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2篇
  免费   1689篇
  国内免费   2444篇
测绘学   933篇
大气科学   592篇
地球物理   1114篇
地质学   4000篇
海洋学   1633篇
天文学   83篇
综合类   607篇
自然地理   1053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390篇
  2021年   462篇
  2020年   396篇
  2019年   515篇
  2018年   432篇
  2017年   371篇
  2016年   355篇
  2015年   448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541篇
  2012年   572篇
  2011年   646篇
  2010年   573篇
  2009年   573篇
  2008年   540篇
  2007年   463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钻井液的类型与性能对于提高极地冰层取心钻进的效率与保证钻孔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分析铠装电动机械钻具工作原理与钻井液循环方式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升降钻具的速度与钻井液粘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现有钻井液类型和所存在的问题;以二元脂肪酸二醇酯、低分子量饱和脂肪酸酯与甲基硅油的试验测试数据为基础,确定了可用于极地冰层取心钻进的钻井液类型及其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42.
宋珪  张海丰 《探矿工程》2015,42(12):44-47
常州润华环球中心基坑工程一区开挖深度达18 m,采用钻孔灌注排桩和内支撑作为支护结构。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基坑顶部的沉降位移和水平位移进行了监测。基坑工程施工结束后基坑顶部的沉降位移和水平位移达到稳定值(分别为25 mm和40 mm),整体支护效果显著。但在基坑第三次开挖结束后第二道支撑构筑完成之前,基坑顶部的沉降位移和水平位移速率突然增大,直至第二道支撑构筑完成后增速才缓慢降低。提高第二道支撑的标高有利于降低基坑的变形,提高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943.
钻进过程中,钻柱振动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钻柱产生振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不仅认识到钻柱振动对钻井作业产生的负面影响,还认识到利用振动可以得到许多井下信息。运用一根钻杆模型,分析了其在不同工作状况下的振动特性,得到了钻杆在横向、纵向、扭转振动的多阶振型,以及对应的应力应变图。对照振型和应力应变图,联系钻井实践中各种钻柱失效形式,以期从中找出一些振动与钻柱失效的关联,更好地利用振动去解决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944.
<正>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typical Precambrian copperiron-gold-uranium deposits in the southwe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such as the Lala in Huili,Dahongshan in Xinping,Yinachang in Wuding,and Chahe in Yuanjiang.Through systematically sampling of rocks,mineral and single mineral samples,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continental geodynamics,age of magmatic rocks and metallogenic epoch,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ymetallic elements and ore-forming fluid,and the  相似文献   
945.
<正>1 Introductio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is gradually becoming the new hot topic,which is promoted by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oil and gas,as well as the decline in 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production(Jia et al.,2012;Zou et al.,2012).The researches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ources started late in China,while the resourc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including  相似文献   
946.
宋相龙  肖克炎  李楠 《江苏地质》2015,39(3):389-394
基于对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分析研究,借助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提出了一套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框架。采用瓦片金字塔模型实现成果数据与地形数据复合三维可视化,并完成数据的查询检索及分析功能,最终形成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定位于满足用户对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资料性成果数据的存储、浏览、检索、科学计算、三维虚拟可视化、输出、动态更新等需求。为地质工作者提供可视化的区域矿产资源评价信息共享与服务  相似文献   
947.
横山地区位于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盒8期处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过渡区。由于地形平缓、间歇性水流供给使得河流频繁改道。不同形态与规模的河道砂体交错叠置,加大连续沉积砂体的寻找难度。通过连井剖面追踪主河道内的单一砂体,揭示其空间展布规律,多条砂体追踪得到不同厚度砂体的空间延伸形态,其结果表明连续沉积越厚的砂体,其延伸距离越远。基于砂泥叠置关系与砂体发育规模确定优势砂体为多期次叠加的且隔夹层较少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整套砂体。优势砂体空间延伸较远、沉积厚度较大、岩性较为均一,为理想的储集砂体。确定优势砂体的平面发育情况,为优势储层的寻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48.
高晗  韩立国  凌云  张盼  宋超  孙慧秋 《世界地质》2015,34(4):1098-1105
本文将黏弹固体骨架与各向异性多孔弹性模型相结合,并将地层黏弹性的特性考虑其中,更好地刻画了快P波和横波在地震频带的衰减现象。将多孔黏弹模型模拟结果同传统弹性模型模拟结果对比显示,多孔黏弹模型在模拟真实储层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49.
为得到更接近地下真实分布的反演界面,笔者比较分析Parker-Oldenburg反演和改进迭代反演,发现改进迭代反演方法不仅可以避免计算放大项,而且能够得到更好结果。通过理论模型,对经典Parker-Oldenburg方法和改进迭代反演方法的计算速度、迭代收敛性和结果精确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迭代反演方法在保证计算速度和迭代收敛的情况下,能获得更精确的地下界面结构。通过实际数据验证了改进迭代反演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50.
内蒙古河套平原浅层高铁高氟地下水分布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内蒙古河套平原高铁高氟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原因,通过实地调查、监测、资料分析和试验测试等方法手段,详细研究了地下水中铁、氟的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高铁水主要分布在平原中部的冲湖积平原,地势低洼和地下水的排泄地带含量最高;高氟水主要以条带状分布在山前的冲洪积扇地带;在调查研究区12510.83 km2的范围内,深度在10~40 m的浅层地下水中,分布有高铁水9310.66 km2,高氟水2308.35 km2,分别占调查研究区总面积的74.40%和18.45%;研究认为,河套平原高铁高氟地下水的形成主要是由自然地质环境所致,是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中的铁主要来源于由黄河携带来的大量的第四系沉积物,而溶出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地下水中的氟主要来源于平原周边的山区,气候、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水化学条件是氟富集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河套平原高铁水与高氟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