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4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630篇
测绘学   201篇
大气科学   302篇
地球物理   834篇
地质学   1322篇
海洋学   460篇
天文学   105篇
综合类   159篇
自然地理   28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5篇
  1958年   7篇
  1937年   5篇
  1935年   5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
There is considerable concern about the hazards that plastic debris presents to wildlife. Use of polymers that degrade more quickly than conventional plastics presents a possible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Here we investigate breakdown of two oxo-biodegradable plastics, compostable plastic and standard polyethylene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Tensile strength of all materials decreased during exposure, but at different rates. Compostable plastic disappeared from our test rig between 16 and 24 weeks whereas approximately 98% of the other plastics remained after 40 weeks. Some plastics require UV light to degrade. Transmittance of UV through oxo-biodegradable and standard polyethylene decreased as a consequence of fouling such that these materials received ~ 90% less UV light after 40 weeks. Our data indicate that compostable plastics may degrade relatively quickly compared to oxo-biodegradable and conventional plastics. While degradable polymers offer waste management solutions, there are limitations to their effectiveness in reducing hazards associated with plastic debris.  相似文献   
12.
席状岩浆房中的岩浆冷却及动力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岩浆房中岩浆的结晶分异方式一直存在着争议,其基本矛盾在于对岩浆冷却历史及热不稳定性可能引起的对流形式的理解各不相同。本文在充分考虑席状岩浆房的基本物理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稳定岩浆体系的动态冷却模型,并以攀枝花层状岩体为例,计算了相应的温度场、密度场及粘度场。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守恒的、对热不稳定性进行分析的新方法。计算了热不稳定性可能引起的对流强度、对流区域及对流时间,并深入讨论了在一定的热不稳定状态下,不同的岩浆屈服强度对对流特征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岩体的整个固化过程中,如果曾发生过自发对流,其对流也是极微弱而短暂的,不会影响中下部岩浆房中岩浆的固化和结晶。这一结论与对该岩体的实际观察相符。  相似文献   
13.
瓦乔(瓦穴子—乔端)断裂带是北秦岭尤为重要的断裂带之一,该带经历了长期的变质变形作用,记录了二郎坪弧后盆地向华北板块南缘俯冲消亡的信息。本文运用多种方法,对瓦乔断裂带几何学、运动学及形成温压条件进行研究和探讨,得出以下几点认识:①瓦乔断裂带产状基本倾向NNE,带内线理发育,表现为由N向S逆冲的运动学特征,且存在左旋剪切的分量;②瓦乔断裂带变形岩石显微构造特征明显,反映了挤压应力下塑性流变的特征;③运用角闪石全铝压力计,得到瓦乔断裂带形成压力为0.64GPa。越靠近瓦乔断裂带中心,压力逐渐变大,位于断裂带中心压力达到0.68GPa,已达到中压相系环境;④运用角闪石—斜长石地质温压计算得瓦乔断裂带形成温度范围500~550℃,属中温环境。  相似文献   
14.
千佛山断裂是济南市的一条重要隐伏断裂,研究该断裂的具体位置,断裂展布以及断裂的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探(CT)、地质勘察等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对该断裂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特点、地层年代进行研究,分析其地震活动性。结果表明该断层中更新世早中期以来没有明显的活动证据,该断层的活动年代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千佛山断裂的运动性质以张性正断层为主,兼有左旋走滑运动的特点。从断层的几何结构分析,中更新世早中期以前断层经历了多期活动。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角叉菜属(Chondrus)5个代表种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SrDNA基因序列。结果表明,角叉菜属ITS区(含ITS1、5.8SrDNA和ITS2)序列长度范围为704—714bp,G+C含量为44.6%—45.7%,变异位点69个,信息位点16个;其中,ITS1和ITS2的长度范围分别为147—149bp和398—404bp。5.8SrDNA长度为158bp,没有变异和信息位点。由MEGA3构建的系统进化树(ME和MP)显示:在进化尺度上,真红藻纲的松节藻科(Rhodomelaceae)与红毛菜纲(Bangiophyceae)亲缘关系较近。在真红藻纲内,杉藻目(Gigartinales)的进化地位相对较高,其次是海膜科(Halymeniaceae)、石花菜科(Gelidiaceae)、红叶藻科(Delesseriaceae)和粉枝藻科(Liagoraceae)等,而松节藻科进化地位相对较低。在杉藻目内,杉藻科(Gigartinaceae)和胶黏藻科(Dumontiaceae)进化关系密切,而形态学特征相似的角叉菜和马泽藻(Mazzaella)亲缘关系非常近。  相似文献   
16.
BPM时号点频接收机是一种接收BPM时间信号的短波接收机,本文对它的整机构成及工作原理等作了较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大别造山带是由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经过长期构造演化、最终碰撞拼合的产物。大别山东北缘发育地壳深部构造层次上的构造片麻岩,通过对构造片麻岩的应力场恢复,认为大别山东北缘主要受到NE-SW向的特提斯构造体制和NW-SE向的太平洋构造体制两个体制的作用,并不是受单一的构造体制控制。锆石LA-ICP-MS微区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大别山东北缘至少存在3期构造事件。第一期是750±50 Ma的岩浆活动;第二期是210±10 Ma的变质活动;第三期是130±5 Ma的岩浆活动。大别山在碰撞造山后期发生了近水平东西向沿造山带的塑形流变,导致大别山中片麻理和线理走向均为NWW-SEE向,大别造山带发生塑形流变的时间在210±10 Ma左右,大概在195±5 Ma左右郯庐断裂带开始活动,改造了大别山原有的NWW-SEE向构造,使得大别山东端片麻理走向出现NE向转变。  相似文献   
18.
针对AWX格式红外云图数据特点,依据红外云图三维仿真原理,通过构建DEM模型和应用OpenGL技术,提出了适合云图自身特点真实感表现的颜色及透明度获取方法,实现了对AWX格式红外云图三维仿真显示,并给出了实现方法及流程。通过应用验证,该方法对AWX格式红外云图三维仿真显示速度快,更好地反映了云团的空间分布特征,增强了云图的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19.
团结构金矿是一个产于花岗斑岩中的大型岩金矿,由于所发现的金矿体绝大部分赋存在花岗斑岩中,因此长期以来,针对该区的找矿评价工作,均主要围绕花岗斑岩展开。本文通过对该矿区及其外围地区的矿石和岩石的稀土配分模式、硫同位素、包体测温等方面的系统分析与比较,发现该金矿床虽然在空间上与花岗斑岩关系密切,但在成因上却不相关。因此,本文对该矿床的控矿构造规律重新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归纳总结,提出了火山次火山机构的内环带构造是区内金矿体最主要的控矿构造的新认识,进而指出了团结沟金矿田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986~1988年在东海实施的航空测温速报和卫星(含航空)遥感海面温度速报系统作了较为完整的介绍,并着重阐述了航空测温速报具有快速、大面积、准同步、资料精度高、短时距服务等7个主要特点。文中还对该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