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9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381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205篇
地球物理   598篇
地质学   727篇
海洋学   204篇
天文学   102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17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4篇
  1937年   5篇
  1935年   5篇
  1934年   4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31.
中国唐山实验台阵的近场强震加速度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I.T.),南加州大学(U.S.C.)以及地质调查局(U.S.G.S.)于1981年正式开始了一项中美双边强震观测的合作研究计划。作为这项计划的一部分,1982年6月底在中国唐山地震(1976.7.28,M_s=7.8)的余震区,布设了一个实验性的强震仪器台阵。这个台阵由12台三分量数字磁带记录式强震仪组成。从1982年7月至1983年3月,该台阵共取得了震级M_L=1.2—6.2的133个地震的285张近场加速度记录,其中大部分保留了初至P波和相应的精确到时。 本文介绍了实验台阵的运行情况和所获取的典型的近场加速度记录,展示了1982年10月19日卢龙M_L=6.2地震时距震中仅4公里的地点所获取的十分珍贵的近场加速度记录,其水平向最大加速度为0.23g,竖向最大加速度为0.128g。 本文还根据所获取的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给出了有关震源情况的若干基本数据和近场地震动的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132.
Klerksdorp会矿田(南非)的上维特瓦特斯兰德(Witwatersrand)与Venters-dorp系的元古代含金铀沉积层中金的形态是用电子显微扫描方法研究的。金的形态可分为三类型:(1)碎屑金;(2)重结晶金;(3)与碳质物伴生的金。不同地层部位金中的银含量(以成色表示)是通过附加的扫描电子显微镜上的能量色散x射线显微分析器测定的。 碎屑金最初是在离源区搬运了不到30公里沉积下来的,这是通过将维特瓦特斯兰德系中的金与近代冲积砂矿床进行比较而查明的。第二种类型的金由碎屑金小规模地重结晶生成。原始的Lichenlike植物簇部分地圈闭碎屑金于它们的纤维中,因此,金就加入其植物构造中,而形成第三种类型的金。 三种类型金的成色是相等的。银的无选择性重分配发生于碎屑金形成第二和第三种类型金的期间。金中的银含量随地层而变化。根据金的成色,在克菜克斯道普金矿田的主要矿化层,即Vaal矿脉中发现了两种不同相。 在维特瓦特斯兰德时期由于缺氧和还原环境,在河流搬运金的过程中没有银的溶滤。维持瓦特斯兰德金成色的变化可以归结为原生金矿床中银含量变化所造成的,这些原生金矿床很可能是位于维特瓦特斯兰德盆地周围的太古代绿岩——花岗岩区。 在Klerksdorp金矿田具重要经济价值的地层单元中发现,金中的银含量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33.
Results of our aerosol study, performed during 1983-1984 in Beijing, demonstrate that ambient carbonaceous aerosols are derived mainly from coal combustion. Different SO, oxidation processes have been observed in summer and winter. The winter sulfate appears to be produced locally and associated with products of incomplete combustion.  相似文献   
134.
本文对30次暖性阵雨的35000多个雨滴的大小和电荷量进行了测量,并根据阵雨的强度分析了电荷谱的情况。结果表明:带正电雨滴的百分比随雨滴的增大而增大,也随阵雨强度的增强而增加。雨滴电荷的分布是不对称的,正电荷的分布总是比负电荷来得宽,且当电荷值较小时以负滴为主,而当电荷值较大时,则正滴明显占优势。在一部分观测时段中,测站附近的火山爆发。它对雨滴电荷的影响是使电荷分布变窄,带大电荷的雨滴比例下降。本文用暖云中雨滴形成时离子与雨滴的相互作用的起电机制来讨论和解释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135.
钨丝作为温度感应元件,性能十分良好,但加工比较困难。本文介绍一种新设计的钨丝温度感应元件及其与热敏电阻温度感应元件所作的比较试验。钨丝温度感应元件如图1所示。用直径10μm,总长24cm 的钨丝绕成螺旋状,螺旋  相似文献   
136.
引言兰德盆地位于南非的德兰士瓦省和奥兰治自由邦境内,呈椭圆状,面积约52000平方公里。维特瓦特斯兰德盆地元古宙含金地层大部分被较年轻的地层所覆盖,该地层蕴藏着迄今世界上金储量最大的金-铀砂积矿床。古砂金矿床产在维特瓦特斯兰德(简你兰德)超群(2500~2600百万年)中。该群由河流相、湖泊相、海相沉积物互层组成,并夹有少量的火山岩。二十亿年前布什维尔  相似文献   
137.
已经被用来(而且目前仍在继续使用)标定澳大利亚东南部的Lachlan褶皱带(LFB)中S-型花岗岩的一些标准在本文中又做了评述,而且与北美西南部的各种过铝花岗岩进行了比较。根据一些不充分的资料,其中的某些花岗岩已被归类为S-型花岗岩。实际上在LFB中所有的体积巨大的S-型花岗岩是近地表的岩基花岗岩,它们通常与S-型火山岩组合在一起,而不与区域变质岩和混合岩相伴生。这些花岗岩强烈地过铝,堇青石的存在则为一证据。含有原生白云母的花岗岩是很少见的。由于在沉积源岩的形成过程中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所有这类花岗岩是低Na、Ca和Sr的。北美西南部不同时代的过铝花岗岩则有明显的差异。这些花岗岩很少含有堇青石(在LFB中,为S-型花岗岩的一个标志矿物),但是其中的某些花岗岩具有进一步演化的特点,以致结晶出富含Fe—Mn的石榴石。这些花岗岩主要是二云母花岗岩,与LFB中大多数过铝花岗岩相比,其结晶作用发生在水(?)度较高及深度更深的环境下。含堇青石的火山岩(S-型)至今未见报导。北美西南的过铝花岗岩总体上来讲是高Na的。这些岩石的某些具有奥长花岗岩的亲缘性,其母岩浆似乎很象是从遭受过改造的玄武质岩石经部分熔融而产生的。局部出现的某些过铝花岗岩(边缘至准铝型)可能是由于高层位的I-型花岗岩混染所造成的。这些岩石不是S-型花岗岩。到目前为止,仍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实北美西南部过铝花岗岩是S-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38.
Trace metals in fish and invertebrates of three California coastal Wetland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tal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in selected fish and invertebrate species from Mugu Lagoon, Malibu Lagoon and Ballona Wetlands in southern California in order to assess the extent of metal contamination in these three wetlands. Ranges of element concentrations (in microgram/g) found in biota were: Zn 12-650; Cu 1.9-440; Ni < 1-37; Cr < 1-55; Pb < 0.5-6.8; As < 1-8.5; Se < 1-3.8; Cd < 0.2-0.90; and Ag < 0.3-5.9. Relative to previous studies of California biota, the highest metal concentrations found were for chromium and nickel. The highest levels were in one of the two bottom-dwelling fish (juvenile Leptocottus armatus) (55 micrograms/g) and the two water-column fish sampled (Fundulus parvipinnis and Atherinops affinis) (30 and 24 micrograms/g). At Ballona Lagoon, elevated levels of copper and silver were found in the bivalve Tagelus californianus (440 and 5.9 micrograms/g). Chromium and nickel appeared to be most persistent in fish from Mugu (4.6-55 and 2.6-37 micrograms/g), the most northern site and an active military base, and Ballona (< 1-30 and < 1-16 micrograms/g), believed to be the most metal-contaminated site. Compared to previously measured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species of California coastal waters, these regions revealed higher levels of chromium, nickel, silver, arsenic, zinc, copper and, to a lesser extent, cadmium and selenium. Chromium and silver were present at high enough levels at all three sites to be considered environmental health hazards.  相似文献   
139.
The fate of linear alkylbenzenesulponates (LAS) in estuaries and coastal areas of the North Sea has been characterized with simple environmental models. The predicted concentration range in the estuaries around the North Sea (0.9-9 microg LAS l(-1)) was validated by monitoring data (1-9 microg LAS l(-1)). In offshore sites of the North Sea, it is estimated--and experimentally verified for a few sites--that the LAS concentration is below analytical detection limit (i.e., 0.5 microg LAS l(-1)). The effects of LAS on marine organisms have been reviewed. For short-term acute tes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83) between the mean LC50 values of freshwater and marine organisms (mainly pelagic species tested, 4.1 and 4.3 mg LAS l(-1), respectively). For longer-term chronic tests, it appeared that the sensitivity (mean no-observed effect concentration (NOEC) value) of marine and freshwater organisms (0.3 and 2.3 mg LAS l(-1), respectively)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t-test = 0.007). The predicted no-effect-concentrations (PNEC) were 360 and 31 microg LAS l(-1), for freshwater and marine pelagic communities, respectively. Given that the maximum expected estuarine and marine concentrations are 3 to > 30 times lower than the PNEC, the risk of LAS to pelagic organisms in these environments is judged to be low.  相似文献   
140.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多福屯第三纪火山岩,为钠质基性火山岩系。该火山岩(La/Yb)N值在6—11,∑REE平均为117,样品普遍具有不相容元素富集、Pb亏损以及弱的Nb、Ta正异常,Nb/U和Ce/Pb平均值分别为30和17;样品的87^Sr/^86Sr值为0.7041~O.7069,Nd初始值为0.5129(εNd(t)=6),△^207Pb/^240Pb和△^208Pb/^204Pb分别在11~19和73-84之间,结合高的Sr初始值,表现了特征的Dupal(高放射成因铅)异常。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火山岩属于似OIB性质的陆内火山岩,源区具有DM与EMⅡ混合特点。个别岩石表现出明显陆壳混染的迹象。火山岩源区特征反映了OIB类岩石的复杂性,可能由区域原、古特提斯地幔继承而来,因而是原地的和固有的,并非与青藏高原物质向东挤出有关。通过与邻区同时代火山岩的对比推断,整个高原东北缘新生代火山岩幔源区具有小尺度的不均一性。高原东北缘新生代火山岩的发育可能与较大规模的贺兰-川滇南北复合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