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181篇
地质学   348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在南黄海的东南部,有一支较强的高温、高盐水入侵,这一水体通常称为黄海暖流,也有人称之为南黄海高盐水。从环流和水团的结构来看,这一水体来源于济州岛东南的对马暖流,我们则称之为南黄海暖流水。本文试图从水团分析角度研究这一水体的温、盐度分布基本特征。 南黄海暖流水自对马暖流分出后,沿西北方向侵入南黄海,对黄海、渤海、东海的海洋环境有着重大的影响。也更因其高温特征,携带大量热量,对我国沿海地区和朝鲜半岛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它很早就引起了国内外海洋学界的重视。我国曾于六十年代初期对黄海暖流作过研究,但研究海区仅局限于124°E以西海域。 本文引用的海洋观测资料包括中国和南朝鲜在1976-1979年间在南黄海及其东部邻近海区的(双月)调查资料(共计141个测站)。研究海区向东扩至128°E 。  相似文献   
342.
灵山岛港潮汐特征及工程设计水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43.
厦门潘涂对虾养殖垦区水质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年5月-1997年2月对厦门对同安湾潘涂垦区两口虾池及进水渠道的Chl a,COD和DIN,DIP等生态因子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虾池内DIN,DIP含量低于邻近内湾,Chl a和COD高于邻近内湾,池内各生态因子处于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而邻近内湾则呈现较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本文讨论对虾病害与横向感染的相互关系以及台风期间虾池水质管理的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344.
Abstract

Rock drilling is a significant activity widely used in the exploration of marine mineral resources and offshore civil engineering such as marine mining, petroleum and deep-water drill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ze and shape of particles produced during rock drilling influence drilling efficiency and energy consumption. We report a series of drilling experiments on sandstone, limestone and shale to systematically examin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shape and correlate these with original rock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Correlations are established via metrics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verage circularity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Impact breakage and contact abrasion of individual particles during rock drilling are the main mechanisms controlling particle size and shape. Impact breakage is controlled by the structural distribution of mineral phases, while contact abrasion is principally related to the hardness of mineral phases.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s affected by the structural distribution of mineral phases. The average circularity of the drilling particles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hardness of mineral phases.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rock drilling particles is determined by both structural distribution and hardness of mineral phases – with homogeneous structure and low average hardness of the phases reducing the resulting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drilling products.  相似文献   
345.
在东海北部陆架上,济州岛西南,大致以32°00′N,126°00′E海区为中心,自跃层所在深度到海底,夏季有一个较冷水体存在,本文称之为“东海北部底层冷水”(简称北部底层水)。国内外海洋学者,特別是日本学者曾对东海陆架上的冷水作过研究。如日本海洋学者佐原勉认为,东海陆架上的冷水来源于大陆沿岸;深濑茂则将济州岛西南的冷水命名为中部底层水,并确定了它的温、盐度指标,讨论了它的来源。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1976-1977年标准断面资料,以及日本气象厅1963-1975年调查资料,对北部底层水的变化及其成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46.
贻贝养殖,在我国沿海地区已经广泛开展。贻贝人工育苗是解决贻贝养殖苗种的途径之一,尤其在自然苗缺乏的地区,或是为了选择优良品种出发,更有其重要意义。我们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于1972—1974年期间,在胶南县海水养殖场进行了贻贝生产性人工育苗试验。以后又在青岛进行了一些培养条件的研究。通过几年的工作,对于育苗的一些重要环节,尤其对于提高室内水池培养到附着阶段的成活率,和探索下海后掉苗的原因,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人工育苗生产初具规模。现将主要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347.
南黄海和东海“人工水母”投放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4—1986年,作者在南黄海和东海投放大量“人工水母”测量底层流。本文介绍了“人工水母”的投放、回收和漂流概况,根据这一实验结果,参考有关黄、东海海流研究的成果,绘出了调查试验海区的底层流模式。  相似文献   
348.
基于扎根理论研究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发现,园区集群化发展需要园区企业有效利用其显性契约、强化关系契约,提升联合规划、联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河西走廊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水平要运用组织生态学中的内外因视角发现问题,使外因为内因变化提供更好的环境;依照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模型,增强企业根植性、创新性和开放性,强化园区企业契约关系,推动集群向创新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349.
根据可持续旅游理论设计了一组游客行为评价指标,并以此为基础在香港居民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香港居民对内地游客在港旅游行为的认知。结果表明:香港居民对内地游客在港行为的认知比较负面,这有可能会影响到香港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这种以可持续旅游和游客行为为基础的新视角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认知。  相似文献   
350.
正在萌芽段的震积地层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震是经常发生的,是地球节律的一种反映。震积岩一词是Seilacher A(1969)首先提出的,随后欧美学者掀起了研究高潮。Mutti等(1984)认为浊积岩即震浊积岩,可以作为一个事件地层单元进行填图与追索。我国学者宋天锐(1988)最早提出地震-海啸序列,可以作为燕山地区雾连山组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乔秀夫等(1994.1995) 在华北上震旦统一下寒武坑中建立了“碳酸盐岩液化地震序列”与“萨布哈震积序列”并对华北东部同期地层进行了对比与成因地层学研究。笔者(1991.1994)指出扬子西缘的二叠系震积岩由原地相的地震干扰层与异地相的滑来震积层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问被震积不整台面分开 在伸展构造环境下,震积不整合即伸展不整合,它是瞬时间于水下形成的。滑来震积层表现为多旋回的震积序列,其中的化石混积层具有正向有序混积现象,这也与盆地边界正断层多次活动有关。由此,提出“扬子西缘的东吴伸展运动”新认识。将震积岩的研究与构造灾变事件,事件地层学接轨。我国地史上也是一个多震的地区,在我国土地上,完全有可能哺育出现代地层学的一门新分支—— 震积地层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