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03篇 |
免费 | 1002篇 |
国内免费 | 152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65篇 |
大气科学 | 486篇 |
地球物理 | 732篇 |
地质学 | 2857篇 |
海洋学 | 808篇 |
天文学 | 38篇 |
综合类 | 341篇 |
自然地理 | 5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163篇 |
2022年 | 303篇 |
2021年 | 350篇 |
2020年 | 319篇 |
2019年 | 318篇 |
2018年 | 303篇 |
2017年 | 249篇 |
2016年 | 293篇 |
2015年 | 343篇 |
2014年 | 292篇 |
2013年 | 304篇 |
2012年 | 337篇 |
2011年 | 359篇 |
2010年 | 355篇 |
2009年 | 330篇 |
2008年 | 318篇 |
2007年 | 293篇 |
2006年 | 243篇 |
2005年 | 205篇 |
2004年 | 171篇 |
2003年 | 107篇 |
2002年 | 125篇 |
2001年 | 108篇 |
2000年 | 88篇 |
1999年 | 57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202.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中的变质脉能够反映俯冲带变质流体的组成和演化。为了探究大陆俯冲带超临界流体活动及伴随的元素迁移,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苏鲁造山带南部江苏东海池庄地区的超高压榴辉岩及变质脉。变质脉主要是由石英、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蓝晶石、黝帘石、金红石和锆石等矿物组成,与寄主榴辉岩的矿物组成类似。相比于榴辉岩,脉体中的石榴石更加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黝帘石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变质脉和榴辉岩中各主要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石英的δ18O分别为2.42‰和2.79‰;石榴石为-0.30‰和0.010‰;绿辉石为0.25‰和0.071‰),说明变质脉的形成与榴辉岩释放的内部流体有关。综合已有的研究,发现大别-苏鲁造山带不同地区的变质脉和榴辉岩具有极不均一的氧同位素组成,说明在陆壳深俯冲和折返过程中,流体活动有限。利用矿物温压计得到变质脉的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692±65℃和3.6±0.3GPa,脉体中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锆石的形成时代为218±2.4Ma,指示变质脉形成于深俯冲陆壳折返初期的超高压变质阶段。变质脉中矿物组合和矿物的主微量元素特征说明成脉流体富集Si、Al、Ca、K、LILE、REE和HFSE等元素,表明成脉流体可能是溶解能力极强的超临界流体。 相似文献
203.
204.
青藏高原西部降水中δ18O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根据青藏高原西部阿里地区狮泉河气象站和改则气象站取得的降水水样和降水气象资料, 分析了该区域降水中δ18O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在长时间尺度上, 狮泉河和改则两站点历次降水中δ18O和气温之间都有较好的正相关, 尤其是降水中月平均δ18O与月平均降水温度之间相关性更加显著, 降水中δ18O主要受"温度效应"的影响.而在其中的某一年, 这种相关性不是很明显, 而且在降水中δ18O和降水时温度之间的相关性很好的年份, 在7月底或8月份初短期内降水中δ18O几乎都有一个突然降低的事件, 这可能与印度季风水汽输送有关.与狮泉河站相比, 在改则降水中δ18O和气温二者之间这种相关性相对较弱, 这与改则当地内陆水循环特别是强烈蒸发引起的降水有关. 相似文献
205.
亚丁斯克期华南滇黔桂地区沉积环境分异明显,主要发育局限或半局限海台地沉积区、开阔海台地沉积区和台地边缘沉积区,不同沉积区䗴有孔虫动物群面貌也有所区别。本文详细研究了黔南地区的猴场打望剖面和惠水竹子冲剖面阿瑟尔期—亚丁斯克期的地层,在打望剖面识别出4个䗴类化石带,由老至新为Pseudoschwagerina beedei-Sphaeroschwagerina constans共存延限带、Staffella xiushuiensis-Eoparafusulina contracta富集带、Pseudofusulina ellipsoidalis富集带和Misellina subcycloidea间隔带。竹子冲剖面识别出3个化石带,由老至新为Pseudoschwagerina uddeni-Sphaeroschwagerina sphaerica组合带、Eoparafusulina certa富集带和Staffella discoides延限带。对滇黔桂地区不同沉积相区剖面䗴类动物群以及沉积相特征的综合研究显示:开阔台地或台地边缘环境的䗴动物群以Pamirina为特征分子,同时还产出丰富的希瓦格䗴亚科(Schwagerininae)分子;局限或半局限台地环境的䗴类以史塔夫䗴亚科分子(Staffellininae)为主。沉积环境对䗴有孔虫的影响可能主要来自水动力、光照和氧气含量。个体较大、隔壁褶皱强烈的纺锤形希瓦格䗴亚科分子更适应水动力强、透光性好、氧气充足的水体;小个体、结构简单的史塔夫䗴亚科分子可在透光性差、含氧量较低的水体中生存。 相似文献
206.
[摘 要]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UDEC 软件,开展了结构面对岩质边坡地震动影响的数值
模拟研究,研究内容涉及结构面产状和位置变化对岩体边坡地震动放大系数空间展布的影响。根据岩
体边坡中结构面发育的一般规律,本文模型工况主要考虑与坡面相交的贯穿性结构面,模拟的主要物理
对象是层面、贯穿性长大软弱结构面等。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结构面越靠近坡顶,边坡上部的地震动响
应越强烈;顺倾结构面会使坡肩部形成更强烈的地震动响应;边坡越陡,坡顶和坡肩部的地震动响应越
强烈。上述规律对于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7.
黏土岩温度-渗流-应力耦合特性试验与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放废物处置库、垃圾填埋场等工程中常常涉及到温度场(T)、渗流场(H)和应力场(M)的耦合作用的问题。从试验和理论模型两个角度综述国内外黏土岩温度-渗流-应力耦合特性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其传热特性、温度影响下的渗流特性、变形、强度、蠕变特性。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黏土岩水-热迁移模型以及热-力耦合本构模型的适应性。基于上述认识,通过试验研究了比利时Boom clay在温度作用下的强度、渗透性、蠕变性等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Boom clay的强度有所降低,渗透性显著增强,蠕变速率明显加快。提出了适用于Boom clay的THM耦合弹塑性损伤模型,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能合理反映温度的影响。最后,探讨了黏土岩THM耦合机理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8.
本文系统分析了岩盐单井水溶开采的特征, 应用弹性圆薄板理论对溶腔覆岩关键层进行分析, 推导出了溶腔覆岩层下沉变形微分方程和溶腔覆岩关键层上的载荷计算式, 并对溶腔覆岩关键层受力特征进行了分析, 推导了溶腔覆岩关键层初次破断距计算式, 建立了适用于岩盐单井水溶开采溶腔覆岩关键层判别的判据式, 是对以往关键层理论研究成果的补充, 为关键层理论应用于岩盐单井水溶开采溶腔覆岩移动规律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最后, 对岩盐单井水溶开采覆岩控制研究内容和关键层理论在其中的应用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9.
210.
华南地块西南缘格林威尔期区域构造解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从构造变形的角度入手,通过观察华南地块西南缘前震旦纪各岩石单元野外露头上的变形特征,运用构造解析方法,识别出不同期次变形构造的形态和位态特征及其在空间上的组合关系,划分变形构造的世代,结合近年来年代学研究成果,确定不同期次变形构造形成时代。研究表明,在华南地块西缘基底岩石单元中,发育格林威尔期的变形构造,其构造形迹东西向展布,该期构造变形的强度,在康滇地区各岩石单元中具有不均匀性,在野外露头上见到的格林威尔期小型紧闭、倒转褶皱主要分布在攀枝花周边的基底岩石单元中,而其南部的滇中地区,同期的褶皱构造相对较弱。根据格林威尔期构造位态特征,推断形成该期变形构造的构造运动方向为南北向的挤压运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