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2篇
  免费   481篇
  国内免费   616篇
测绘学   401篇
大气科学   467篇
地球物理   643篇
地质学   1538篇
海洋学   337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242篇
自然地理   4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61.
塔里木北部地区三叠系储层在成岩演化过程中曾经历两期溶蚀作用,深埋成岩环境的晚期溶蚀较早期近地表-浅埋成岩环境溶蚀要剧烈得多,溶蚀作用的最大特点是铝硅酸盐矿物较碳酸盐矿物剧烈。溶蚀作用发生的机理是由于三叠系储层处于80~120℃热窗、成岩流体富含低分子量羧酸、碱度由低分子量羧酸控制,铝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均处于去稳定状态。溶蚀作用的发育程度受控于储层砂体的沉积和岩石学特征以及早期成岩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62.
一次渤海强对流天气系统监测与大风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Y-2E卫星云图、天气雷达、雷电、海上平台、海岛站及海洋模式产品等资料,对2011年9月1日01—06时出现在渤海湾强对流天气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位于燕山南麓较弱中β尺度云团,在500 hPa西风急流出口处、低层925 hPa切变线及层结不稳定条件下,触发多单体风暴重新发展,造成西岸区短时强降水天气及冰雹天气;中尺度系统主体入海后南压强度少变,在多单体风暴后部下沉气流与后部冷空气动量下传共同作用下,迅速加大渤海湾海区东北大风的分量,在同时具备天文大潮的条件下导致了南岸局部风暴潮灾害的发生。同步监测显示:云图中尺度象元TBB为-25°—-65℃,对流云团强弱交替变化时间为3—6 h,减弱后迅速转向东北岸区;三部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图先后监测到NE向低空急流"牛眼"时空尺度特征,同步垂直风廓线(VWP)反演出NE向低空急流由1000 m下降至300 m动量下传过程,与海岛站、平台监测值接近一致,中部与南部海区转为东北大风时间差为3—4 h;20时探空海岸带与风场垂直和水平切变明显,K指数为33℃,SI指数为-3.8℃,对流有效位能Cape为1555 J/kg;海洋中尺度数值产品3—6 h的K指数及海区辐合线的动态模拟与云图TBB中尺度象元、雷达回波移向相对一致,但风速明显偏小10—12 m/s。  相似文献   
63.
采用室内暴露试验方法,以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研究了Cu、Pb不同浓度梯度与不同暴露时间联合染毒对泥鳅卵细胞DNA的损伤.结果表明,各Cu、Pb浓度组DNA平均迁移长度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外,随着Cu、Pb染毒剂量的增加,各试验组DNA的平均迁移长度逐渐增加,在试验浓度梯度范围内(Cu 0.01mg/L+Pb 0.05mg/L、Cu 0.10mg/L+Pb 0.50mg/L、Cu 0.25mg/L+Pb 0.75mg/L),存在较为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但未见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P>0.05).Cu、Pb可引起泥鳅卵细胞凋亡和DNA损伤,卵细胞的不同损伤水平可望作为较为理想的水环境基因毒性指标.  相似文献   
64.
老168平台丛式井组是2009年中石化及胜利油田的重点产能建设项目之一,平台上共部署58口海油陆采定向井。该丛式井组的施工主要有以下难点:井网密集,防碰工作量大;造斜点浅、井斜大、造斜困难;位移大、裸眼稳斜段长,稳斜难度大;钻井液技术必须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可借鉴经验非常少。因此钻井施工难度极大,通过实施优化井场布局及井眼轨道技术、大井眼松软浅地层定向技术、高精度轨迹控制技术、大位移井安全钻进技术,优质无污染海水钻井液技术,最终实现了老168钻完井一体化作业,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为今后胜利油田丛式井组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5.
通过静态模拟实验,比较研究了6个硝态氮(NO3--N)摩尔浓度水平(0,10,20,40,60,80μmol/L)下培养的细基江蓠繁枝变型(Gracilariatenuistipitatavar.liuiZhangetXia)的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R)、超氧化物酶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水体NO3--N摩尔浓度的逐渐增加,细基江蓠繁枝变型NR、SOD和POD的活性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显著变化(P<0.05),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随水体NO3--N摩尔浓度的变化则呈相反的趋势(P<0.05);游离脯氨酸含量则与水体NO3--N摩尔浓度呈正相关(r=0.9161)。综合分析结果认为,单独以硝态氮为氮源时,20μmol/L的供氮水平能使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处于相对最佳的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66.
1993/1994年南极夏季对中国南极长城湾及附近海区表层海水四种营养盐浓度及其分布状况作了调查。结果表明,NH4-N、NO3-N、NO2-N及PO4-P的大致浓度分别是2.13、7.07、0.74和1.12μg·dm-3。一般来说,湾内高于湾外氮盐于12月份常出现高值。四种形态的无机盐类之最高、最低浓度出现的时间和站位不尽一致。∑N/P递减次序大致是12月,2月,1月。水温变化与NH4-N、PO4-P浓度和∑N/P的变化常较一致,而与NO2-N则常不一,一些站位上营养盐浓度偏低可能与浮游植物摄取有关。结果显示了调研海区的浅水内湾特征。浮游植物所需营养充分。该湾仍维持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67.
阿尔金碰撞造山带西段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根据阿尔金山西段前早古生代变质岩的岩石组成、沉积建造、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历史、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将阿尔金碰撞造山带西段划分为3个构造单元北阿尔金地块、中阿尔金地块(包括英格里克构造-蛇绿混杂岩带、肖鲁克·布拉克高压变质岩带和塔什萨依玉石矿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岩带)和南阿尔金地块(包括南阿尔金中-新元古界隆起带和阿尔金南缘复合构造-蛇绿混杂岩带).提出该碰撞造山带经历了前长城纪古陆核形成阶段、长城纪-青白口纪不同基底联合阶段和早古生代洋陆转换阶段3个阶段的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68.
69.
克拉2大气田的发现,展示了库车坳陷白垩系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通过对库车坳陷东部野外露头、钻井资料以及地震剖面的综合分析,对坳陷东部白垩系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白垩系发育湖泊体系、扇三角洲体系、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和三角洲体系等四种沉积体系类型;白垩系岩相古地理经历了早、中、晚期的演化,早期发育了以扇三角洲体系为主的沉积环境,中期形成了大范围的浅湖环境,晚期以三角洲平原相环境为特色;平面上,白垩系岩相古地理南北分带明显,具有南北双向提供物源的特征,粗碎屑分布在坳陷较陡的北侧。库车坳陷东部储层主要由三种三角洲体系砂体和滨岸沙坝砂体构成,砂体厚度大,分布广,储集条件好。  相似文献   
70.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面波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面波视速度的分布范围,提出一种新的叠前面波分离技术,即把地震波场分成不受面波影响的波场和受面波影响的波场,然后利用小波包变换对受面波影响的波场进行时频分析,通过分解与重构,从中提取有效波,再将其与不受面波影响的波场合并,就可得到面波分离后的地震波场。该方法在成功分离面波的同时,可使有效波的能量(尤其是其低频能量)不受损失,既有效地保持信号的频宽不变,又提高了记录的信噪比。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此方法在叠前面波分离方面具有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