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29篇
海洋学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耿元生 《地质论评》2022,68(5):2022092004-2022092004
原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都曾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在1949年以前总体地质人员少、部门分散。为解决解放初期矿产资源紧缺和地质人员短缺的矛盾,1950年8月经政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及其领导下的矿产地质勘探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开始了地质界一元化的机构改革。1951年5月7日新成立的三个机构开始运行,在运行初期实行地质研究人员的双重身份制度,即在矿产地质勘探局为技正,在研究所为研究员。1952年6月初步确定了各单位内设机构和人员,同时各专业地质队陆续成立,开始了人员的再次分配。1952年8月地质部成立,矿产地质勘探局,逐步转变为地质部的不同部门,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全面接受地质部的领导。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这次变革中人员被分散到新成立的三个部门和有关单位,原来的内设机构被彻底分解,事实上被撤销。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调查为本、调查与研究紧密相结合的研究风格和特色,在解放初期,不论是矿产地质勘探局还是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都围绕国家急需的矿产资源开展工作,都谈不上与中央地质调查所的机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42.
Analytic element ground water modeling as a research program (1980 to 2006)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raemer SR 《Ground water》2007,45(4):402-408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who use the analytic element method (AEM) for solving problems of regional ground water flow may be considered a community, and this community can be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Applying the methods of the Hungarian philosopher of science Imre Lakatos (1922 to 1974), the AEM "research program" is distinguished by its hard core (theoretical basis), protective belt (auxiliary assumptions), and heuristic (problem solving machinery). AEM has emerged relatively recently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and has a relatively modest number of developers and practitioners compared to the more established finite-element and finite-difference methods. Nonetheless, there is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assertion that the AEM research program remains in a progressive phase. The evidence includes an expanding publication record, a growing research strand following Professor Otto Strack's book Groundwater Mechanics (1989), the continued placement of AEM researchers in academia,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analytical solutions and computational solvers/models.  相似文献   
43.
Distribution, dynamics and mass budget of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in a red mangrove forest were studied in the Potengi mangrove forest in northern Brazil (lat. 5 degrees 42' and 5 degrees 53'S, long. 35 degrees 5' and 35 degrees 25'W). Tidal hydrology,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leaf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 and standing stock of leaf litter in a red mangrove forest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reservoir for total P and total N was the sediment with 309 kg ha(-1) and 4619 kg ha(-1) (77% and 95% of the total P and N content in the mangrove forest), respectively, for the two elements. Total P and total N in Rhizophora mangle trees accounted for 145+/-14 kg ha(-1) and 216+/-23 kg ha(-1) (23% and 5% of the total P and N in the mangrove forest). The estimated average export rates for P and N through leaf litter are 0.5 kg ha(-1)yr(-1) and 1.6 kg ha(-1)yr(-1) respectively. Our measurements support previous results in concluding that mangrove forests efficiently retain P and N.  相似文献   
44.
地下水中氮化物转换的氧化还原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Kray.  SR 曹玉清 《世界地质》1993,12(4):119-125
地下水中氧化还原电位影响着各种氮化物的分布和浓度变化。计算资料已经用于确定这些化合物之间的Eh—pH边界值。计算条件与地下水中不同形式氮化物的实际资料有所不同。本文给出了一个经验性的氮化物的Eh—pH曲线图,这个经验性的Eh—pH曲线图与地下水中氮化物的实际分布相一致。  相似文献   
45.
46.
一种刚玉夕线钾长片麻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刚玉夕线钾长片麻岩是产于新太古代迭布斯格岩群中的一种低Si、高Al、高K的特殊岩石,主要包括刚玉钾长金红石片麻岩、黑云夕线钾长金红石片麻岩2种岩石组合,呈互层状产出。刚玉、夕线石和钾长石是通过白云母的变质分解和白云母 SiO2的变质反应而生成的。形成温度约为720—760℃,压力约为0.6-0.8GPa。由于温度和压力稍高,岩石中已开始出现重熔钾长石细脉。环带状次生白云母的出现属退变质反应。变质程度为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达高角闪岩相,与围岩的变质程度一致。其原岩是在较短的稳定条件下由富K、富Al的花岗质岩石经强烈风化搬运进入大陆边缘沉积盆地,再经化学分解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不同的原岩组合。  相似文献   
47.
48.
本文报道了冀西北地区麻粒岩相片麻岩中矿物内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并讨论了其地质意义。根据包裹体的形态、赋存状态并结合包裹体CO2密度的演化,在麻粒岩相花岗质片麻岩的矿物中可识别出四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1)一相富CO2包裹体、2)气液两相富CO2包裹体、3)三相含液态CO2包裹体,4)含石盐子晶的多相包裹体。不同类型包裹体的特征和密度等表明,该区花岗质片麻岩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质过程。第一阶段,在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峰期之后捕获了高密度的富CO2包裹体。在第二阶段形成了两相富CO2包裹体。第三阶段捕获了低密度的三相含液态CO2包裹体。这种很低密度的流体包裹体反映了晚期变形和退变质期间的温压条件  相似文献   
49.
冀西北麻粒岩是我国北方麻粒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年龄对探讨我国地壳早期演化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报道了采自赤城伙房村和崇礼上新营变质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和Sm-Nd同位素年龄。赤城伙房村变质岩年龄为2513±55(2σ)Ma,INd=0.50944±5(2σ),εNd(t)=+1.2±0.5;崇礼上新营变质岩年龄为2667±90(2σ)Ma,INd=0.50930±8(2σ),εNd(t)=+2.4±0.7。冀西北变质岩可能存在两个系列,其原岩分别形成于2900~2800Ma和2700~2600Ma。该区最早地壳可能形成于2932±84(σ)Ma  相似文献   
50.
恢复变质岩石的原岩性质,是在变质岩地区从事地质填图、矿产普查和勘探工作时所面临的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目前人们利用野外地质产状、变余结构构造、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副矿物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来探讨这一问题,其中的一些方法已被广泛利用,有些方法在国内已有介绍。本文以阜平群为例介绍苏联学者鲁金科(В.Е.РУДЕНКО)等提出的定量矿物再造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