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32篇 |
免费 | 1251篇 |
国内免费 | 69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12篇 |
大气科学 | 312篇 |
地球物理 | 655篇 |
地质学 | 1866篇 |
海洋学 | 623篇 |
天文学 | 40篇 |
综合类 | 250篇 |
自然地理 | 41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121篇 |
2023年 | 112篇 |
2022年 | 176篇 |
2021年 | 237篇 |
2020年 | 198篇 |
2019年 | 216篇 |
2018年 | 180篇 |
2017年 | 150篇 |
2016年 | 152篇 |
2015年 | 204篇 |
2014年 | 197篇 |
2013年 | 274篇 |
2012年 | 219篇 |
2011年 | 225篇 |
2010年 | 207篇 |
2009年 | 237篇 |
2008年 | 244篇 |
2007年 | 230篇 |
2006年 | 210篇 |
2005年 | 191篇 |
2004年 | 132篇 |
2003年 | 80篇 |
2002年 | 111篇 |
2001年 | 113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57年 | 3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福建锦城187Ma花岗岩的发现——对华南沿海早侏罗世构造演化的制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对福建沿海福清地区的锦城花岗岩和牛头尾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Hf同位素分析.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锦城花岗岩的年龄为187±1Ma,为福建沿海首次发现的早侏罗世岩浆活动;牛头尾花岗岩形成时代为130±1Ma,代表燕山晚期(白垩纪)的一期岩浆活动.锦城花岗岩具有高5iO2、偏碱、高Fe2OT3等特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高Rb/Sr( 1.31 ~ 1.93)比值及低Rb/Ba(0.26 ~0.29)、Eu/Eu*(0.30 ~0.56)、La/Yb(5.69 ~ 18.39),Sr/Y(2.24 ~2.29)比值,为典型的Ⅰ型花岗岩,且具有火山孤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很可能形成于与俯冲相关的构造背景.牛头尾花岗岩相比锦城花岗岩低SiO2,贫钾,而富镁、钙,属于花岗闪长岩.其更亏损Nb、Ta及富集Ba、Sr,具较低Rb/Sr(0.27)、Rb/Ba(0.09)比值和较高的Eu/Eu*(0.98)、La/Yb( 16.87),Sr/Y( 19.08)比值,同样为具有弧特征的钙碱性Ⅰ型花岗岩,也形成于与大洋俯冲有关的构造背景.锦城花岗岩和年头尾花岗闪长岩具有相似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分别为2.18~4.73和1.25 ~4.15,tDMC均为~ 1.0Ga,表明二者起源于相同的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结合已有的资料,本次研究发现锦城花岗岩与南岭地区同时代岩浆岩( 194 ~ 172Ma)在成因上有密切的联系,暗示古太平洋板决的俯冲很可能自早侏罗世开始.这样,华南古特提斯构造域向古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很可能发生在早侏罗世之前,大致在205 ~ 190Ma期间. 相似文献
62.
Evolution from Oceanic Subduction to Continental Collision: a Case Study from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Based on Geochem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Data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SONG SHUGUANG; ZHANG LIFEI; NIU YAOLING; SU LI; SONG BIAO; LIU DUNYI 《Journal of Petrology》2006,47(3):435-455
Two apparently distinct, sub-parallel, paleo-subduction zonescan be recognized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the North Qilian Suture Zone (oceanic-type) with ophioliticmélanges and high-pressure eclogites and blueschistsin the north, and the North Qaidam Belt (continental-type) inthe south, an ultrahigh-pressure (UHP) metamorphic terrane comprisingpelitic and granitic gneisses, eclogites and garnet peridotites.Eclogites from both belts have protoliths broadly similar tomid-ocean ridge basalts (MORB) or oceanic island basalts (OIB)in composition with overlapping metamorphic ages (480440Ma, with weighted mean ages of 464 ± 6 Ma for North Qilianand 457 ± 7 Ma for North Qaidam), determined by zirconUPb sensitive high-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dating.Coesite-bearing zircon grains in pelitic gneisses from the NorthQaidam UHP Belt yield a peak metamorphic age of 423 ±6 Ma, 40 Myr younger than the age of eclogite formation, anda retrograde age of 403 ± 9 Ma. These data, combinedwith regional relationships, allow us to infer that these twoparallel belts may represent an evolutionary sequence from oceanicsubduction to continental collision, and continental underthrusting,to final exhumation. The QilianQaidam Craton was probablya fragment of the Rodinia supercontinent with a passive marginand extended oceanic lithosphere in the north, which was subductedbeneath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o depths >100 km at c. 423Ma and exhumed at c. 403 Ma (zircon rim ages in pelitic gneiss). KEY WORDS: HP and UHP rocks; subduction belts; zircon SHRIMP ages;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63.
大气冰核观测是研究自然冷云降水和人工影响天气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滤膜—扩散云室法是观测冰核浓度的主要方法之一。为检测分析两种滤膜采集方法对冰核观测结果的影响,2011—2015年用自制的大气颗粒物采样器和FA-3型撞击式9级采样器开展了平行采样试验,采集的滤膜样本均在同一静力扩散云室中进行冰核活化显现分析。结果表明:自制采样器较9级采样器观测的冰核浓度高数倍甚至数十倍,但两者随季节和不同气象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一致的起伏特征。自制采样器适用于对大气中总的冰核浓度分布及理化特征研究;9级采样器适用于对PM10中不同粒径段大气冰核浓度和尺度分布以及理化特征的研究。滤膜法对冰核数量的低估与采样体积成正比,改变采样器气泵的抽气流量和控制采样体积对改进“体积效应”影响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4.
65.
卡林型金矿富含有机质,金主要呈显微一超显微分散状态存在,利用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检测分析仪(MLA)及传统化学方法只能大致判断矿石中金的赋存趋势,无法对其赋存状态准确定量.本文利用MLA仪器系统分析贵州回龙卡林型金矿,测得矿石中金主要以显微-超显微状态包裹于黄铁矿和毒砂中,少量被脉石等其他矿石包裹;黄铁矿约66%完全解离,而毒砂仅30%完全解离,载金矿物与其他矿物连生或者被包裹,将不利于硫化物包裹金的浸出.结合回龙金矿石中金的赋存特征和富含有机质的特点,对传统的物相分析流程进行改进,调整了硫化物包裹金和碳酸盐包裹金的浸出顺序,提出裸露金-碳酸盐包裹金-硫化物包裹金-硅酸盐包裹金的浸出流程,在裸露金及碳酸盐包裹金浸出时加入活性炭,利用竞争吸附抑制矿石中有机炭对金的吸附,降低有机炭对分相的影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方法,有机炭含量在1%左右的金矿石分相时加入活性炭对各相测定值的影响不大;先浸出碳酸盐包裹金,再测定硫化物包裹金,各相的测定数据更加准确.改进的方法(加活性炭)用于测定回龙金矿中裸露金和碳酸盐、硫化物、硅酸盐包裹金,含量分别为1.25%、84.17%、11.46%和3.13%,与选矿试验结果相一致,表明该法适合应用于卡林型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分析. 相似文献
66.
67.
大兴安岭中南段上二叠统林西组发育厚层的暗色泥页岩,是区域上重要的上古生界生烃层系之一。阿鲁科尔沁旗陶海营子剖面是林西组的典型剖面之一,本文以该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取自该剖面林西组的10件砂、泥岩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剖面样品元素分析和物源判别函数(F1-F2)、Ni-TiO2、La/Th-Hf图解判别结果表明,陶海营子剖面林西组沉积物来源多样,主要来源于上地壳长英质火成物源区和石英岩沉积物源区,还有少量来自中、基性岩火成物源区。剖面样品微量元素PAAS(后太古庙澳大利亚页岩)标准化蛛网图、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K2O/Na2O-SiO2、Zr/Th、TiO2-(TFe2O3+MgO)图解、物源构造背景判别函数(F1-F2)''的分析判别和剖面样品与不同构造环境砂岩地球化学参数对比结果表明,陶海营子剖面林西组物源构造背景具有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特征,构造背景较复杂。综合分析可知,陶海营子剖面林西组物源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下的火成岩、石英质沉积岩,以及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背景下的火成岩。结合前人相关研究成果,推测兴蒙造山带内伸展作用背景下的晚石炭世-二叠纪岩浆型被动陆缘沉积建造和与俯冲背景有关的古生代弧岩浆岩应该是陶海营子剖面林西组的主要物源。 相似文献
68.
全球变暖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新疆深居亚欧大陆内陆,地形气候复杂,探讨该区域气候变化与海拔的关系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基于1958—2017年新疆41个气象站的月和年平均气候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 Kendall(M-K)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该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1958—2017年新疆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但增加幅度具有时间和空间差异。在时间上,北疆四季平均气温增温幅度均大于南疆(冬季除外),四季降水量增幅北疆大于南疆(夏季除外);在空间上,北疆气温和降水的增幅均大于南疆。研究区各个站点气温呈现出南部高而北部低的空间格局,年均降水量北部多,南部低。各个站点气温倾向率总体随海拔增加而减少,年均降水量变化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在不同海拔带内部存在差异。综上所述,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近60 a来新疆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北疆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69.
南黄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一直是中国海上油气勘探关心的问题,但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生烃动力学研究对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至关重要,而该区古近系烃源岩的生烃动力学的研究十分薄弱。为此,在对南黄海盆地南部凹陷烃源岩常规地球化学分析统计基础上,着重选择南二凹低成熟样品开展PY-GC,SRA 和MSSV 等实验分析及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南二凹阜四段烃源岩已进入生烃阶段,其产出的石油类型为石蜡-环烷-芳香基低蜡型,活化能分布范围为43~60 kcal/mol,其活化能主峰为51 kcal/mol,占72%,指前因子A=9.66×1012,生烃窗温度为128~158℃。该套烃源岩生烃历程中所生成的烃类在渐新世末期(23~30 Ma)以气液两相共存的形式存在,其余时期均以单一液相存在于该地层,至今转化率仍处于50%~60%。研究获得的南黄海盆地南二凹古近系泥岩的生烃动力学特征对于估算该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极为重要,可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0.
一、“十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五”期间,全局工勘施工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加强实践,及时调整不合时宜、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些制度、观念和作法,通过不断深化改革,调整队伍结构和产业结构、提升资质、改善装备水平、加强管理等措施,较好地拓宽了市场服务领域,创收能力逐年提高,其作为地勘经济骨干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