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4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382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209篇
地球物理   620篇
地质学   736篇
海洋学   205篇
天文学   102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17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7篇
  1959年   4篇
  1937年   5篇
  1935年   5篇
  1934年   4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在简要介绍GIS技术的基础上,对传统平面图与三维模型进行了比较。结合实例介绍MAPGIS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其在露采矿山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并对露采矿山生产、管理及决策上提供更加直观、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2.
文章以实例阐述了多变量一元线性回归计算中的“平均值概念”. 作者根据“平均值概念”, 利用珊瑚δ18O比值重建了最近90年西沙表层海水盐度的变化历史,并运用洛川黄土10Be记录示踪了最近80 ka全球性的古地磁漂移事件, 从而阐明了“平均值概念”在地学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意义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3.
在简单介绍海原断裂老虎山段松山探槽点古地震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走滑断裂上古地震记录完整性的因素。松山探槽点跨断裂开挖的2个探槽揭示颜色和粒度不同的地层互层的沉积序列呈近水平面状展布。在断裂带内地层发生错断、旋转和拖曳等变形现象。多个层位上的这种变形表明该点揭示了6次古地震事件。炭屑的~(14)C年龄限定了6次事件均发生在距今3500~3900年以来,其中最新的4次事件从老到新分别为0~410aAD、890~1000年之后不久、1440~1640 aAD和1990年景泰-天祝Mw5.8级历史地震。该序列及其他例子表明连续的、高沉积速率的微构造环境是走滑断裂上探槽选取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84.
分析了山区暖带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暖带资源利用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5.
绿色社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绿色社区的概念出发,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探讨了绿色社区的内涵和评价的内容,提出了一组测评绿色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该组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了绿色社区的环境、资源及人与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对未来发展的支撑,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6.
提出一个数学模型以研究碳酸盐岩含水层由其原始状态到成熟岩溶含水系统的发展过程。模型由3个模块组成:(a)二维连续空隙水渗流模块,表示裂隙系统(“分散流”系统),即岩溶空管道之间水性差而贮水性强的那部分岩体;(b)非连续管道网络模块,模拟冉溶道内发生的层流、紊流运动和溶质运移过程;(c)碳酸盐岩溶蚀模块。管道-裂隙系统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模拟那种复杂的、具有多种地下水补给方式的岩溶含水盆地的演化是可  相似文献   
187.
<正> 1980年12月17日将轻便的MITES天线(见Bull.Geod.53,139—163,1979)设在Haystack天文台附近三座测量标志的顶部。这些天线获得了全球定位系统卫星(NAVSTAR/GPS)的射电干涉测量结果,经过分析后,便确定了这些测量标志之间的基线向量。  相似文献   
188.
前言本文提出的二维付里叶变换的一些基本性质,重点放在用于模拟图象抽样和扫描处理的一些冲击函数。虽然本文所论述的只是用两个独立变量表示的函数,但稍经修改之后,其大多数的结论,都能推广到n维空间。 1.二维线性系统二维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是两个独立变量的函数。在描图和图象处理系统中,通常,这两  相似文献   
189.
七十年代这十年间由于多种学科、多种船只和许多国家的研究计划给我们带来了广阔的海洋科学。若没有计算机,我们就无从整理这种计划所产生的空前未有的大量资料。尽管有了计算机,我们可能还不理解所收集到的这些资料。正如大会计划所总结的问题。“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充满矛盾的时期。有些海洋学家认为必须使航海船上计算机的大小和能力不断升级……而另一些海洋学家则感到必须把海上的计算强度减少到最小并且利用标准电讯技术的方便在岸上完成更高级的处理。我们注意到一个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使用另一个研究机构船只的倾向在增加。我们看到了  相似文献   
190.
为了对平流层大气环流的地形影响的作用进行分析,我们作了一个12层全球环流NCAR(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模式进行数值试验来模拟有山和无山情况下的1月份气候形势,模式中的大气顶为36公里,采用球坐标,水平网格的经距和纬距取5°,垂直格距取3公里。这个模式包括了许多物理因子:太阳辐射和大地辐射,地面和行星边界层,对流层中大尺度降水和云,地面和冰雪面的温度,对流调整,次网格尺度的热量、水汽和动量的输送。地面的大陆度:在有山的情况下由洋面温度与真实地形来确定,在无山的情况下由洋面温度与地平面高度来确定。我们规定按太阳偏角、海面温度以及臭氧随纬度—高度的分布来模拟1月份平均情况。试验中不考虑光化过程。1月份(有山和无山)两种模拟情况的差异是用大气状态变量的地理分布以及纬向平均的气候统计结果来进行分析的。结果发现平流层中在考虑了山的情况下,在增强行星波动能量的铅直输送的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尤其是波数1)。在冬季,平流层中,阿留申地区上空半永久性的反气旋仅在有山的情况下才能模拟出来。这表明地形对于平流层大气环流的影响是很大的。另外还详细研究了热带平流层中各种波型铅直传播的特点。有两种波型是一样的;即以5天左右为周期的混合型罗斯贝—重力波和以15天左右为周期的开尔文波。这些波动随高度的倾斜和观测事实是十分一致的,这表明了在模式中热带平流层的波动能量的铅直输送也是向上的。关于在平流层中动量平衡和能量学的详细分析将在第二部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