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9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670篇
测绘学   279篇
大气科学   497篇
地球物理   377篇
地质学   1478篇
海洋学   373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179篇
自然地理   28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0篇
  1974年   3篇
  1966年   5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91.
秦岭造山带中分布于商丹和勉略缝合带之间的泥盆系,发育有众多Au、Ag和Pb-Zn矿床,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对于泥盆系物源和形成环境认识始终存在不同认识.砂岩碎屑组成、碎屑重矿物、地球化学成分、砾岩组成以及古水流研究表明,北秦岭是秦岭泥盆系的主要物源区,盆地基底隆起也是泥盆系重要物源区.砂岩碎屑组成、碎屑重矿物和砾岩组成表明,泥盆系物源区曾出露有岛弧火山岩、花岗岩、变质岩及少量沉积岩、超镁铁岩.砂岩地球化学成分和砂岩碎屑模式研究表明,秦岭造山带中泥盆系主要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其碎屑沉积物来自多种构造环境中的岩石单元.  相似文献   
892.
893.
根据广西强对流天气的普查和统计分析,将全区日出现雷雨大风、冰雹总站次≥5的作为区域性的强对流天气过程。通过对1990~2001年共12a春季(2~5月)广西所出现的51次区域性强对流过程的环流形势场和对强对流天气有指示意义的一些物理量场的合成分析,得出了广西产生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的分布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894.
孙虎地区埋藏史分析及与油气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埋藏史研究是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 ,是研究油气的生、运、聚及成藏过程的关键。在区域背景分析的基础上 ,定量计算了孙虎地区各地层单元的剥蚀厚度 ;通过压实、剥蚀恢复动态地分析了源岩层的埋藏史 ;结合源岩生烃门限分析 ,分析了单井和平面上源岩的生、排烃期。认为孙虎地区存在 3种类型的埋藏史 ;由于二次沉降的幅度小 ,未能超过第一次沉降的幅度 ,所以本区不存在二次生烃问题  相似文献   
895.
Analysis of casualties due to landslides from 2000 to 2012 revealed that their spatial pattern was affected by terrain and other natu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which resulted in a higher distribution of landslide casualty events in southern China than in northern China. Hotspots of landslide-generated casualties were in the western Sichuan mountainous area and Yunnan-Guizhou Plateau region, southeast hilly area, northern part of the loess hilly area, and Tianshan and Qilian Mountains. However, lo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dicated that landslide casualty events were also influenced by economic activity factors. To quantitatively analyse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economic activity factors, the Probability Model for Landslide Casualty Events in China(LCEC) was built based on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lative relief, GDP growth rate,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fault zones, and population density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asualties caused by landslides. Notably, GDP growth rate ranked only second to relative relief as the primary factors in the probability of casualties due to landslides.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a landslide casualty event increased 2.706 times with a GDP growth rate increase of 2.72%. In contrast, vegetation coverag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asualties caused by landslides. The LCEC model was then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landslide casualty events for each county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27 counties with high occurrence probability but zero casualty events. The 27 counti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poverty-stricken counties, mineral-rich counties, and real-estate overexploited counties; these are key areas that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reducing landslide risk.  相似文献   
896.
897.
秦岭是我国南北地质分野及衔接地带,历来为中外地质学家所关注。近几十年来所进行的大量地质工作表明,这里是一个重要的金属及非金属成矿带,其中钼、金、银等矿床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在此区开展构造地质研究,进一步澄清成矿和控矿地质条件,对进一步寻找各类有用矿产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国内的一些地质学家先后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对秦岭地区的区域构造进行研究。但是由于一些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如地层层序、变质作用和时代归属;各类岩  相似文献   
898.
899.
随着我国滨海核设施和核技术利用项目的大力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体系,以保障和应对我国海洋放射性环境安全与风险.本文分别对当前海洋放射性样品采集规范体系、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规范体系、海洋放射性监测分析方法体系、海洋放射性质量评价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梳理,提出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体系的发...  相似文献   
900.
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驱动下,中国丘陵山区耕地逐渐被边际化,耕地撂荒范围也迅速从劣质的坡耕地延展至优质的梯田,大规模梯田撂荒将会引发一系列社会和生态效应,科学评估中国山区梯田的撂荒程度及空间分布将有助于有效地应对耕地撂荒问题。本文通过全国抽样调查的方式对中国梯田的撂荒程度进行了调查,利用获取的中国329个县的560份村问卷测算了中国梯田撂荒规模,并进一步分析了梯田撂荒空间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全国梯田撂荒现象分布广泛,发生梯田撂荒的村庄占总调查村庄的比例为54%,撂荒面积占梯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9.79%;(2)梯田撂荒程度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南方丘陵山区较为严重,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最;(3)梯田撂荒的主要因素可归结为农业劳动力外出务工、梯田耕作机械化程度、灌溉条件、耕作交通条件等。减缓梯田撂荒,应因区精准施策,提高梯田区机械化水平等措施具有普适性,针对质量较差的梯田,可有序“退耕”,对于质量较好的梯田,可采用调整种植结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流转与规模经营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