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3篇 |
免费 | 78篇 |
国内免费 | 10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3篇 |
大气科学 | 25篇 |
地球物理 | 99篇 |
地质学 | 241篇 |
海洋学 | 53篇 |
天文学 | 11篇 |
综合类 | 23篇 |
自然地理 | 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陆相页岩油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集能力受泥页岩在埋藏过程中经历的复杂成岩改造影响,纵向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但相关研究仍不够深入。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典型陆相富有机质泥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岩心观察描述、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多尺度观察手段,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物性分析及能谱分析等测试资料,开展泥页岩成岩作用特征及其控储差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研究区可识别出7种成岩作用类型,其中,建设性成岩作用以方解石重结晶、黏土矿物转化及白云石化作用为主; 沙四上亚段整体处于中成岩A阶段。(2)方解石重结晶、黏土矿物转化及白云石化作用在垂向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演化特征,重结晶成因的亮晶方解石主要发育于纯上3小层与纯上2小层,黏土矿物转化所形成的晶间中—高孔区主要发育于纯上2小层; 研究区主要发育2种类型的白云石,其中,泥晶白云石主要发育于纯上3小层,微晶铁白云石主要发育于纯上1、2小层。(3)方解石重结晶和黏土矿物转化的协同使得纯上2小层产生了大量微孔,同时适量的铁白云石可作为骨架矿物支撑孔隙,有利于中深层孔隙的保存,是该小层成为优质储集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2.
COⅠ条形码辅助分析雷州半岛红树林区鱼类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从我国雷州半岛红树林区采集成鱼和幼鱼样本共1720尾,在依据Fish Base等鱼类形态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的基础上,利用COⅠ条形码技术确认存在94个物种,分属11目33科72属。结果表明:红树林区鱼类种群极其丰富,其中鲈形目(Perciformes)鱼类物种最多,为59种,占总物种数的62.77%,其次是鲱形目(Clupeiformes)和鲻形目(Mugiliformes),分别占6.38%和5.32%。鲈形目中又以虾虎鱼科(Gobiidae)为优势类群,含29种(占30.85%)。按生态类群分:海洋洄游鱼类最多,占物种总数的32.98%,其次为海洋偶见鱼类、两侧洄游鱼类,分别占22.34%、17.02%,以虾虎鱼类物种为主的红树林定居鱼类约占11%。本研究表明红树林生态系统是许多海水、淡水和洄游性鱼类在特定生活阶段的重要栖息地和育幼场所。另外,COⅠ条形码技术可有效快捷地鉴定出红树林海域的鱼类。 相似文献
183.
介绍了《江苏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起草目的和立法依据,该管理办法在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土资源部《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基础上,明确、细化和延伸的具体内容,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及该管理办法的主要实施途径等。 相似文献
184.
?????????????????PB2002???о?????????????????PB2002???????????о????????????й????????????????й????????о?????ο???????????й?????????????????????????1??????绮????????????????????????С?????????????????????????????й????????????????????????·???????????黮?????????????????????? 相似文献
185.
分析了南海海盆中部224个站位表层沉积物的常量组分和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这些沉积物与大陆上地壳相比,具有相对贫Si和富Fe、Mg、Na、Ca、Mn的特点,微量元素含量总体与大陆上地壳较为相近。表层沉积物化学组分可以划分为4类组合:硅酸盐碎屑组分、钙质生物碎屑组分、火山碎屑组分和自生矿物组分;硅酸盐碎屑组分和钙质生物碎屑组分占绝对优势,两者含量互为消长,自生矿物和火山碎屑含量较低,仅在局部区域起到相对明显的贡献。南海海盆中部表层沉积物化学组成主要受水深、沉积作用和物质来源3个因素控制;水深和底流搬运作用影响钙质生物碎屑分布,深水海盆碳酸盐溶解作用强烈,海盆中部沉积物钙质生物碎屑含量低,而底流作用则将陆坡区钙质碎屑搬运至海盆边缘区域。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指示,海盆中部沉积物陆源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于西部或西南部,火山碎屑物质可能主要来自于吕宋岛弧火山喷发,并堆积于扩张中心以北和海盆东部区域。 相似文献
186.
187.
188.
长江流域涪江上游以高山峡谷地貌为主,人地矛盾突出,水热条件较好的泥石流灾损土地是山区居民主要的生产生活场所,高效利用灾损土地是山区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野外调查,初步查明目前涪江上游42处泥石流灾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和建筑用地,分别占调查总数的41.5%、32.8%和12.1%。这42处泥石流灾损土地总面积为2.47 km2,可利用面积为2.12 km2(含已利用建筑用地等),占调查总面积的86%,潜在可利用面积较高。选取土壤肥力、水土保持特性及工程地质特性3个因子进行泥石流灾损土地资源化利用评价,得出涪江上游泥石流灾损土地资源化利用模式。评价结果表明,涪江上游泥石流灾损土地可利用潜力主要以中等和较低程度为主,占调查总数的88.09%,因此,涪江上游泥石流灾损土地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另外,本文以涪江上游黄家坝为例,得出4种灾损土地利用模式,即村落聚集优化区模式、现代农业耕作区模式、水土保持缓冲区模式及工民建设潜力区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灾损土地利用建议,为山区土地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9.
190.
通过不同K指数的磁暴对辽宁省磁测点总强度通化值的影响,发现在8个地磁测点,不但干扰幅度不一洋,而且以沈阳台为基准点做的通化值不能完全消除外空场的干扰。磁静日通化值一般不超过1.6nT,而磁暴日通化值可达4.0nT左右。不论磁静日或磁暴日,标准偏差随通化台距离增加而增加,通过加权和五天磁静日方法可提高通化值的精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