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8篇
  免费   2092篇
  国内免费   4038篇
测绘学   1075篇
大气科学   1061篇
地球物理   2168篇
地质学   7488篇
海洋学   1377篇
天文学   212篇
综合类   986篇
自然地理   711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323篇
  2021年   377篇
  2020年   338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320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322篇
  2015年   392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365篇
  2011年   851篇
  2010年   669篇
  2009年   798篇
  2008年   444篇
  2007年   582篇
  2006年   754篇
  2005年   815篇
  2004年   1297篇
  2003年   849篇
  2002年   633篇
  2001年   500篇
  2000年   351篇
  1999年   296篇
  1998年   325篇
  1997年   290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323篇
  1992年   299篇
  1991年   147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33篇
  1984年   8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13篇
  1950年   8篇
  1943年   7篇
  1940年   9篇
  1937年   15篇
  1933年   13篇
  192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松嫩盆地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变化规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廖资生  林学钰 《地球科学》2004,29(1):96-102
松嫩盆地位于东北腹部, 是我国主要的大型地下水盆地之一.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 但水质问题复杂, 原生水质状况不佳, 人为污染比较严重.根据水利、地质部门多年积累的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 对地下水中原生有害组分和人为污染组分的形成机理和区域分布规律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 着重分析了在人为活动影响下, 盆地不同地下水系统内地下水水质的多年变化规律.认为地质构造上的封闭性、强还原/弱碱性/富含有机质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地下水运动滞缓是盆地地下水中多种原生有害组分富集的基本条件.近半个世纪以来强烈的人类活动, 则是导致地下水水质发生趋势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善区域地下水交替循环条件, 治理环境污染, 治理和更新已成为污染通道的水井, 利用洁净松花江水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等改良与保护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62.
肖序常  王军 《地质论评》2004,50(3):285-294
西昆仑-喀喇昆仑位于西藏高原西北,西构造结(Western Syntaxis)的东侧,是当前国际地学界关注的热点地区之一.本文不准备对该地区岩石圈结构、演化及其多重效应作全面论述,仅以近年青藏高原项目实施中涉及的几个较重要问题作探讨;经过对已获得的地震深探测和地质、地球化学资料的分析研究,提出青藏高原西北缘不存在塔里木向西昆仑山作长距离的"A型俯冲",晚新生代以来岩石圈"面对面水平挤压-拆沉作用"是形成西昆仑陆-陆碰撞造山带的主要原因.对众所关注的库地蛇绿岩形成时代,提出了新的SHRIMP-Ⅱ,U-Pb锆石测年年龄,上限为510±4Ma;对原特提斯大洋、康西瓦大型走滑断裂带的形成、演化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63.
安徽淮南群四顶山组燧石Sm-Nd年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苏皖北部的上前寒武系进行了矿物学研究基础上,选择安徽北部淮南群四顶山组燧石作为测定对象,系统测试Rb-Sr和Sm-Nd同位素,应用Sm-Nd等时线方法进行了定年。本次研究表明,安徽淮南群四顶山组燧石可能是在海洋环境中形成,主要反映了陆源物质特征,其形成时代约为800Ma。这为苏皖北部地区上前寒武系是位于华北区青白口系和扬子区震旦系之间的一套地层提供了一个新的证据,也进一步印证了淮南生物群属于先伊迪卡拉期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964.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200米构造柱及变形构造初步解析   总被引:31,自引:20,他引:31  
在利用成象测井资料准确地恢复岩心空间位置的基础上,建立了位于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岩心1200m精细构造柱。划分了由榴辉岩与超镁铁质岩组成的第一岩性-构造单元及由副片麻岩夹榴辉岩与超镁铁质岩透镜体组成的第二岩性-构造单元,自上而下岩石的面理产状由向东陡倾变为向南东缓倾。第一岩性-构造单元的榴辉岩与超镁铁质岩是毛北榴辉岩杂岩体的组成部分,在榴辉岩中发现以南北向拉伸线理及由北往南的剪切指向为特征的超高压变质岩早期变形举止。位于第二岩性一构造单元下部(770-1130m深度)300多米厚的韧性剪切带是地表出露的毛北韧性剪切带在孔下的延伸,剪切应变及石英组构分析表明,在伴随的退变质角闪岩相一绿帘角闪岩相一绿片岩相的转换过程中,剪切应变由自SE往NW的“逆冲”转为NW向SE的正向滑移。结合钻孔围区地质,重塑了上部由毛北榴辉岩杂岩体与副片麻岩围岩组成的轴面向SE倾斜的同斜倒转褶皱系,以及下部为韧性剪切带的构造模型。钻孔验证了VSP地震反射剖面中850-1200m深度的强反射层与韧性剪切带相吻合。结合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的折返构造的研究,提出该构造模型的成因与折返阶段超高压变质地体的斜向上的挤出及后折返阶段的穹隆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65.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2000米以上脆性变形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在主孔2000米之内,存在复杂的脆性破裂系统和构造应力场。根据其充填物的特征,可划分为由石英、方解石和绿泥石等矿物充填的微破裂,发育石英、方解石等矿物薄膜或擦痕线理的微破裂和既无矿物充填、也无矿物薄膜的微破裂等3种不同类型的脆性应变现象,它们依次代表早、中、晚和深、中、浅3个不同构造层次的脆性变形。初步分析表明脆性变形阶段存在有以南东东-北西西向为主导的挤压作用、北东-南西向的区域挤压作用、南北向挤压作用和垂向伸展作用等4期构造应力场。郯庐断裂东侧的现代构造应力场在区域上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在脆性和脆-韧性转换带,制约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侵位的主导应力作用方式为自南东东往北西西方向的挤压,它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66.
加强埃达克岩研究,开创中国Cu、Au等找矿工作的新局面   总被引:36,自引:27,他引:36  
埃达克岩与浅成低温热液Au-Ag及斑岩型Cu、Cu-Au矿床有密切的关系,环太平洋地区多数大型和世界级的斑岩铜矿均与埃达克岩有关。埃达克岩有利于成矿的关键因素与埃达克岩形成时角闪石转变为石榴石的脱水作用有关,而水能萃取出在地幔和基性岩中富集的金属元素。因此,埃达克岩集中分布的地区有利于铜、金等矿化的聚集。中国铜矿资源严重不足,解决这个紧迫问题的出路在寻找斑岩铜矿。全球铜矿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中国与环太平洋类似的地区不是中国东部,而是古亚洲洋造山带、东北吉黑东部和西藏冈底斯。从国家目标出发,建议实施铜、金等找矿工作的战略转移,把浅成低温热液和斑岩型Au、Cu、Ag等矿床找矿的重点放在古生代的古亚洲洋造山带、晚古生代-中生代的吉黑东部和中-新生代的冈底斯地区。古亚洲洋造山带首选阿尔泰西南缘-东准噶尔、东天山和内蒙古中部3个地区。埃达克岩可以作为找矿标志来使用,因此,在找矿思路上也应当有一个变化,即:先找埃达克岩,再找矿。  相似文献   
967.
本文对铜陵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高钾钙碱性中酸性侵入岩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类岩体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具体表现为:SiO2≥56%,Al2O3含量高(>15%),Na2O/K2O>1,亏损HREE,(La/Yb)N>12,负Eu异常不明显(Eu*/Eu=0.71-0.96),Sr含量高(>750μg/g),Sr/Y比值高(>38)。但是,由于岩石的K2O含量较高、εNd(t)较低和ISr值较高,又不同于典型的与板块俯冲有关的埃达克岩,而与中国东部中生代的C型埃达克岩比较类似,暗示铜陵地区的高钾钙碱性岩可能是加厚的下地壳底部基性岩部分熔融的产物。本文主要依据铜陵埃达克质岩的HREE特征,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岩体为HREE平坦型,Yb含量较高(>1.8μg/g);第二类为HREE平坦型,Yb<1.8μg/g,(Ho/Yb)N≈1;第三类岩体HREE亏损,Yb<1.8μg/g,(Ho/Yb)N<1.2。上述三类岩石地球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不太可能是分离结晶作用或地壳混染的 结果,而可能是由于幔源岩浆与下地壳物质混合的程度不同引起源区成分不同形成的。铜陵地区及中国东部埃达克质岩石可能代表了中国东部中生代时的地壳增生和加厚过程。铜陵埃达克岩主要是古老下地壳和底侵玄武岩不同比例混合部分熔融形成的,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可能还不同程度地叠加了分离结晶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的影响。铜陵埃达克岩具岛弧特征,但并不表明其  相似文献   
968.
中国东北部地区埃达克岩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5,他引:15  
中国东北部地区埃达克岩分布较广,以吉林居多,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较少。本区埃达克岩分别形成于古亚洲洋、蒙古一鄂霍茨克洋和环太平洋三个构造带,时代为早古生代中期一中生代。区内以埃达克岩为成矿主岩的热液矿床矿种主要为Au和Cu,其次为Mo;成因类型主要为斑岩型、岩浆热液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时代主要为早古生代中期、晚古生代晚期及中生代中晚期。依据本地区埃达克岩和与其相关的热液矿床特征及产出的构造部位,将本区以埃达克岩为含矿岩的热液矿床划分为大兴安岭北部、蒙吉黑和吉黑东部3个成矿区。  相似文献   
969.
河北大庙斜长岩杂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5,自引:21,他引:25  
河北承德大庙斜长岩杂岩体是我国唯一的岩体型斜长岩。为了确定杂岩体的形成时代,作者从杂岩体主要组成岩石——苏长岩、纹长二长岩中选取锆石作U-Pb年龄测定,所获得的结晶年龄分别是1693±7 Ma、1715±6 Ma。这些锆石U-Pb年龄数据说明,大庙斜长岩杂岩体的侵位至少持续了约20 Ma。大庙斜长岩杂岩体和密云奥长环斑花岗岩、长城系大红峪组钾质火山岩,以及广泛发育的基性岩墙群一起可能代表华北陆块1750~1650 Ma大陆裂解事件的岩浆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970.
徐州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已有的对徐州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详细岩石学研究基础上,系统测试了碳酸盐岩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研究相结合,综合提取了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的沉积、成岩地质信息;初步探讨了同位素组成的地层变化及其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可以指示沉积环境及其演化,开阔陆表海、灰质障壁砂坝、局限陆表海、潮下带、潮渠、藻坪诸沉积相间碳酸盐岩的δ^13C值表现出规律性变化,碳同位素组成变化曲线上的显著正偏移与海侵有关;碳酸盐岩氧同位素组成对成岩环境及其演化有明显响应,淡水成岩环境、潮上成岩环境、潮间成岩环境、潮下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具有不同的碳酸盐岩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徐州地区大北望寒武系剖面地层界线附近都有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的特征显示,研究工作证实了徐州地区下古生界同位素地层划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