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2篇
  免费   795篇
  国内免费   1203篇
测绘学   474篇
大气科学   370篇
地球物理   721篇
地质学   2055篇
海洋学   731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287篇
自然地理   51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利用2003-01~2016-06共162个月 GLDAS_NOAH_M.2.1、GLDAS_NOAH_M.001新旧水文模型和GRACE卫星重力数据,计算青藏高原区域水储量及总质量变化,说明GLDAS_NOAH_M.2.1水文模型相对于旧模型可提升在青藏高原区域的精度。将研究区域分为6个部分,根据3种数据分别计算6个区域的平均质量变化时间序列,顾及年周期、半年周期对该时间序列进行最小二乘拟合,估计6个区域3种数据的年振幅、年相位及相关性。结果表明,GLDAS_NOAH_M.2.1水储量变化的年振幅、年相位与GRACE总质量变化的年振幅、年相位空间分布大体一致,在青藏高原北部区域与GRACE的相关性尤为明显;GLDAS_NOAH_M.001年振幅、年相位在青藏高原北部区域存在明显异常,与GRACE的相关性很低。从长趋势质量变化来看, GLDAS新、旧模型在不同区域的差异为-6.4~4.5 Gt/a量级,而在青藏高原主体区域,新模型的质量趋势偏低10.4 Gt/a。  相似文献   
202.
文章根据2009—2012年泉州湾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4年间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数、生物量、栖息密度、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泉州湾大型底栖生物有103种,其中多毛类48种,软体动物25种,甲壳动物18种,棘皮动物6种和其他动物6种。多毛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占总种数的88.3%,三者构成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泉州湾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7.77 g/m2,平均栖息密度76个/m2;数量组成,生物量以甲壳动物居首位2.40 g/m2;栖息密度以多毛类占第一位38个/m2。泉州湾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生物量、栖息密度、生物多样性均为湾中部及湾外较好,湾顶较差;从2009—2012年际变化来看,生物种类数、平均生物量、平均栖息密度均为2009年最好,2012年相对较差,生物多样性年际变化不大,说明泉州湾的大型底栖生物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3.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失眠肝郁化火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失眠肝郁化火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疗程均为20d,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PSQI评分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6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失眠肝郁化火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4.
本研究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溶剂提取法(SE)提取肠浒苔(Ulva intestinalis)的挥发油,通过GC-MS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峰面积归一法对各成分进行相对定量.结果显示,SD法对肠浒苔挥发油的提取率(0. 038%)低于SE法(0. 800%). SD法所获得的肠浒苔挥发油共鉴定出46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1. 63%,SE法所获得的挥发油共鉴定出30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4. 89%,两者相同成分21种,主要成分均为烃类和醛类物质. SD样品中十五醛的相对含量最高(18. 12%),SE样品中8-十八烷烯的相对含量最高(51. 49%).  相似文献   
205.
以浙江省苍南县炎亭湾海滩修复为例,基于"CERC"的沿岸输沙率计算公式,建立了一套依据工程区近滨波浪场分布进行动态平衡滨线设计的方法,包括独立输沙单元海滩和非独立输沙单元海滩2种滨线形态设计方法.研究发现:在海滩养护和修复工程中,依据动态平衡滨线设计方法对滨线走向进行科学论证是十分必要的;独立输沙单元的海滩可以视为沿岸输沙率为零的非独立输沙单元的海滩,前者海滩平衡滨线的布设是后者平衡滨线布设的一种特例;相较于"静态岬湾海滩概念(SBBC)"模型,本研究提出的动态平衡滨线设计方法更具优势,该方法可用于大多数海滩的平面形态设计.  相似文献   
206.
汇总并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东海陆扰海域重金属排海通量年变化规律及主要来源,应用多介质海洋环境中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估算了东海陆扰海域重金属海洋环境容量。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排海总量整体上呈不对称的倒"U"形变化趋势,基本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值,当前排海总量仍高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水平。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以河流为主的陆源排放,其中88.0%左右来源于河流排放,7.5%左右来源于排污口,只有4.5%左右来源于大气沉降。长江流域排海通量占东海陆扰海域排海总量的比例最大,平均为92.4%左右,钱塘江流域平均只有3.9%左右,闽江流域平均只有3.7%左右。东海陆扰海域铜、铅、锌、镉污染物海洋环境容量分别约为17.0,4.7,113.1,0.71 kt/a。当前铅、锌、镉污染物排海总量没有超过东海陆扰海域海洋环境容量,但铜的排海总量超过其海洋环境容量大约8%。  相似文献   
207.
通过小波变换可对信号的不同频率成分进行分解,为弱信号特征提取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db7小波对分属7个门32个属的43种浮游植物的三维荧光光谱进行分析,后经Bayes判别分析选择小波分解后的第三层尺度分量作为最佳荧光识别特征谱,并通过系统聚类法将最佳特征谱在不同的条件下聚类进而得到门、属上的标准谱库。基于此,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辅以非负最小二乘法建立浮游植物三维荧光光谱识别技术。利用该技术对4128个单种浮游植物样品和636个混合浮游植物样品进行识别分析。单种浮游植物样品在属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为75%,门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为95%;浮游植物混合样品中的优势种在属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为83%,门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为91%。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实现对浮游植物的快速准确识别。  相似文献   
208.
莱州湾海岸带环境与功能区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7—2008年莱州湾地下水监测数据,在甄别、整理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分析、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各类别的地下水质特征,同时考虑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划分出海水入侵预防治理区、海水入侵重点治理区、养殖与海化产业区和海化工业区共四个区域。  相似文献   
209.
研究了具有嗜碱特性的菱形藻Nitzschia sp.(MD1)株系的脂肪酸组分、含量以及不同NaHCO3、NaCl和pH值水平下对其生长的影响.GC-MS测定结果显示,在NaHCO3浓度为0.2mol·L-1、NaCl浓度为30g·L-1、初始pH值为9.5时,MD1的EPA含量占干重的3.02%,占总脂肪酸的比例为17.93%.生长测定结果表明,MD1具有极强的耐碱能力,其生长适宜的NaHCO3浓度为0.1-0.2mol·L-1,在0.3mol·L-1的NaHCO3浓度下仍能良好生长;MD1最适的起始pH值范围为7.5-9.5,其生长速率在pH7.5与pH9.5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耐受pH值为11.5的高碱性环境并保持较好的生长;MD1显示广盐适应性,NaCl浓度在0g·L-1时获得最大比生长速率,在30-40g·L-1时对其生长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NaCl浓度30g·L-1、pH 8.5-9.5及NaHCO3 0.2mol·L-1时,获得了最大比生长速率0.56d-1.由此可见,MD1可望具有进行大规模培养开发EPA的前景.  相似文献   
210.
黄河三角洲地区许多控制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沉降,个别点年沉降量高达8.01 cm。该三角洲地理环境复杂,控制网复测成本畸高,部分控制点甚至因地形变化而无法复测。为此,在无法应用常规变形分析理论方法的情况下,对该地区建国以来的测绘档案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利用G IS的空间分析方法,发现了一些用常规方法难以发现的规律,并进行了初步验证,进而对该类地区控制测量的一些现象重新分析,并总结了对建、管、用网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