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171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61.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 simulation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rythemal ultraviolet(EUV) correction factors by separating the UV-A and UV-B spectral ranges. The correction factor wa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EUV caused by changing the amou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tinction and scattering materials. The EUV correction factors(CFEUV) for UV-A[CFEUV(A)] and UV-B [CFEUV(B)] were affected by changes in the total ozone, optical depths of aerosol and cloud, and the solar zenith angl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FEUV(A) and CFEUV(B) were also estimated as a function of solar zenith angle, the optical depths of aerosol and cloud, and total ozon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FEUV(A) and CFEUV(B) ranged from-5.0% to 25.0% for aerosols, and from-9.5% to 2.0% for clouds in all simulations for different solar zenith angles and optical depths of aerosol and cloud. The rate of decline of CFEUV per unit optical depth between UV-A and UV-B differed by up to 20% for the same aerosol and cloud conditions. For total ozone, the variation in CFEUV(A) was negligible compared with that in CFEUV(B) because of the effective spectral range of the ozone absorption band. In addition, the sensitivity of the CFEUVs due to changes in surface conditions(i.e., surface albedo and surface altitude) was also estimated by using the model in this study. For changes in surface albedo, the sensitivity of the CFEUVs was 2.9%–4.1% per 0.1 albedo change,depending on the amount of aerosols or clouds. For changes in surface altitude, the sensitivity of CFEUV(B) was twice that of CFEUV(A), because the Rayleigh optical depth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shorter wavelengths.  相似文献   
462.
讨论了在上部稳定层覆盖的不稳定大气边界层中,二维地形扰动所引起的上层波动以及扰动速度的动量通量输送,表明在大气低层层结不稳定时,波动仍可能在大气动量平衡中起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63.
氩-氩定年法国际标准物质BSP-1角闪石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BSP-1角闪石选自中国吉林省桦甸县老牛沟的角闪石岩。~(40)Ar-~(39)Ar分析和均匀性检查表明:此角闪石结晶以后未受过热扰动,~(40)Ar~*保存性好,谱线平坦,K/Ca和Cl/K比值稳定。定值结果显示,在置信概率为0.95时,~(40)Ar~*和K含量的相对偏差均<5‰,是目前最理想的Ar-Ar和K-Ar法国际标准物质,可供全世界Ar-Ar实验室使用80年以上。  相似文献   
464.
滇西金满脉状铜矿床的40Ar-39Ar快中子活化年龄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满铜矿床是滇西兰坪——思茅盆地中-新生代砂页岩中相当典型的脉状矿床。关于该矿床的成矿时代,多年来一直沿用铅同位素模式年龄,缺乏更为可靠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因而对该矿床乃至盆地内同类矿床成矿作用的认识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探讨该矿床的形成时代,作者选取含铜石英脉状矿石中的石英进行40Ar-39Ar快中子活化年龄分析。  相似文献   
465.
应用扩散理论模型模拟吸附扩散过程,根据四种煤级煤样的平衡水和注水等温吸附实验数据计算吸附扩散系数,研究吸附扩散的规律。研究表明:煤的孔隙结构是影响煤吸附扩散过程的主要因素。液态水对煤的润湿性随煤级增高而降低,对吸附扩散过程的影响逐渐减小,大孔和中孔发育的煤扩散速率较快,扩散系数高,过渡孔和微孔发育的煤相对扩散速率较慢,扩散系数低。  相似文献   
466.
以沁水盆地南部区块煤层气生产井的工程、测试、监测数据为依据,对影响煤层气井产能的储层生产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优化储层生产控制、提高煤层气井产能的工程措施,重点研究了水力压裂工艺施工参数与煤层气井产能的关系,提出了有利于提高煤层气井产能的水力压裂工艺施工参数。结果表明:合理控制钻井液的密度与粘度,可提高煤层气井的产能;煤层气井的产能与固井工艺中的水泥浆密度与用量呈现负相关关系;水力压裂采用变砂比、控制压裂液、变排量等施工工艺和优化的工艺参数值可有效提高煤层气井气产量。  相似文献   
467.
在介绍体积法等温吸附实验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平衡水煤样等温吸附实验方法,重点探讨了煤的注水实验和注水煤样的等温吸附实验技术,讨论了等温吸附实验结果的信息提取和意义。研究表明:液态水对煤基质吸附气体有显著影响,作用机理与甲烷气体同时运动于气液界面和固气界面之间有关。  相似文献   
468.
木兰山—张八岭蓝片岩带岩石学和岩石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隆康 《地球科学》1991,16(4):361-368
  相似文献   
469.
470.
铀矿勘查中,实施地表探矿工程来揭示区内地质及矿化现象是一个行之有效且常用的方法,其矿化成果信息主要由放射性测量成果图件展现,目前主要靠手工素描完成,但存在费时且图件不美观等问题。因此,笔者提出了自动化成图的构想,开发了一款辅助软件来对放射性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将多参数坐标转换为标准坐标格式,支持Surfer软件数据网格化处理和Mapgis软件输出成果图件,实现自动化成图。经大量地表工程验证,证实辅助软件输出数据准确、可靠,通过Surfer、Mapgis软件实现了放射性测量数据自动化成图。此方法可取代传统手工素描绘图和Mapgis软件矢量化成图等耗时的步骤,将为放射性编录工作带来极大便利,进一步提升成果图件的标准化,提高物探编录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