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2篇
  免费   903篇
  国内免费   1198篇
测绘学   322篇
大气科学   1233篇
地球物理   1968篇
地质学   4218篇
海洋学   898篇
天文学   815篇
综合类   433篇
自然地理   55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437篇
  2017年   445篇
  2016年   486篇
  2015年   353篇
  2014年   490篇
  2013年   575篇
  2012年   548篇
  2011年   591篇
  2010年   576篇
  2009年   512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461篇
  2006年   393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308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207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8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The statistical dependence of τ/(DM)2 (the ratio of the broadening of a pulsar pulse due to scattering in the interstellar medium to the square of the pulsar’s dispersion measure) on the pulsar’s dispersionmeasure, Galactic coordinates, age, and the angular distance to the nearest supernova remnant are studied. This parameter describes the relative level of electron density fluctuations in the turbulent interstellar plasma. It is shown that the interstellar plasma turbulence level is three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in the spiral arms of the Galaxy than outside the arms. The plasma turbulence level is approximately an order of magnitude higher in the Galactic arms, in regions within ?0.3° of supernova remnants, than outside these regions. We conclude that the source of energy for the turbulence in the Galactic arms is supernova explosions in the denser medium there.  相似文献   
107.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持,结合在线监测技术,在VB环境下利用MapObjects控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污水管网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对污染源排污状况及污水管网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是城市污水管网运行管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8.
近海型含煤岩系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层序地层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方法学科,并在聚煤作用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作者就近海型含煤岩系沉积学研究历史以及煤系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及有关问题进行探讨,认为近海环境的聚煤作用实际上是海平面(基准面)上升过程中发生的,同时提出煤层厚度受泥炭堆积速率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的控制:靠陆一侧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中,厚煤层主要出现在最大海泛面位置;而靠海一侧障壁-潟湖或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中,厚煤层主要出现在初始海泛面的位置;但就整个三级复合层序来说,层序中厚度最大、分布最广的煤层主要分布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最大的最大海泛面附近的位置。对于中国晚古生代近海型煤系中常见的“根土岩-煤-石灰岩”序列,聚煤作用发生于海相石灰岩“滞后时段”,即在海侵之后、海相石灰岩层真正沉积下来之前的时段,这一时段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平衡,有利于聚煤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岩心观察和单井相分析,结合沉积背景资料,认为留西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亚相为主,主要发育辫状分流河道、越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微相。根据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本区沙三上亚段为一完整的三级层序,可划分为低位、湖侵和高位3个体系域,分别对应于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绘制了每个沉积阶段的沉积相图,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形成的北高南低的构造背景与辫状河三角洲近东西向展布的砂体形态相互配置,加之良好的油源供给,为后期成藏创造了条件。沙三上亚段沉积早期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与沉积中期发育的烃源岩形成了十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具有优越的隐蔽油藏发育条件。总结了该区隐蔽油藏成藏的4种模式,确定留西地区中南部沙三上亚段沉积早期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下一步隐蔽油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10.
四川宝鼎盆地晚三叠世层序地层与聚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层序地层学的有关理论、方法,对位于扬子地块西缘、四川攀枝花地区的宝鼎盆地的含煤岩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与聚煤作用研究。在主要含煤段大荞地组发育12个层序界面和11个四级层序,其中在40#煤层以上地层发育层序Ⅳ到层序Ⅺ等8个四级层序。伴随着宝鼎盆地由断陷盆地(大荞地组沉积时期)向大型拗陷盆地(宝鼎组沉积时期)演化,盆地基底沉降速率减小,可容空间增加速率降低,聚煤作用在垂向上先增强再减弱。断陷盆地发育早期,聚煤作用较弱;断陷盆地发展中期(层序Ⅳ-层序Ⅷ),主要煤层多发育于低位体系域、初始湖泛面附近和高位体系域中晚期,平面上聚煤中心位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中等的三角洲平原相带;至盆地发展晚期(层序Ⅸ-层序Ⅺ),主要煤层的发育位置逐渐向四级层序最大湖泛面靠近,平面上聚煤中心向可容空间增加速率最大的盆地沉积中心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