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7篇
  免费   400篇
  国内免费   603篇
测绘学   126篇
大气科学   447篇
地球物理   713篇
地质学   1375篇
海洋学   247篇
天文学   92篇
综合类   247篇
自然地理   27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1.
总结了气候变率和近年来气候变化对20世纪欧洲植物物候的影响。针对近年来气候变化,物候学主要有两个功能:第一,它能定量揭示气候变化对自然的影响,同时实证全球气候变化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第二,长期物候数据为20世纪温度及其变化重建提供依据。过去30~50a,温度驱动的植物物候变化最明显的是开春提早。在北半球中高纬度观测发现开春平均提早2.5d/10a。秋季各种物候变化不如春季那样明显,并且也不能与气候因子联系起来。春、夏季起始日的时空变率及其变化主要与区域和局地温度有关。本文讨论了生长季和其他物候阶段的温度响应,以及它们与北大西洋涛动(NAO)的关系。这些结果说明了气候系统中生物化学循环和陆地相互作用的主要反馈:  相似文献   
412.
论述了南昌市城市暴雨积水仿真系统的数学原理和开发成果,并应用实况降水对该系统的模拟精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大多数(62.6%)模拟计算结果的绝对误差在10 cm以内,只有极少数(2.4%)实际积水与模拟结果的误差超过30 cm。暴雨积水等级试验结果表明,中度以上暴雨积水地段的预报准确率达98%,轻度积水和无积水地段的预报准确率达92%。总体来看,暴雨积水趋势(等级)预报基本准确,定量(积水深度)预报有误差,平均相对误差为6%,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况基本相符。通过人工给定不同强度的雨量来模拟南昌市两个重点积水地段的积水过程,得到结论:当降水强度达到20 mm/h时,开始产生积水,降水强度超过30 mm/h时将产生严重积水;两个积水点因排水条件不一样,退水时间差异较大。排水条件差的地段,中—大雨需要15 h退完,暴雨需要24 h以上才能退完;在不同降水强度和排水条件下,最大积水深度出现的时间有明显区别;在暴雨情况下,绝大部分(76%)积水点的最大积水深度出现在2~3 h内。此外,讨论了模拟误差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13.
介绍了基于互联网的IP VPN技术的软件实现方式,并结合地市级气象网络的基本情况,探讨了IPVPN的使用。  相似文献   
414.
一次冷锋南侧对流性暴雨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洁  吴静  曹晓岗  陈云辉 《气象》2009,35(11):39-4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资料、卫星、雷达和地面加密观测等资料,对2008年5月27-28日江西北部一次冷锋南侧(冷锋前)对流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对流性暴雨出现在冷锋前的主要原因是:各层槽线位置近于垂直,锋面陡峭,并出现前倾槽结构;冷锋前低层暖湿气流异常强盛,下暖湿上干冷使对流不稳定能量增强;当冷锋移近、气旋波发展东移和低空急流加强,触发了冷锋前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2)本次暴雨具有明显中小尺度特征,共有4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沿地面冷锋南侧发展东移,850 hPa的中尺度辐合线、地面中低压和中尺度辐合线、云顶亮温低值区、强回波区及雷达速度图上逆风区等均揭示中小尺度扰动系统存在,且中小尺度扰动系统与暴雨雨团对应很好.  相似文献   
415.
416.
三种非线性回归逐时气温预报比较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ECMWF和T639的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数值预报场构造预报因子,基于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构造函数的非线性方法,预报地面逐时气温。试验结果显示,在单个方法预报误差较大时,3种方法的偏差订正集成方法更利于减小误差,通过偏差订正,3种非线性方法预报效果良好,平均绝对误差减小了0.5 ℃。在近1年独立样本的预报检验中,集成方法、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构造函数预报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5 ℃、1.7 ℃、1.8 ℃和1.4 ℃,总体上构造函数预报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417.
We assess the impact of improved ocean initial conditions for predicting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and Indian Ocean dipole (IOD) using the Bureau of Meteorology’s Predictive Ocean Atmosphere Model for Australia (POAMA) coupled seasonal prediction model for the period 1982–2006. The new ocean initial conditions are provided by an ensemble-based analysis system that assimilates subsurface temperatures and salinity and which is a clear improvement over the previous optimal interpolation system which used static error covariances and was univariate (temperature only). Hindcasts using the new ocean initial conditions have better skill at predicting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variations associated with ENSO than do the hindcasts initialized with the old ocean analyses. The improvement derives from better prediction of subsurface temperatures and the largest improvements come during ENSO–IOD neutral years. We show that improved prediction of the Niño3.4 SST index derives from improved initial depiction of the thermocline and halocline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but as lead time increases the improved depiction of the initial salinity field in the western Pacific become more important. Improved ocean initial conditions do not translate into improved skill for predicting the IOD but we do see an improvement in the prediction of subsurface temperatures in the Indian Ocean (IO). This result reflects that the coupling between subsurface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variations is weaker in the IO than in the Pacific, but coupled model errors may also be limiting predictive skill in the IO.  相似文献   
418.
发射机触发放大器主要为调制器中SCR开关管提供放电触发脉冲,同时兼具调制组件的保护功能。发射机触发器芯片级故障诊断流程将触发器故障定位到芯片级,大大降低了触发器故障维修成本,同时为雷达测试平台中触发器故障自动诊断建模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发射机触发器信号流程基础上,依据发射机触发器关键点波形或关键点电平,通过触发器故障树图了解故障因果关系,研究出规范化的触发器芯片级故障诊断流程。列举了依据触发器芯片级故障诊断流程,修复了由于单稳态触发器无触发信号输出,导致无-200V放电触发信号的单稳态触发器故障个例。结果表明:芯片级触发器故障诊断流程可以快速定位发射机触发器故障点到最小可更换芯片。具有操作方法简洁、诊断思路清晰、操作规范,基层雷达站技术人员容易掌握的特点,可有效提高新一代天气雷达技术保障水平,保证雷达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19.
目前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广泛使用的1695~1710 MHz频段被2015年世界无线电大会考虑作为国际移动通信(IMT)系统新增划分的候选频段。为了保护气象卫星的频谱资源并了解气象卫星和IMT系统用户端的同频共用干扰情况,本文阐述了风云气象卫星地球站和IMT系统用户终端在1695~1710 MHz频段的特性参数,建立了IMT用户终端的干扰模型,分别仿真分析了潜在的IMT用户端对太阳同步轨道和静止轨道风云气象卫星地面接收链路的干扰,结果表明:工作在1695~1710 MHz频段的IMT用户端对静止和极轨卫星地球站的保护隔离距离至少分别是46km和61km。由于我国布设了大量该频段的气象卫星数据国家级站和省级用户接收站,且移动终端随机移动的特点,这两种业务实际运行中无法兼容共用1695~1710 MHz频段。  相似文献   
420.
风云三号降水测量雷达技术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云三号降水测量卫星主要用于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强降水的监测,并提供全球中低纬度地区降水的结构信息。降水三维结构的准确测量是通过风云三号降水测量卫星的核心载荷——双频降水测量雷达实现的。首先介绍了风云三号降水测量雷达的主要任务与探测能力要求,然后通过仿真技术对降水测量雷达距离分辨率、水平分辨率、扫描角度、天线旁瓣电平、测量精度、波束匹配精度等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利用于2010年开展的降水测量雷达样机航空校飞试验评估验证了降水测量雷达的各项功能和主要性能参数。结果表明,风云三号降水测量雷达整体降水探测性能与全球降水测量卫星的双频降水雷达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