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3篇
  免费   766篇
  国内免费   1502篇
测绘学   208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1255篇
地质学   3241篇
海洋学   561篇
天文学   103篇
综合类   399篇
自然地理   12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68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400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423篇
  2004年   1039篇
  2003年   622篇
  2002年   379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50年   8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8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9篇
  1937年   14篇
  1934年   6篇
  1933年   11篇
  1931年   1篇
  1928年   5篇
  1927年   6篇
  1926年   6篇
  1924年   6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A Metallogenic Model of Gold Deposits of the Jiaodong Granite-Greenstone Belt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An analysis of trace elements and isotopic geochemistry suggest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of gold deposits in the Jiaodong granite-greenstone belt have multiple sources, especially the mantle source. Seismic wave, magnetic and gravity fields show that the crust-mantle structure and its coupling mechanism are the fundamental dynamic causes for the exchange and accumulation of materials and energy in the metallogenic system. Considering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structural setting, the tectono-metallogenic dynamics model of the area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occurrence of the greenstone belt during the Archean-Proterozoic-the embryonic form of Au-source system; (2) stable tectonic setting in the Paleozoic-an intermittence in gold mineralization; (3) intensive activation and reformation of the greenstone belt in the Mesozoic-tectono-mineralization and tectono-diagensis; (4) posthumous structural activity in the Cenozoic-destruction of orebodies in the later stage. In the middle and late Ind  相似文献   
222.
层序成因动力学中的构造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层序-盆地-构造为主线,对层序成因动力学中的构造控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层序发育的构造控制主要表现为:1)构造控制盆地边界,进而控制层序充填轮廓;2)构造级次控制层序和层序级别;3)构造属性控制盆地性质,进而控制层序成因格架和界面成因类型;4)随着层序规模和界面级别的增大,构造控制的意义和痕迹越明显;5)同沉积断裂活动控制层序的内部构型;6)构造基底活动形式控制着层序容纳空间和结构型式;7)构造演化控制着盆地演化及性质,进而控制着层序充填样式和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223.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不整合面与油气运聚关系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不整合面十分发育,且与油气运聚关系非常密切:二叠系、三叠系底不整合面是该区侏罗纪末成藏的主控因素,侏罗系底不整合面是深部油气进入该系的有利通道,而白垩系底不整合面又是油气顺利从侏罗系进入白垩系的必要条件。研究区的不整合面有褶皱、断褶、超覆、削截、平行5种类型,各种类型的不整合面对研究区油气运聚作用也有着差异,其中断褶不整合面对油气的垂向运移与聚集作用最大,是研究区最为典型的油气成藏方式。不整合面的分布具有差异性、继承性、迁移性,三性对油气的演化和分配有着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24.
河南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盐岩沉积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其古近系的两个沉积旋回发育了四套盐岩,分别位于沙河街组第三段的第四亚段(S34)、第三亚段(S33)、第二亚段(S32)和沙河街组的第一段(S1)。主要分布在凹陷北部。每套盐岩又由若干个盐韵律组成,每一单韵律由盐岩和泥岩组成。两套等时对比标志层(深湖沉积)之间盐岩与砂泥岩存在着相变关系。盐岩是在深盆背景下干旱成因的,盐类物质来自地下深处上涌的卤水,分层卤水是盐形成的基本形式,上涌通道是基底大断裂,动力基础是岩浆活动。盐的阻隔作用使其对下部地层的温度、压力均有影响,这种影响有利于加快盐下地层中的有机质成熟与演化。盐又是良好的盖层,且在高温、高压下盐呈塑性状态。勘探实践看出东濮凹陷的岩性油气藏与盐岩的沉积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搞清盐岩的分布规律对东濮凹陷下步勘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5.
滨里海盆地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滨里海盆地内充填了巨厚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积物。在剖面上可分为三套地层组合,即盐下层系、含盐层系和盐上层系。盐下层系为下古生界-下二叠统,包括巨厚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在泥盆纪-早二叠世,滨里海盆地周缘广大地区普遍发育碳酸盐岩,在许多古隆起上还发育生物礁体,说明这一时期盆地的滨、浅海地带具有浅、清、暖的沉积环境,盆外陆源碎屑供应较少。含盐层系为下二叠统上部孔谷阶。早二叠世中-后期由于持续构造抬升,盆地气候变得干旱,海水变浅,潮上带蒸发环境发育,以致这一时期广泛发育盐类沉积,形成含盐层系,主要由盐岩和硬石膏层构成,并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盐丘构造。盐上层系为上二叠统-第四系。晚二叠世-三叠纪盆地又经历了一次大的海侵,为浅海陆棚环境,局部为海陆过渡三角洲相。侏罗纪-白垩纪在总的浅海陆棚环境下,盆地不同地区也形成了湖泊和瀉湖环境。晚二叠世以后形成的盐上层系沉积,主要为碎屑岩,在局部地区有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226.
塔里木盆地塔中32井中上奥陶统内潮汐沉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塔中32井的中、上奥陶统钻遇厚度为1 462 m。它是一套巨厚的深灰色泥岩、页岩与灰色砂岩、粉砂岩互层夹少量灰岩的地层。其中深灰色泥岩、页岩最多;砂岩和粉砂岩主要分布于上部和下部,中部砂岩和粉砂岩较少;鲕粒灰岩数量少,主要夹于深灰色泥页岩中。这些砂岩和鲕粒灰岩既可单独成层,但更常见它们与深灰色泥页岩组合成薄互层。薄互层中发育脉状、波状和透镜状层理,并普遍发育交错层理和双向交错纹理。这些特征表明砂岩和鲕粒灰岩为深水斜坡上的内潮汐沉积的产物。这些内潮汐沉积进一步划分为4种类型:双向交错纹理细砂岩型、单向交错层和双向交错纹理中-细砂岩型、韵律性砂泥岩薄互层型和鲕粒灰岩型。它们具有5种垂向沉积层序,在剖面上常形成多旋回韵律性沉积组合。  相似文献   
227.
河南濮阳西水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瓣鳃类共有33种,其中31种组成了Lamprotula-Cuneopsis-Unio组合,称为西水坡丽蚌动物群,其时代为中全新世早期。据贝壳14C测年资料(6 465±45 a BP)和同层出土的陶器特征, 为仰韶文化早期(7 000~6 000 a BP)。该动物群与长江中,下游流域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及其周围水域的现代丽蚌动物群组合特征非常接近,同属东洋界、中印亚界动物地理区, 亚热带湿热气候。根据该动物群反映的生态环境,仰韶文化早期该地区的古环境地处亚热带,气候湿热,雨量充沛,草木茂盛,河流成网,湖泊遍野,水质优良,水生生物丰富,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先民提供了从事农耕、渔猎的生栖条件。  相似文献   
228.
发展中的中国煤田地质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中国的煤和煤田地质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地质问题。煤炭是中国主要的一次能源。本文概要评述了近年来我国煤田地质学科的显著进展,认为未来的发展将取决于,引入新理论、新方法和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强化与其他一些地学分支的交叉和渗透,今后将更突出研究煤的地球化学、支撑洁净煤技术和煤基材料利用技术的地质基础、煤层气,和高产、高效、安全开采煤炭生产的地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29.
碳酸盐岩中有机质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芳 《世界地质》2003,22(1):26-29
对碳酸盐岩有机质组分进行分类时,有两种分类标准,一是主要采用煤岩学方法,二是采用孢粉学研究方法。本文使用煤岩学方法作为标准,对碳酸盐岩有机质的组成特征进行分析。按有机质来源和有机组分光性和形态等方面差别划分为内源有机质、次生有机质和陆源有机质三类。内源有机质类中分腐泥组和动物有机组,前者主要来源于菌藻类,后者则主要来源于浮游动物有机体;次生有机质中区分出微粒体、有机包裹体、沥青;陆源有机质类分类术语仍沿用煤显微组分分类系统和术语。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有机质主要为腐泥型,有机质来源以低等藻类为主,且有机质组成特征与碳酸盐岩烃源岩的地质年代有关。碳酸盐岩还存在着差异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30.
青海东昆仑肯德可克金-有色金属矿床矿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肯德可克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有多种元素达到工业要求,矿物组成复杂,本文在详细的光、薄片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该矿床的矿物组成特征,并根据成矿地质特征、矿物组合特点和矿物间的穿插关系,划分了成矿期次,进而确定该矿床为-多期成矿作用叠加的叠生型金-有色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