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13篇
  免费   2441篇
  国内免费   3605篇
测绘学   1458篇
大气科学   1526篇
地球物理   2068篇
地质学   7026篇
海洋学   1670篇
天文学   389篇
综合类   953篇
自然地理   1569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616篇
  2021年   743篇
  2020年   591篇
  2019年   739篇
  2018年   626篇
  2017年   605篇
  2016年   615篇
  2015年   700篇
  2014年   681篇
  2013年   775篇
  2012年   840篇
  2011年   912篇
  2010年   825篇
  2009年   828篇
  2008年   828篇
  2007年   860篇
  2006年   694篇
  2005年   598篇
  2004年   477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390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296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6篇
  1958年   9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811.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多福屯第三纪火山岩,为钠质基性火山岩系。该火山岩(La/Yb)N值在6—11,∑REE平均为117,样品普遍具有不相容元素富集、Pb亏损以及弱的Nb、Ta正异常,Nb/U和Ce/Pb平均值分别为30和17;样品的87^Sr/^86Sr值为0.7041~O.7069,Nd初始值为0.5129(εNd(t)=6),△^207Pb/^240Pb和△^208Pb/^204Pb分别在11~19和73-84之间,结合高的Sr初始值,表现了特征的Dupal(高放射成因铅)异常。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火山岩属于似OIB性质的陆内火山岩,源区具有DM与EMⅡ混合特点。个别岩石表现出明显陆壳混染的迹象。火山岩源区特征反映了OIB类岩石的复杂性,可能由区域原、古特提斯地幔继承而来,因而是原地的和固有的,并非与青藏高原物质向东挤出有关。通过与邻区同时代火山岩的对比推断,整个高原东北缘新生代火山岩幔源区具有小尺度的不均一性。高原东北缘新生代火山岩的发育可能与较大规模的贺兰-川滇南北复合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812.
符启基  唐培宣  刘明 《地下水》2007,29(5):78-80
主要介绍地下水有机污染的现状和危害,并结合环境伦理的宗旨、主流和主张探讨这一问题的产生根源.结果表明,地下水有机污染是由于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协调,违背环境伦理而造成.为了重新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保持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对地下水有机污染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813.
唐欣然 《矿产与地质》2007,21(5):580-584
以桂林某工地为例阐述了深层搅拌桩在深厚软弱地基中的设计、施工方法以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14.
新疆富蕴县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第二亚组,为一套海相、海陆交互相的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建造。矿区构造较为复杂,为矿液的运移及铜、钼矿质的沉淀、富集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Sm-Nd等时线年龄测定显示矿床形成于早二叠世,蚀变岩的Rb-Sr全岩年龄测定结果也反映了成矿和该时期发生的热事件有关。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成因应该归属于次火山热液层控型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815.
刘成 《云南地质》2007,26(4):428-438
介绍滇中红层形成的地质历史背景,红层分布范围,主要地层岩性及区内地质构造。重点讨论滇中红层特别是红层软岩的岩体原生结构,及后期受构造改造的岩体结构特性,岩体风化特性,岩体水理作用特性,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等四方面的工程地质特性。  相似文献   
816.
To tackle the difficulties of a 3-D full volume prestack migration based on the double-square-root (DSR) one-way wave equation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common-azimuth migration approach is first discussed using dual-domain wave propagators under the theoretical frame of crossline common-offset migration. Through coordinate transforming, a common-azimuth prestack tau migration technology that recursively continues the source and receiver wavefields and picks up the migrated results in the two-way vertical traveltime (tau) direction is developed. The migrations of synthetic data sets of SEG/EAGE salt model prove that our common-azimuth migration approaches are effective in both depth and tau domains. Two real data examples show the advantages of wave-theory based prestack migration methods in accuracy and imaging resolution over the conventional Kirchhoff integral methods. Translated from Oi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2006, 41(6): 629–634 [译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相似文献   
817.
不同量剂凹凸棒石粘土对镉污染菜地的修复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凹凸棒石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超强的吸附性能,向土壤中施加一定量的凹凸棒石粘土,会使土壤中有毒重金属元素失去活性,并能有效地阻止其向农作物转移,确保农产品安全。本次试验,利用凹凸棒石粘土特有的物化性能,对八卦洲Cd含量超标的土壤进行了修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Cd超标的土壤中施加适量的凹凸棒石粘土矿物,能使芦蒿中的Cd含量降低46%,并且土质及农产品的产量均没有受到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18.
选取黄土高原区大南沟流域非耕地中灌木林地、摞荒地、荒草地、林地土壤养分数据,利用常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水土流失造成摞荒地中土壤养分最低,需要把摞荒地改为灌木林地或林地;(2)磷含量从生长季开始随着时间推移一般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主要是水土流失造成的;(3)改变非耕地土地利用结构,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占黄土高原一半以上的非耕地区是环境脆弱区之一,非耕地区土壤养分变化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为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和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19.
魏成  陈烈  唐常春 《热带地理》2007,27(2):120-125
从珠三角高密集城中村的形成入手,探讨其与外向型乡村城市化以及相关制度约束的关系,从而揭示了高密集城中村空间现象的形成过程。同时,对近年来珠三角各城市治理与改造高密集城中村的相关模式与对策进行梳理与评价,指出目前珠三角各城市的城中村治理中的挫折与困境(适应性效率不足),客观上反映了国家宏观制度供给结构与先行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制度落差,珠三角大都市地区城中村的最终都市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文中针对目前城中村治理改造的问题与困境,提出珠三角高密集城中村空间治理予以重视的若干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820.
青海湖碳酸盐氧同位素环境记录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承 《盐湖研究》2007,15(1):16-19
青海湖是我国内陆最大的闭流型水体,地处东亚季风和西风的交汇影响区,对区域降水的改变等气候变化反应敏感,其水位变化历史是研究区域季风环境演变极其宝贵和重要的环境档案。青海湖Q14B孔岩芯介壳δ18Oc变化曲线自1991年发表以来,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继续探讨。依据近年来青海湖气候与环境演变研究的最新研究结果和个人对闭流型湖泊同位素地球化学的认识,对介壳δ18Oc变化曲线进行了重新判读并得出以下结论:14.5~10.5 ka B.P.,青海湖区气候已逐渐从干冷向温湿过渡,季风降水逐渐增加;10.8~10.5 ka B.P.,青海湖处于碳酸盐滩湖环境,湖水深度从几米演变到接近干涸;10.5~9.5 kaB.P.,季风降水增加;9.5~8 ka B.P,湖水位从此前的接近干涸演变到此间的2~8 m,δ18Oc值跌落到一个较低的位置;8~3.5ka B.P,气候条件相对稳定,湖水不断蒸发引起重同位素的富集;3.5~0ka B.P,湖水处于同位素稳定阶段。研究结果还显示,δ18Oc值的短期波动与湖泊水位短期变化关系密切且明显,即水位高低分别对应δ18Oc的低值与高值。δ18Oc值的长期变化与湖泊水位长期变化关系不明显,水位较浅时,二者几乎无关联;水位较深时,水位的长期缓慢下降自然会导致δ18Oc逐渐攀升,而水位的长期缓慢上升也可以伴随δ18Oc逐渐攀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