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4篇
  免费   1678篇
  国内免费   2554篇
测绘学   968篇
大气科学   606篇
地球物理   1182篇
地质学   4194篇
海洋学   1686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606篇
自然地理   1026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448篇
  2021年   525篇
  2020年   418篇
  2019年   539篇
  2018年   453篇
  2017年   399篇
  2016年   390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431篇
  2013年   548篇
  2012年   576篇
  2011年   630篇
  2010年   566篇
  2009年   563篇
  2008年   516篇
  2007年   446篇
  2006年   418篇
  2005年   391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新疆哈拉奇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区内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及其元素的相关性,认为元素(地球化学)异常(高值区)严格受喀拉铁克断裂带、可牙克断裂带、塔什纳拉他乌断裂带,以及泥盆系、热液活动、脉岩等因素联合控制。根据异常特征与成矿地质条件,圈定了4处找矿远景区,即喀拉铁克找矿远景区、布隆找矿远景区、萨喀尔得找矿远景区和猎鹰场找矿远景区,为该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2.
五十年来中国小型构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鸿林 《地质论评》2002,48(2):158-167
50年来我国小型构造的研究从对单个形态的几何学描述到对区域构造的全方位、多尺度、多层次、多体制和多世代的综合解析。研究的进展主要表现为:对构造形态和方位的系统分析;定量分析和物质平衡原理在构造分析中的应用;以地壳流变学的研究和从构造的力学分析到构造体制分析等方面。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变质地质学和地质年代等多学科的配合极大地促进了构造地质学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解析构造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学。 文中还指出了当前在构造研究中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3.
内蒙西乌旗白音布拉格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内蒙古西乌旗白音布拉格蛇绿岩带是新发现的内蒙古西乌旗迪彦庙蛇绿岩带的北带,主要由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层状-块状辉长岩、斜长岩、枕状玄武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及硅质岩等构造单元组成.白音布拉格蛇绿岩中的熔岩按照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分为三组:第1组属于玻安岩系,以富Si(SiO2=52.71%、61.22%)、Mg(MgO=6.81%和10.88%)和贫Ti(TiO2 =0.49%、0.51%)、HREE及HFSE为特征;第2组具有低Ti(TiO2 =0.62%~0.78%)、高Mg(MgO =5.20% ~11.30%)的特征,LREE弱亏损、类似N-MORB的稀土配分模式,但相对N-MORB,又具有富集LILE,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类似岛弧拉斑玄武岩(IAT);第3组表现为:岩石具有高Ti(TiO2=1.86%、1.91%)、高Mg(MgO=5.25%和5.46%)及高P(P2O5=0.23%、0.27%),LREE和HREE分异较为明显((La/Yb)N=2.32、2.53)等特征,类似OIB.根据玻安岩与IAT的存在,推测白音布拉格蛇绿岩产于岛弧和弧前环境.  相似文献   
154.
赋存超大型镍矿床的夏日哈木Ⅰ号岩体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之东昆中早古生代岛弧带。锆石U-Pb年龄为439Ma,由分属橄榄岩相、辉石岩相、辉长-苏长岩相的多种岩石类型组成。堆晶结构与堆晶层理发育,属岩床状层状岩体。不平衡结晶作用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矿物结晶顺序为尖晶石/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褐色普通角闪石。各种岩石均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显示了岛弧环境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Nd、Sr同位素组成均属富集型地幔范畴和EMⅡ型趋势。矿区内的Ⅲ号与Ⅳ号岩体属蛇绿岩套,证明在昆中岛弧带内部存在岩石圈破裂带。区域构造格局与演化历史以及区域地球物理场的研究表明,东昆中岛弧带属拉张型岛弧带。据此,可以认定拉张型岛弧环境是全球范围内第五种有利于形成镍矿床的构造环境,中古生代是我国第三个镍矿主成矿期。  相似文献   
155.
20CR再分析资料在东亚夏季风区的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丰飞  周天军 《大气科学》2012,36(6):1207-1222
本文利用NCEP1和ERA40再分析资料, 并结合观测资料, 对最新公布的一套再分析资料——20CR再分析资料在东亚夏季风区的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估。本文主要是从气候态、年际变率、年代际变化三个方面, 来评估20CR再分析资料在东亚夏季风区的质量。结果表明, 在气候平均态上, 20CR再分析资料基本合理再现了东亚夏季风区的高低层环流场(包括南亚高压、副热带西风急流、近地层风场)以及经向环流圈特征。但相较于NCEP1和ERA40, 20CR所刻画的南亚高压偏强, 西风急流偏北, 对流层中上层温度系统性偏高。在年际变率方面, 除了NCEP1在1967年之前存在偏差, 使其结果和ERA40、20CR不同之外, 三套再分析资料刻画的东亚夏季风变率在其它时段高度一致。三套资料在以纬向风为基础的东亚夏季风指数上的一致性, 高于以经向风为基础的东亚夏季风指数, 其中以低层纬向风为基础的东亚夏季风指数的一致性最高。20CR再分析资料可以较好地再现与东亚夏季风相联系的地表气温和降水年际变化特征, 其刻画的地表气温正相关中心位置偏西、强度最强, 且在河套平原地区有一个弱的负相关中心, 而其描述的降水在孟加拉湾和长江流域较之另外两套再分析资料更接近观测结果, 在热带地区和海上却反之。在年代际变化方面, 20CR再分析资料未能合理再现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的现象, 这也体现在不能合理再现青藏高原下游年代际变冷和“南涝北旱”降水型上, 这主要是因为20CR再分析资料所刻画的东亚地区对流层中上层年代际变冷信号偏弱所致。而在百年时间尺度上, 20CR再分析资料所刻画的东亚夏季风变化与观测较为一致;20CR再分析资料可以合理再现出东亚夏季风区1920年代前的显著冷期和1990年代之后的迅速增暖期, 但对1920~1950年代相对暖期和1950~1980年代相对冷期的再现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56.
全球变暖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了全球变暖的事实以及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对甘肃省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这些对策对甘肃省而言,归纳起来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用好水、管好水、节约用水,开发利用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实施人工增雨(雪);二是沙的问题。关键是遏制沙漠化进程,使用“区域气候—生态模式”,根据各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生态环境,定量计算各地林、草种植的品种、布局、走向、承载力,以提出恢复植被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57.
为深入分析西北内陆干旱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源地及其输送通道,首先,梳理和评述了过去50年西北干旱区水汽输送的研究进展和问题;接着,利用国家气象局信息中心近50年的实测降水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挑选更多有代表性的强干、湿日(月)事件,再进行环流和水汽输送的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过去西北干旱区各地的干、湿环流研究共识多,进展快;而水汽输送分析依旧众说纷纭。(2)过去的水汽输送分析联系降水环流不够;针对西北干旱区降水特点不够;还应加进数值模拟等分析手段。(3)在本文诊断分析和先前数值模拟基础上,指出西北内陆旱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源地在东南沿海一带,它借助西行台风、西伸了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柴达木低压等多个天气系统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南侧东南风急流、西侧南风低空急流及河西偏东风等三支气流的次第密切配合,首先,水汽被输送到四川盆地;接着,被北输到西北区东部;继而,再被接力西输到河西走廊及南疆盆地东部。谓之"三支气流+两个中转站的三棒接力"式水汽输送模型。它是夏季输向西北内陆旱区的主要水汽输送通道。  相似文献   
158.
青藏高原下垫面对中国夏季环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发展了一个CCM3-RegCM2单向嵌套模式,用以研究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下垫面特征对我国夏季环流和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若青藏高原中西部植被破坏,变为沙漠,则该地区地面返照率增加,热容量减少,气温升高。从而导致高原北侧的温度梯度增大,西风槽则被削弱;西风急流被推至更西更北的地区,使得北方冷空气难以到达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由于高原上空气温增高,导致该地区上空的反气旋环流增强,使原来位于槽前西南气流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平直西风气流当中,不利于降水的产生。与此同时,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使得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处在副热同压控制之下,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减少。  相似文献   
159.
沉积物再悬浮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沉积物再悬浮是浅水湖泊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模拟实验,比较不同再悬浮程度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以探讨沉积物再悬浮对浮游动物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处理下总悬浮物与叶绿素a浓度差异显著.再悬浮组中枝角类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 cornuta)和轮虫占优势,而对照组中大型枝角类溞属(Daphniasp.)占优势,再悬浮使浮游动物群落组成趋于小型化.不同再悬浮条件下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和轮虫的丰度差异显著,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 cornuta)和桡足类丰度差异不显著.总悬浮物浓度与轮虫和简弧象鼻溞丰度显著正相关,与隆线溞丰度显著负相关,与其它浮游动物种群丰度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显示,沉积物再悬浮是决定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过程之一.  相似文献   
160.
通过对甘肃中东部大量地震滑坡的成灾机制分析,按形成时代将滑坡分为新滑坡、老滑坡和古滑坡;按物质组成、滑体厚度及滑床位置又可分为浅层黄土滑坡和深层切层滑坡。该地区地震滑坡的主要危险来自新滑坡和浅层黄土滑坡,滑坡成灾机制复杂,与许多因素有关。地震滑坡主要特征是成灾时间短,规模大;灾害持续时间长、反复性大;易引发次生灾害。预防地震滑坡是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