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8篇
  免费   742篇
  国内免费   939篇
测绘学   466篇
大气科学   399篇
地球物理   506篇
地质学   1660篇
海洋学   498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43篇
自然地理   34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聚类分析在浅海变性水团分析中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tatistical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modified water masses in the shallow sea and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defining the quantity and boundary of water masses and mixing zone from the hierarchical tree is given. Two cluster methods of gradual examination are propos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hierarchical method.  相似文献   
862.
提出不受资料输入顺序影响的模糊密度聚类法。给出模糊点密度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并用渤、黄、东海的温盐资料,进行模糊密度聚类计算,对聚类结果及水团划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63.
变性水团隶属函数的椭圆拟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模糊子集的概念描述浅海区变性水团。讨论了变性水团的隶属函数在θ—s图解上“落影”的形式。文中给出用椭圆拟合法建立隶属函数的实例。  相似文献   
864.
通过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和AT-6藻株)、链状亚历山大藻(ACDH藻株)和微小亚历山大藻(AM-1藻株)的PSP毒素含量和组成以及它们分别对轮虫、黑褐新糠虾和鲈鱼存活影响的比较研究发现:塔玛亚历山大藻AT-6藻株不产生麻痹性贝毒毒素PSP,而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链状亚历山大藻ACDH和微小亚历山大藻AM-1均产生PSP毒素,其总含量分别为19.74、5.395、5.57fmol/cell(2.60、0.36、1.61pgSTXeq/cell)。塔玛亚历山大藻AT-6对轮虫、黑褐新糠虾和鲈鱼这三种生物均没有不利影响;对于轮虫,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CDH的96hLC50分别为:200和1200cells/ml,而微小亚历山大藻AM-1无不利影响;对于糠虾,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链状亚历山大藻ACDH和微小亚历山大藻AM-1的96hLC50分别为7000、11000、16000cells/ml;对于鲈鱼,这三株藻的96hLC50分别为3700、4000、20000cells/ml。四株亚历山大藻对三种生物的毒性大小与其PSP毒素含量和组成无直接的相关关系,其毒性作用可能来自其他未知毒性物质。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不同组分分别对三种生物的毒性比较研究表明:藻细胞重悬液和藻液对三种生物的不利影响最为显著,去藻过滤液和细胞碎片对轮虫和鲈鱼没有明显影响,但糠虾的存活率有所下降;细胞内容物对轮虫和糠虾也无影响,但对鲈鱼的存活有一定影响。以上研究表明:不同亚历山大藻的毒性大小存在差别,其对不同生物的危害机制也不相同,除PSP毒素外,亚历山大藻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毒性物质。  相似文献   
865.
Hedgehog(Hh)信号及其信号传递系统在生物机体发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Hhs分泌到其靶基因收到来自Hhs的信号的过程中,包括很多步骤,而每一步骤都有不同的因子参与作用。在其传递的过程中,参与受体细胞将胞外的信号传到胞内调节其目标基因的一个重要因子是果蝇分节-极性基因cubitus in terruptus(Ci)及其脊椎动物同源基 因-G li编码的蛋白。  相似文献   
866.
2005年9月12日,青岛市崂山区河东村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其周边大面积山坡仍存在潜在泥石流隐患,有再次发生泥石流的可能。通过对河东村泥石流"致灾因子"和"主灾因子"分析,得出该区发生泥石流的短历时雨强指数KH为1550.8。泥石流产生的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是缺一不可的,是水土共同作用的结果,为避免河东村再次发生泥石流,将水土分离是至关重要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摸索出适合河东村泥石流水土分离生态综合治理方法,即地表、地下水土分离—生物生态治理—拦挡工程相结合方法,该方法在投资少、不影响风景区景观基础上,根本治理河东村泥石流发生。  相似文献   
867.
Duan, W., Cai, B., Tan, M., Liu, H. & Zhang, Y. 2012 (January):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the aragonitic stalagmite laminae from Yunnan Xianren Cave, SW China revealed by cave monitoring. Boreas, Vol. 41, pp. 113–123. 10.1111/j.1502‐3885.2011.00226.x. ISSN 0300‐9483. Stalagmites from Xianren Cave in Yunnan Province, SW China have visible bands of alternating compact and porous sub‐layers, which have recently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nnual: the compact sub‐layer consists of elongated columnar aragonites with a general longitudinal orientation (parallel to the vertical growth axis), while the porous sub‐layer is composed mainly of needle aragonites forming radiating mass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this type of stalagmite laminae, factors that could determine the growth rate and crystal structures of modern carbonates, such as cave‐air temperature, CO2 concentration, drip rate and the hydrochemical parameters of drip water, have been monitored systematically. In this study, we selected five active drip sites to monitor for two years at a monthly frequency.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results and the analyses of stalagmite laminae, we conclude that the compact sub‐layer forms in winter, when the drip rate is moderate and the degassing is slow, continuous and prolonged. The porous sub‐layer forms in early spring, when the drip rate is lower and Mg/Ca is higher than that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compact sub‐layer. We also found exceptionally some calcite laminae. Furthermore, we discovered modern calcites precipitating at all study sites in the first hydrologic year when the rainfall was very abundant.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occurrence of localized calcites in an aragonitic stalagmite indicates an interval of higher rainfall.  相似文献   
868.
基于角色-业务-状态方法的工作流系统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作流柔性是当前工作流技术研究的主要趋势。针对公文流转系统的特点,结合工作流柔性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角色-业务-状态方法的工作流系统模型,并研究了该模型的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869.
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是世界共同关注和重点管控的食品安全问题, 其溯源一直是产业监管的难点和技术重点。基于指纹溯源技术理论, 采用室内模拟3种产毒藻暴露紫贻贝后风险形成过程, 开发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MS)鉴定麻痹性贝类毒素区域特征的指纹溯源技术。结果表明, 采用乙腈/甲醇/丙酮(体积比为1︰1︰1)混合溶液作为提取剂, C8色谱柱联合正离子模式, 质荷比(m/z) 100~600和Amide色谱柱联合正离子模式, m/z 600~1 500作为色谱质谱检测条件下, 提取的化合物数量较多且稳定性良好, 覆盖了40.4%指纹信息; 紫贻贝与产毒藻中的共检出11种毒素成分, 且具有高度相关性。N-磺酰胺甲酰基类毒素(如C类)和膝沟藻毒素(GTX类)在暴露期发生了显著的代谢转化; 将摄食3种产毒藻后紫贻贝的差异化合物与特征毒素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共筛选出13种复合指纹物质。构建6种特征物质的Fisher判别模型, 交叉验证准确率为88.9%, 可实现产毒藻种溯源。该研究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MS紫贻贝特征指纹溯源技术, 初步实现了从污染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贝类到肇事藻种的逆向溯源,可应用于贻贝麻痹性贝类毒素风险溯源研究。  相似文献   
870.
大沽河流域是青岛市、烟台市重要的供水源区,为研究大沽河流域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选取大沽河流域上游补给区开展研究,采集35个地下水样品和5个地表水样品。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以及离子比值等方法,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研究区水化学特征,探索其水化学组成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大沽河流域地下水为弱碱性水,占优势的阴、阳离子分别为HCO-3、SO2-4和Ca2+、Mg2+。水化学类型共分多种,其中以HCO-3·SO2-4—Ca2+·Mg2+为主。大沽河流域水化学特征受水—岩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岩石风化溶解是水化学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且阳离子交换作用活跃。Na+、K+、Cl-、偏硅酸主要来源于硅酸盐岩的溶解,Ca2+、Mg2+和SO2-4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的溶解,显著高于来自蒸发盐岩风化溶解的贡献。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特征有较大影响,农业种植、养殖业等人类活动导致水中NO-3浓度普遍偏高,同时人类活动加剧了硅酸盐矿物的风化溶解,使得偏硅酸浓度升高,超过74%的水样偏硅酸质量浓度达到了25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