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36篇 |
免费 | 3447篇 |
国内免费 | 554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283篇 |
大气科学 | 2343篇 |
地球物理 | 2613篇 |
地质学 | 9281篇 |
海洋学 | 3424篇 |
天文学 | 134篇 |
综合类 | 1246篇 |
自然地理 | 17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2篇 |
2023年 | 521篇 |
2022年 | 944篇 |
2021年 | 1201篇 |
2020年 | 978篇 |
2019年 | 1088篇 |
2018年 | 1035篇 |
2017年 | 945篇 |
2016年 | 965篇 |
2015年 | 1095篇 |
2014年 | 1033篇 |
2013年 | 1248篇 |
2012年 | 1338篇 |
2011年 | 1296篇 |
2010年 | 1233篇 |
2009年 | 1152篇 |
2008年 | 1161篇 |
2007年 | 1101篇 |
2006年 | 970篇 |
2005年 | 777篇 |
2004年 | 605篇 |
2003年 | 366篇 |
2002年 | 405篇 |
2001年 | 383篇 |
2000年 | 341篇 |
1999年 | 185篇 |
1998年 | 91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3篇 |
1983年 | 8篇 |
1981年 | 7篇 |
1979年 | 6篇 |
1976年 | 5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54年 | 7篇 |
1933年 | 3篇 |
1925年 | 4篇 |
192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81.
半参数回归与模型精化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就一般情况给出了半参数平差的算法,并结合一种特定的情况,讨论了正规化矩阵半正定时的计算方法,给出了相应的公式。最后构造了一个模拟的平差问题,对半参数法和最小二乘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表明,半参数法能够发现并识别模型误差或观测值中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82.
用极大似然法估计一元 p_范分布参数σ。在 μ、p已知的条件下 ,得出 ^σp 是σp 的无偏估计及 npλp·^σpσp服从 χp 分布 ,进而给出方差的假设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83.
IP网络技术的现状及其多媒体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IP网络的现状、实现方式以及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若干技术和应用。 相似文献
84.
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含煤段中发育有油页岩、煤、碳质泥岩和泥岩等富有机质细粒沉积.为了研究其沉积有机相的类型及煤和油页岩形成的控制因素,本文通过岩心观察、工业分析结合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等方法将含煤段细粒沉积物划分为了类型A(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B(三角洲前缘-浅湖沉积环境)、C1(湖沼非油页岩亚相)及C2(湖沼油页岩亚相)四种类型,其中类型C1沉积物中发育煤,类型C2中发育油页岩,且煤较油页岩具有更高的含油率、水分、挥发分以及发热量值.有机质类型特征方面,沉积有机相类型A、B及C1沉积物有机质类型均为Ⅱ2-Ⅲ型、有机质来源均以陆源和混合来源两种有机质来源为主,而类型C2中主要为Ⅱ2型,以混合有机质来源为主;类型A及C2其沉积物有机质均处于未成熟阶段,而类型B和C1中有机质均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有机质保存条件方面,类型A沉积物主要形成于缺氧的淡水环境,类型B主要形成于贫氧-缺氧的淡水-半咸水环境,类型C1形成于贫氧-缺氧的淡水-半咸水环境,而类型C2则主要形成于缺氧的淡水-半咸水环境.其中类型B较类型A,类型C2较类型C1,其沉积物均形成于更为还原且盐度更高的水体环境中.石门沟组含煤段是煤和油页岩的形成层位,稳定的沉积环境、丰富的湖泊有机质来源、良好的保存条件及较少的陆源碎屑的稀释共同促进了类型C2中油页岩的形成,而丰富的陆源植物供给及良好的保存条件则促进了类型C1中煤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85.
根据长江路三期软土路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道路工程的施工特征,分析与探讨了适用于道路工程中深层搅拌桩质量的检测方法和桩身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此道路工程中深层搅拌桩质量的检测,总结出了适合道路工程的,轻便触探结合钻探取心的,快捷、方便、可靠、经济合理的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6.
87.
88.
89.
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短期东西向移动的热力强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 1 000~10 hPa 2.5 °×2.5 °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2003年6月22—25日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下同)短期东西进退的热力强迫过程,并探讨了相应机制。结果表明:东风带扰动附近非绝热效应分布和强度的变化影响着西太副高东西向的运动;西太副高短期东西向移动有趋“冷”的趋势,即西太副高向非绝热加热减弱或者非绝热冷却增强方向移动;在西太副高突然东退前后,东风带扰动东、西侧的非绝热加热效应出现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东风带扰动东侧非绝热冷却效应增强和东风带扰动西侧非绝热冷却效应减弱东退的特征,而且在对流层300 hPa高度附近表现最为明显;在非绝热加热效应影响因子中,垂直输送项最为重要,其次为局地变化项,水平平流效应最不显著,因此,垂直输送作用和局地变化作用引起的非绝热效应的变化是影响西太副高突然东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0.
文章以康滇地轴典型热液型铀矿——大田铀矿床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围岩、构造蚀变带脉岩中的锆石和矿石晶质铀矿U-Pb法定年,以及年代学特征研究,获得如下认识:1)大田地区混合岩的原岩形成于晚元古代早期之前(900Ma);2)混合岩化作用发生于840~900Ma;3)铀矿区F3碱性构造蚀变岩带形成于混合岩化晚期(820~840Ma);4)大田铀矿床的成矿年龄为777Ma左右。因此笔者认为,康滇地轴的形成与发展、包括铀在内的成矿作用,是与罗迪尼亚大陆的形成及裂解演化所导致的构造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大田地区的构造演化对铀成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