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95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153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观察地球表面偶然发现,大陆、海洋的分布有明显的对称特征,地球一侧如为大陆,与其对应的地球的另一侧一定为海洋。依大陆、海洋分布的对称特征为基本论据,从大陆、海洋形成所需物质、物质运移、物质运移能量三大要素入手,分析讨论了大陆、海洋的形成过程,指出大陆、海洋的形成是靠地球内能的作用,形成大陆的物质来自地球另一侧与其对称分布的海洋,软流层是物质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42.
对2006年7月3日一次典型的渤海小高压与切变线相互作用的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渤海小高压的形成机制。渤海小高压是由于渤海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它与南北支系统的相互作用、中低纬切变线的位置、日本海低涡中横槽的位置密切相关。渤海小高压的形成与其高低空的动力、热力条件关系密切,当华北到渤海地区没有明显的低空辐合和高空辐散,并受明显的干区、正的沙氏指数区、能量低值区控制时,容易形成渤海小高压。  相似文献   
43.
利用1971-2000年东营市及所辖3个县站的资料分析了地处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市大雾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每年11月到次年的1月,是一年中大雾出现最岁的月份,广饶县大雾出现得最多,平均每年大雾日有22.7天。针对2006年9月20-23日连续大雾天气,分析了其高、低空环流形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东营秋冬季大雾的预报着眼点。对于连续性大雾的第一天预报,需要湿度条件、辐射降温条件、风力条件均有利时才易出现大雾,而对于连续性的大雾,对辐射降温条件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44.
Studies on small-world networks have received intensive interdisciplinary attention during the past several years. It is well-known among researchers that a small-world network is often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nnectivity and clustering, but so far there exist few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evaluate small-world properties, especially for spatial networks.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to examine the small-world properties of spatial netwo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autocorrelation. Two network autocorrelation statistics, Moran’s I and Getis–Ord’s G, are used to monitor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networks in a process of “rewiring” networks from a regular to a random network. We discovered that Moran’s I and Getis–Ord’s G tend to converge and have relatively low values when properties of small-world networks emerge. Three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at the national, metropolitan, and intra-city levels are analyzed using this approach. It is found that spatial networks at these three scales possess small-world properties when the correlation lag distances reach certain thresholds, implying that the manifestation of small-world phenomena result from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network structure and the dynamics taking place on the network.   相似文献   
45.

Random amplification of polymorphic DNA (RAPD) was conducted by using 10 random primers (P-1 to P-10) in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Phase and sex specific bands were amplified by primers P-2, P-6, P-7 and P-8: for P-2 a 1.4 kb band was found in female gametophytes and tetrasporophytes, for P-6, a 0.6 kb band appeared in male gametophytes and tetrasporophytes; for P-7, a 0.76 kb band appeared in male gametophytes and tetrasporophytes; for P-7, a 0.72 kb band appeared in female gametophytes and tetrasporophytes; for P-8, a 0.73 kb band only appeared in male gametophytes.

  相似文献   
46.
长白山望天鹅火山双峰式火山岩的成因演化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樊祺诚  张国辉 《岩石学报》1998,14(3):305-317
望天鹅火山活动从早到晚分为三期:①长白期以粗面玄武岩为主,少量碱性玄武岩和玄武质粗安岩;②望天鹅期又分早晚两个亚期,早期玄武质粗安岩和粗面岩,晚期碱性流纹岩;③红头山期碱性流纹岩。望天鹅火山岩的岩石学、REE、不相容元素和Nd、Sr、Pb同位素(143Nd/144Nd、87Sr/86Sr、206Pb/204Pb分别变化于0.512567~0.512642、0.705198~0.716742和17.434~17.934),揭示了岩浆源区明显受洋壳的俯冲和壳幔混合混染,三期火山岩具有共同的岩浆源区和紧密的成因演化关系,分离结晶作用控制了岩浆的演化过程。原始碱性系列玄武质岩浆经橄榄石、辉石的结晶分异,向粗面玄武岩演化;粗面玄武岩经斜长石强烈的结晶分离作用,还有辉石、钛铁氧化物和磷灰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具显著Eu、Sr、Ba、Ti、P负异常的碱性流纹岩,导致本区火山岩缺失中性(SiO2=57%~63%)的安山岩和粗安岩,呈现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47.
黄河三角洲短期暴雨预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气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90~1995年日本数值预报产品与实时资料相结合,研制黄河三角洲短期暴雨预报系统,经1996年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8.
在对逐日气象资料进行纬向谐波分析的基础上, 对比和讨论了2007/2008年冬季强极涡期间和2008/2009冬季弱极涡期间平流层和对流层不同波数的行星波的变化特征, 特别关注强极涡或弱极涡发生之后, 500 hPa 沿60°N和30°N行星波1波和2波振幅和位相的差异, 以及相应的500 hPa位势场的差异, 进而讨论为什么不同的平流层极涡异常会对东亚有不同的影响, 特别讨论为什么同一种极涡异常, 对我国南北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会不同。结果表明:平流层极涡发生异常时, 平流层行星波活动有明显的异常。随着极涡异常的下传, 对流层行星波的振幅和位相也有明显的变化, 而且, 对于不同的纬度带, 其变化又有不同, 表现为:2008年1月强极涡发生之后, 500 hPa行星波1波和2波的扰动都向南伸, 而2009年1月的弱极涡(SSW)期间和之后, 1波和2波的扰动都偏北; 在对流层, 强极涡和弱极涡发生之后不但行星波1波和2波的振幅有所差异, 其位相也有明显的不同。特别是, 其位相的差异还随纬度而变化。就同一年(或者说对于同是强极涡或者同是弱极涡)而言, 无论是1波还是2波, 在60°N和30°N附近的扰动相比, 几乎反位相。这样就使得它们的500 hPa 位势场也有明显不同:在东半球, 主要表现为乌拉尔高压和东亚大槽的强度和位置不同。2008年1月强极涡发生之后, 乌拉尔高压和东亚大槽东移, 不利于冷空气向欧亚大陆北部(包括我国北方)的输送, 使这些地区的温度偏高;而2009年1月弱极涡之后, 东亚大槽西退, 利于冷空气向欧亚大陆北部输送, 导致这些地区较冷。对于同一种极涡异常(如2008强极涡或者2009弱极涡)由于南方和北方行星波扰动的位相不同, 对南方和北方冷暖空气的输送也就不一样。所以同一种极涡异常对(我国)南北地区的温度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MICAPS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结合高斯模拟,分析了2012年11月10日唐县大茂山地基碘化银发生器增雪作业的作业条件。结果发现,此次天气背景为自西南向东北移动的冷涡云系,根据帕斯奎尔(Pasquill)稳定度分类法得出作业时间段大气处于中性层结状态;高斯模式模拟得出,有效的AgI浓度向上扩散范围高达3.0 km;作业点作业时段上空至3.2 km均处于上升气流区,计算出作业点发生器出口温度1.0℃。因冬季人工观测云底高度多为2.5~3.0 km,综合分析认为,该作业点的选址是合适的,此次作业条件较好,可以将催化剂输送到云中,起到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0.
低涡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下的暴雨落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兴池  郭俊建  王业宏  侯淑梅 《气象》2015,41(4):401-408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低涡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下的暴雨过程,发现暴雨落区并不与低涡位置及路径一致,因而不能简单的按其位置和路径预报暴雨落区,应着眼于暴雨发生的物理机理,注意分析影响系统的空间结构、发展阶段和地面形势的演变特征。在有锋面系统影响时,初始对流往往由锋面触发,因此,暴雨的第一落区在锋面附近。冷锋触发的暖区暴雨随后出现,不需强的动力辐合条件,可能远离低涡中心,而是位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高温湿舌内。另外,应密切关注周边初生的对流云团及其移入时造成的暴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