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9篇
  免费   1165篇
  国内免费   1621篇
测绘学   348篇
大气科学   1373篇
地球物理   1773篇
地质学   3045篇
海洋学   836篇
天文学   307篇
综合类   597篇
自然地理   79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345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327篇
  2018年   347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358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58年   4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高原低涡移出高原的观测事实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郁淑华  高文良 《气象学报》2006,64(3):392-399
应用天气学、统计学原理,结合TRMM资料,分析了1998—2004年5—9月移出高原的低涡的活动特征。结果指出:6—8月是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影响中国东部天气的主要时段,它与高原低涡在高原上的活动特征及西南低涡移出高原特征均不同;移出高原的高原低涡的涡源主要在曲麻莱附近、德格附近,这与高原上产生低涡的涡源不同;移出高原的高原低涡的移动路径多数是随低槽的活动而向东、向东南移动,这与高原低涡在高原上多数是沿切变线移向东北不同,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后,不仅影响中国的范围广,还可能影响到朝鲜半岛、日本;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后涡的强度、性质会有变化,在高原以东活动时间长(≥36 h)的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前多数为暖性低涡,移出高原后多数为斜压性低涡,低涡加强、多数可产生暴雨、大暴雨;高原低涡移出高原后移到海洋上,往往因下垫面不同而变化,出海后都有降水加强、多数位势高度下降的现象;移出高原后的高原低涡因东面海上热带气旋活动而少动,与其南面热带气旋活动相向而行,因季风低压少动而少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62.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断裂类型及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柴西地区油气成藏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我们借助生长断层定性和定量分析,总结出该区断裂在演化上总体可归纳为两个主要形成时期和4种表现形式:早期形成时期(E1+2?N),中生代以来开始活动,多数终止于下油砂山组末(约14.9 Ma); 晚期形成时期(N?Q),上油砂山组开始活动,狮子沟组(约8.2 Ma)以来活动尤为剧烈,持续至今。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限于下或上构造层的生长断层; 贯穿下、上构造层的生长断层和后期断层4类。柴西地区的这种断裂构造特征,与青藏高原的分阶段隆升相对应,控制着该区的油气运移、成藏、保存及改造,对我们在柴西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3.
淡水湖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是全球性的突出水环境问题,尤其是滨岸带严重蓝藻水华堆积甚至造成了水体黑臭、威胁饮用水安全等严重危害,科学评估滨岸带蓝藻水华堆积风险、精准识别蓝藻水华易堆积区域是水环境管理与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研究以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大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巢湖为研究对象,依托流域水文与湖泊水动力模拟、遥...  相似文献   
64.
通过滆湖磷的来源途径(入湖河道、湖区径流、湖面沉降、养殖技饵、底泥释放)和湖体各要素(水体、浮游植物、大型水生植物、鱼类等)中磷迁移过程调查资料的分析,建立了描述磷在上述各要素中迁移过程的数学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在9.9%-18.6%.基本反映了磷的迁移过程及动态变化规律,对该湖磷浓度预测及磷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5.
1 研究目的(Objective) 蔚县盆地为典型的冀西北山间盆地,与阳原盆地仅一山之隔,二者共同组成了广义的"泥河湾盆地",盆地内广泛出露中更新统郝家台组(Qp2h)河-湖相沉积物.相比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古生物化石研究程度较低.20世纪80年代,盆地北部(大南沟一带)出土具有上新世—早更新世面貌的小型哺乳动物化石,近...  相似文献   
66.

植硅体的现代过程研究是恢复古环境的基础,探讨表土植硅体分布及组合特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尤为重要。沿中国东北地区年均温为4 ℃等温线采集70块表土样品,研究了单一温度因素控制下表土植硅体的空间分布规律,以期获得不同类型植硅体对降水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表土样品中植硅体丰富且数量较多,主要有棒型、尖型、块状、扇型、扁平状、短鞍型、帽型、哑铃型、齿型、三棱柱型、导管型、硅质突起、硅化气孔、弓型和多面表皮植硅体;且主要以短细胞、棒型、尖型为主,其平均百分含量之和高达80.77%,块状、扁平状、扇型次之,其他类型的植硅体含量较少。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棒型、三棱柱型、硅质突起、哑铃型和扁平状在大兴安岭、松嫩平原和长白山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棒型、三棱柱型、硅质突起的百分含量与年降水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哑铃型的百分含量与年降水量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总之,年均温为4 ℃等温线上70块表土样品中植硅体类型基本相同,但不同类型植硅体的百分含量存在差异,说明本研究区域内表土植硅体组合特征对降水的响应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67.
利用旋转盘装置结合离子选择电极研究了LiCl、NaCl、KCl在20℃~35℃水中溶解动力学,得到了溶解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68.
中国早期具刺疑源类的演化及生物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崇玉  高林志 《地质学报》1995,69(4):360-371,T002
本文以我国元古代至早寒武世梅树村阶中发现的具刺疑源类化石为基础,结合最近研究的新资料,通过对具刺疑源类化石组合特征、形态对比、微细结构和演经关系的研究,并与国内外资料广泛为对比。探讨了我国早期具刺疑源类的演化阶段、各阶段的组合特征及生物地展学意义,论证了我国早期具刺疑原类的演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9.
Shear wave veloc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layers and applied widely in aseismic engineering. In this paper, 500 drill logging data are used to make a linear interpolation based on 0.01°×0.01°×1m grid. A shallow 3-D shear wav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ianjin coastal area i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d geological background, we selected two typical velocity profiles to try to introduce and explain its relationship to basement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ear wave velocity structure clearly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tratification and lateral inhomogeneity. Furthermore, the difference of the shear wave structure between tectonic elements is clear and the velocity structure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local or border fault in the Quaternary is disturbed or affected significantly. It intuitively shows that the basement structure and fault activity of this region had good control of sedimentation development and strata formation in the Quaternary period which would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on engineering seismic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70.
2017年5月—2019年10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水库——丹江口水库库区水体7个监测位点、0~20 m间4个水层的垂向叶绿素a (Chl.a)浓度与水质因子进行了季度性调查,以期了解不同位点、不同水层Chl.a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各位点营养状态指数(TSI)均为中营养化状态.水体Chl.a浓度具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极高值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营养盐和Chl.a浓度均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入库区具有较高的总磷和氨氮浓度,汉江库区具有最高的Chl.a浓度,源头污染源控制和监测仍然是丹江口水库管理的重中之重.不同位点Chl.a浓度的驱动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汉江入库和大坝区Chl.a浓度分别受到硝态氮和p H的影响,而出水口大坝位点主要受到了水深、水温和氨氮的影响.丹江入库区Chl.a浓度受到了水深、氨氮、总磷和水温的影响,但丹江库区表现出了与其他生态区较大的区别,其Chl.a浓度主要受到水深和有机质输入的影响.因此,对丹江口水库各位点的管理,应该分不同生态区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本研究旨在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持续的生态调度提供基础生态数据支持,为完善水库水源地的有效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