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广西百色盆地东部古近系那读组湖相灰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军  郑荣才  陈果 《古地理学报》2004,6(2):163-173
百色盆地东部田东坳陷那坤地区古近系那读组三段下部发育一套数米至数十米厚的湖相灰岩,岩石以浅灰色-灰色、含大量的螺蚌化石和具核形石结构为特征,间夹有薄层的泥岩、钙质泥质粉砂岩。本文在实测地表剖面和详细观察岩心的基础上,仔细研究了此套灰岩的岩石学特征。依据丰富的原生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标志以及沉积地球化学、测井相特征将湖相灰岩的沉积相划分为滨湖、颗粒滩、浅湖三个亚相以及灰泥坪、沼泽、颗粒坪、滩缘、滩核、滩间水道、灰泥浅湖、泥质浅湖等八个微相,并详细地研究了各微相的沉积特征。结合该灰岩的区域分布和沉积相的平面展布格局指出沉积相主体属于浅湖的颗粒滩,并提出了相应的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32.
何强  李录明  赖敏  黎大虎  黄伟 《地震地质》2004,26(4):706-715
利用反射波法地震勘探确定了在凤凰山地区蒲江-新津-德阳隐伏断裂通过的具体位置以及断裂的规模和性质,证明了该断裂在向东俯冲的过程中错切了晚更新统沉积物,具有明显的第四纪活动性,对凤凰山台地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地面地质调查及历史地震研究也证明蒲江-新津-德阳隐伏断裂具有晚更新世活动性,且断裂南段的活动性明显强于北段,表明该断裂的北段是成都平原内部的一条弱地震活动带。同时,文中还对在城市近郊人烟繁杂地带反射波法地震勘探中野外观测系统的布置及地震参数的选取进行了探索,小道间距、小偏移距、多接收道、短排列、多次覆盖、高频检波器接收的工作方法和野外地震参数的合理选取对实现主要干扰波和反射波信号的有效分离,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山东招远-平度断裂破碎带蚀变岩型部分矿石类型划分与实际生产工作相脱离,该文在前人分类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定名方案,将矿石类型初步划分为含金蚀变花岗岩、含金黄铁绢英岩、含金硅化黄铁绢英岩、含金硅化岩、含金硅质石英脉和细脉含金硫化物。该划分方案使每一种矿石类型与金品位高低和SiO2含量的多少相联系,并作为找矿标志,操作性强,有利于矿山生产,加快了探矿进度。  相似文献   
34.
四川岔河锡矿区富铟矿石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铟(In)是一种稀散元素,它极少呈独立矿物出现,而是以其他矿物,例如金属硫化物、金属氧化物等为载体。近年来,随着对铟的年需求量不断上升,铟的市场标价一路走高,今后的上涨空间仍然很大。作者通过岩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初步发现四川岔河锡多金属矿区的铟含量很高,最高可达186.5×10-6,因此,推测此地区有很大的找铟前景。通过对铟与其它成矿元素的相关分析,发现该地区的铟与Zn、Cu、Fe、Cd、Sn、Ga都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由此推测铟可能存在于它们的金属硫化物、氧化物和(或)锡的氧化物中,进一步的电子探针工作发现,铟主要赋存于闪锌矿中,闪锌矿中最高含量可达500×10-6。因此,初步推断岔河地区铟有很大的找矿前景,应该考虑在今后的地质找矿工作和采选冶过程中加以综合评价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35.
IntroductionSichuan region is one of the extruded and connected parts between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and Yangtze block. And the joint region of Xianshuihe, Longmenshan and An(ninghe faults reflects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formed by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s extruding to Yangtze block and the Sichuan basin evolutionary process as fore-land basin. The researches on seismic activity in Sichuan region were mainly around Xianshuihe, Longmenshan and An(ninghe faults separ…  相似文献   
36.
层序地层学在油储勘查研究中的新思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层序地层学面临的问题是不能充分证明所研究的层序具有等时性和可对比性。层序界面和体系域与固,液体矿产的成矿作用存在内在的,有机的成因联系。最大海泛面以上各体系 叠置可构成自生的生储盖组合;具有古喀斯特作用的高水位体系域的溶蚀孔洞和其上的暴露面为成矿流体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因此它们不仅是层控型金属矿产的储矿空间,而且也是最有利的储油构造的地层圈闭。  相似文献   
37.
本文在已揭示的夏季(6、7、8月)海洋与冬季(12、1、2月)大气的热力遥相关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参数化形成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从夏季6月海洋与冬季1月大气的热力预报方程出发,分析了海气非同步影响函数的时间变异性,确定了数学模型的稳定性,由此进行了北半球500hPa月平均大气非绝热热流量距平、温度距平的长期预报试验。非独立和独立预报表明:利用海气热力遥相关的长期天气预报方法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和潜力。  相似文献   
38.
论成都盆地的成生时代及其早期沉积物的一般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银武 《地质论评》1992,38(2):149-156
本文从宏观上阐述了成都盆地形成的地质背景;盆地基底地层的缺失与古地理环境演化特征。从青藏高原的隆起时间相应地讨论了四川盆地晚白垩世以来的发展历程。认为,成都盆地是龙门山脉与四川盆物分化解体的派生构造形迹;早期堆积于盆底的大邑砾岩的沉积特征和物源特性表明了一个新地质时代的开启;极其粗大的碎屑体现了新构造运动垂直升降振荡作用的特点;大邑砾岩为构造侵蚀碎屑物,是成都盆地第四纪松散堆积层的代表。之后,盆地一直继承此沉积特征而沉积了最大厚达540m的砾卵石层。  相似文献   
39.
Whether there existed the Songpan-Garze massif is a controversial problem. This paper expounds and proves that the old basement of the massif is represented by the pre-Sinian granitic rock series. This massif and the South Qinling fold belt might both be a part of the old Yangtze platform. Rifting generated by the Caledonian orogeny in the terminal Early Palaeozoic caused the massif to be disintegrated from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This disintegration, however, was not thorough, and the rift troughs were later gradually closed and filled up. The Emei taphrogeny that was initiated in the Early Permian Maokou' an Stage involved a second disintegration of this massif from the Yangtze platform. The rift line largely goes along the Muli-Pingwu line. This rifting belongs to synchronous extensional rifting at peripheries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and in its interior, showing that the posterior, lateral and interior extension resulting from rapid northward shift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led t  相似文献   
40.
化探样品中金、铋、钼化学光谱法联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英 《四川地质学报》2001,21(3):190-192
介绍了一种应用化学光谱法对化探样品中痕量金、铋、钼进行联测的方法。该方法是先将试样焙烧后,用王水溶解样品,在盐酸介质中用活性炭静态吸附痕量金、铋、钼,并与其它元素发生分离,再将吸附了待测元素的活性炭灰化后装入电极板,进行光谱测定。生产实践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能够进行三元素联测,进一步改进测试工艺,还可进行多元素联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