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32篇
  免费   3704篇
  国内免费   5439篇
测绘学   2348篇
大气科学   2299篇
地球物理   2778篇
地质学   9317篇
海洋学   3430篇
天文学   194篇
综合类   1332篇
自然地理   1877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339篇
  2022年   947篇
  2021年   1177篇
  2020年   962篇
  2019年   1159篇
  2018年   1087篇
  2017年   950篇
  2016年   986篇
  2015年   1137篇
  2014年   1039篇
  2013年   1265篇
  2012年   1385篇
  2011年   1341篇
  2010年   1298篇
  2009年   1171篇
  2008年   1209篇
  2007年   1136篇
  2006年   985篇
  2005年   815篇
  2004年   636篇
  2003年   395篇
  2002年   442篇
  2001年   405篇
  2000年   351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7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7篇
  1933年   3篇
  1925年   4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海沧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厦门海沧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重矿物(0.063~0.125mm粒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粒级的重矿物共计49种,其优势和特征矿物为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绿帘石、铁铁矿、角闪石、锆石、红柱石等;重矿物的平均质量分数为9.56%;根据重矿物的分布和含量,并结合主要标志矿物的颗粒百分含量和分布特征,将该海域划分为5个矿物组合区,根据各区的矿物组合类型分析了该海域的物质来源及影响重矿物分布和组合的因素,进而探讨了九龙江河口湾和厦门西港海湾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62.
西太平洋暖池变异及其对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热带太平洋上层XBT温度资料,分析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区(0°~16°N,125°~145°E)上层海洋的变化特征以及与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西太平洋暖池区的垂向温度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尤其在次表层(120~200m)的变化最为明显.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次表层冷暖信号明显早于西太平洋次表层的海温异常.分析发现,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海温异常是导致整个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变异的关键区,当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次表层冷暖信号加强时,3~4个月后西太平洋海温场出现大范围的冷暖异常.  相似文献   
63.
东太平洋地区DSDP573孔始新世末期的微玻璃陨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研究 DSDP5 73孔的岩心样品 ,首次在该孔始新世与渐新世的界线地层含金属粘土层中发现了微玻璃陨石 ,且主要富集在其底部。一个样品 (5 g)中最多可达 12粒。这些微玻璃陨石主要呈球形、椭球形。用电子探针测试了其化学成分 ,Si O2 含量为 2 9.6 4%~ 5 8.93%,Al2 O3 为 3.42 %~ 2 0 .96 %,Fe O为 9.98%~ 2 9.5 5 %,Mg O为 4.32 %~ 16 .0 5 %,Ir为 0 .0 6 %~ 0 .81%。总体来说 ,微玻璃陨石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 ,可能与靶岩的成分变化较大有关。始新世末期北美微玻璃陨石场的展布方向约为 2 5 0°,这与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改变所需要的矢量变化(2 45°)仅相差 5°,推测很可能是始新世末期陨星的撞击引起了太平洋板块在该时期的运动方向由 NNW突然变为NWW。  相似文献   
64.
浙江宁波地区第四纪自然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纪自然环境的变迁,作为地球环境演変过程的最新一幕,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第四纪地质和海岸演化进行了研究,通过沉积物中孢粉和微体古生物等资料,对古气候及植被变化、海陆变迁等自然环境演变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宁波地区的研究是其中的一部分。 宁波滨海平原,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面积仅850平方公里。本区的第四纪地质调查主要是由浙江省地质局等有关单位进行的。我们利用浙江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提供的钻探岩芯祥品,作了孢粉、微体古生物、软体动物化石分析,并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C14实验室,作了部分样品的测年。本文总结已获得的资料,提出宁波地区第四纪自然环境演变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65.
壳聚糖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1株产壳聚糖酶能力较强的菌株OU01,并对OU01进行了16S rDNA序列、形态及生理生化鉴定分析。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属于微杆菌属;该菌的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与Microbacteriumsp.的相似性最高;因此将其初步鉴定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同时对该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该菌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g/L):chitosan 10,(NH4)2SO420,MgSO4.7H2O 1.3,K2HPO4.3H2O 1.4,Glucose 1,Yeast extract 3,NaCl 5,起始pH=6.30。最适发酵温度为30℃,最佳发酵时间为96 h,在上述最优条件下,该菌株产酶达到118 U/mL。Microbacteri-umsp.OU01菌株为壳聚糖酶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66.
陈燕  孙晨 《海洋科学》2020,44(6):148-151
富含半胱氨酸肠蛋白是一种含双锌指结构的小分子蛋白,其在锌离子转运、个体发育、免疫防御以及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者主要对富含半胱氨酸肠蛋白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发育和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概述,并指出其相关作用机制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7.
孙孚  张书文 《海洋与湖沼》2001,32(5):547-550
首次将列率谱分析的方法引入到随机海浪的研究。根据不同环境条件下实验室资料,对列率谱与频率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列率频对频率谱高频部分有明显改善,特别对二倍频含能段的分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另外,列率谱具有计算速度快、简单易行、分辨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8.
Two-dimensional non-linear hydrodynamical equations are solved by using perturbation method and treating slopping beaches as bottom boundary conditions so that a kind of solution for nonlinear progressing waves is obtained. The first order of approximation is the same potential function as used by Biesel, and the second order is calculated numerically. Based on the solution, wave characteristics before breaking, especially the wave set-down, are discussed. It turns out that for the whole course of waves propagating from deep to shallow waters the theory proposed in this paper has a wider valid range of application than others.  相似文献   
69.
拟小孔苔虫属Microporella和斑孔苔虫属Fenestrulina均隶于唇口目Cheilostomida有囊亚目Ascophorina皮壳次目 Lepraliomorpha裂孔超科Schizoporelloidea拟小孔苔虫科Microporellidae。这两个属的主要区别在于:拟小孔苔虫属具有鸟头体,而斑孔苔虫属无鸟头体。我们在研究中国沿岸水域养殖贝类及其养殖笼网的污损苔虫时发现,中国一些学者以前所报道的“纤毛拟小孔苔虫”并非 Pallas(1766)所鉴定的种,而是包括不同于纤毛拟小孔苔虫Microporella ciliata Pallas,1766的5个不同的独立种,即本文所描述的拟小孔苔虫属的5个新种:空穴拟小孔苔虫 Microporella vacuatus sp.nov.、小筛网拟小孔苔虫Microporella cribellata sp.nov.、无齿拟小孔苔虫Microporella inermis sp.nov.、异北方拟小孔苔虫 Microporella antiborealis sp.nov.和项链拟小孔苔虫 Microporella monilifera sp.nov.。这5个新种与纤毛拟小孔苔虫的主要区别是:5新种的口刺为2~6根,除无齿拟小孔苔虫的口上卵胞仅具一列边缘孔外,其他4新种卵胞前表面还有分散的穿孔;而纤毛拟小孔苔虫的口刺为6根,口上卵胞细颗粒状,无穿孔。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前人所定名为“马氏斑孔苔虫”的种并非 Audouin(1826)所描述的种,而是4种不同于马氏斑孔苔虫 Fenestrulina mallusii Audouin,1826的独立种,其中两种不属于污损苔虫的范畴,另外的两种即本文所描述的斑孔苔虫属的两新种,即中华斑孔苔虫Fenestrulina Sinica sp.nov.和东方斑孔苔虫Fenestrulina orientalis sp.nov.。这两个新种与马氏斑孔苔虫的主要区别在于:两新种口刺均为4~6根,受孕个虫有2根裸露的口刺;而马氏斑孔苔虫的口刺为2~3根,受孕个虫无裸露的口刺。  相似文献   
70.
2000年笔者在日照市水产研究所利用1450m^3水进行梭子蟹全人工工厂化育苗生产,共出Ⅱ-Ⅲ期幼蟹512.7万只,创造了出苗量为3500只/m^3,总产值为15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同时对幼体培育的密度进行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从Z1至M期幼体培育密度10-15万/m^3为宜,M期以后密度以0.8-1.5万/m^3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