样性较高,优势类群明显,在较小尺度范围内群落结构的垂直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59.
利用平板涂布法从南海海绵生物样品中分离海绵共栖细菌,以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酿酒酵母作为实验用指示菌对海绵共栖细菌进行了抗菌活性筛选。利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建立了群体感应信号分子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化合物(AHLs)的检测方法,分析了活性菌株粗提液中信号分子的产生及种类。同时采用16S rDNA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对活性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和系统发生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分离到的94株海绵共栖细菌中18株(占19.1%)细菌具有抗菌活性。通过GC-MS检测确定大多数活性菌株都含有AHLs,因此提出了海绵共栖细菌抗菌活性与群体感应之间可能存在必然联系的推测。通过细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具有抗菌活性的细菌大部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相似文献   
260.
珠江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加剧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磨刀门水道不同年份地形资料和多年枯季潮位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规模的河床采砂,引起磨刀门上游河段河床大幅下切,河道深泓平均加深0.59~2.25 m,河槽容积平均增加8.91×106~12.11×106m3,使该河段枯季潮差增大,进潮量增加,潮汐动力增强,导致咸水界向上游河段推移;口门围垦整治后,磨刀门口门区由众多岛屿环抱而成的内海区变成人工导堤控制的"一主一支"两条水道,水域面积减少了80%,河槽容积减少了40%,深槽趋于顺直加深,使口门区的"调淡"作用消失,这是咸潮上溯的重要原因;根据多年水文频率分析,发生严重咸潮灾害时,西、北江枯季流量并非都是枯水流量,因此枯季上游来水量变化并不是近年来咸潮灾害加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