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3篇 |
免费 | 338篇 |
国内免费 | 37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4篇 |
大气科学 | 272篇 |
地球物理 | 462篇 |
地质学 | 959篇 |
海洋学 | 188篇 |
天文学 | 59篇 |
综合类 | 185篇 |
自然地理 | 2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74篇 |
2021年 | 95篇 |
2020年 | 100篇 |
2019年 | 79篇 |
2018年 | 103篇 |
2017年 | 82篇 |
2016年 | 121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112篇 |
2013年 | 122篇 |
2012年 | 103篇 |
2011年 | 111篇 |
2010年 | 95篇 |
2009年 | 88篇 |
2008年 | 81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72篇 |
2002年 | 95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08年1月河南低温雨雪天气的中期环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1月中下旬河南省出现的低温雨雪天气的特征、大尺度环流形势以及高低层大气的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2008年1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偏北,有利于西南暖湿气流沿副高边缘向北输送,影响河南;东亚地区500 hPa高度距平东西部差距显著,标志着亚洲中纬度地区槽脊加强,环流经向度加大;东亚有较强冷空气活动,东亚从36候850 hPa明显的经向风负距平,也反映该时段冷空气活动较强.分析结果还显示,河南省冬季的持续低温雨雪天气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的建立和维持有紧密联系:从乌拉尔山阻高的建立、维持到河南省低温雨雪天气的开始,从乌拉尔山阻高的崩溃到河南省雨雪天气的结束,中间的时间间隔约为510天.因此,乌拉尔山阻高的建立、维持和崩溃,对河南省低温雨雪天气的开始和结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粤西地区生态条件和北运辣椒的栽培特点,进行辣椒引种适应性研究。经品比试验筛选出的新品种“洪杂3号”.较对照“保椒”增产30%以上哈方差分析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播种.产量可达46845~74100kg·hm-2。 相似文献
13.
系统梳理了节点-场所模型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模型分析枢纽地区节点与场所发展特点、探究枢纽地区类型特点、预测枢纽地区发展潜力等方面。基于高速交通网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出未来节点-场所模型应用研究的重点方向:开展不同类型交通枢纽地区节点功能和场所功能的协同作用研究,探索旅游地空间节点功能和场所功能的平衡发展路径,探究不同要素流网络中节点城市的节点和场所协同发展,揭示节点-场所模型视域下地域空间演化的特征与规律,构建跨学科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体系。通过加强节点-场所模型的应用研究,有利于优化地域空间结构,提升地域空间功能,丰富地域空间发展的理论研究,对制定地域空间发展规划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南陆缘大地水准面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我国东南地区11822个重力数据、30″×30″数值地形模型和WDM94重力位模型,以Stokes理论为基础,采用低通滤波方法处理远区影响,计算了中国东南陆缘2.5′×2.5′格网重力大地水准面,其结果与福建、山东的GPS水准相比较,精度分别为±0.124m和±0.062m。 相似文献
15.
16.
17.
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到桥梁挠度变形测量。针对桥底面点云的具体特点,采用点云拟合计算方法和重心计算方法,分别获取不同荷载情况下的桥底挠度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确定其变形测量精度,验证了该技术在桥梁挠度变形测量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19.
0.7Ma以来的念青唐古拉山脉隆升过程——来自冰川剥蚀作用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念青唐古拉山冰碛地层划分及冰碛物同位素测年,发现最早一期冰碛物形成于0.7~0.6MaBP,指示自中更新世以来念青唐古拉山脉开始隆升,主峰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冰川剥蚀作用,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冰碛高平台;0.2~0.14MaBP念青唐古拉山又快速隆升,并堆积了刚刚伸出各大沟谷口的高侧碛;0.07~0.03MaBP念青唐古拉山再次小规模隆起,形成各大沟谷内的侧碛和终碛垄;0.01Ma BP还有小规模冰川活动。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的冰川剥蚀作用反映出的山脉隆升过程,可较好地与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相对比,它应是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