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8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555篇
测绘学   226篇
大气科学   251篇
地球物理   329篇
地质学   956篇
海洋学   196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15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61.
《普通地质学》是引领新生进入地学殿堂、了解地球科学知识的一门专业启蒙课,也是新形势下地学通识教育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其内容涉及地质学全部基础知识中的最必要部分,具有衔接和统领地学各门专业基础知识的特点。根据多年教学体会,笔者认为在精英教育与通才教育并举的新形势下,必须心系学生,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优化集课堂、实验、野外教学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推进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摈弃不适应时代发展与国家需求的教育模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对学生开展基础理论传授、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创新科研培育的系统教育,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目标明确地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学问与道德的关系,建立德识双馨的价值取向,提高基础地质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五育兼备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62.
研究目的】目前雄安新区范围内的热流数据多测自于新近系沉积盖层及白云岩地层,对岩溶热储下伏太古界的热流测定研究还鲜见报道,主要受限于以往的地热勘查开发层位主要在1800m以浅的蓟县系岩溶热储,揭露岩溶热储下伏太古界的钻孔稀少。2018年以来,在雄安新区牛驼镇地热田实施了D01深部地热参数井,揭穿了高于庄组岩溶热储,并揭露太古界厚度达1723.67m,给该地区岩溶热储下伏太古界的热流测定研究提供了条件。【研究方法】本文基于近稳态钻孔测温及岩心热导率测试,对D01井太古界进行了热流测定及分析。【研究结果】结果表明:D01井太古界呈显著的传导型地温特征,地温梯度为18.3℃/km,相比于新近系地温梯度48.6℃/km偏低。测得25块D01井太古界片麻岩岩心样品的热导率平均值为(2.41±0.40)W/(K·m)。根据钻孔测温数据及热导率测试,计算出D01井太古界2300~2700m深度的热流值为(44.1±7.0)mW/m2。同时,估算了D01井新近系400~800m深度段的热流值为84.6mW/m2,较太古界高出40.5mW/m2。【结论】分析认为D01井新近系较太古界高出热流主要为高孔渗岩溶白云岩层中地下水侧向热对流作用以及牛东断裂地下水垂向热对流作用共同所致。研究结果对前人提出的地下水运移聚热模式及导热断裂聚热模式提供了数据支撑,对雄安新区深部地热资源成因机制和太古界地温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3.
新田岭矿床是南岭钨锡成矿带中的一个大型矽卡岩型钨矿床,产于骑田岭岩体东北部与石炭系碳酸盐地层的接触带位置。本文运用LA-ICP-MS技术对该矿床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进行了系统的成分分析,获得了其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结果显示,新田岭矿床中的石榴子石属于钙铁榴石-钙铝榴石固溶体系列(And24Gro66 -And71Gro22),石榴子石的端元成分在富钙铝榴石和富钙铁榴石之间变化。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也同时出现了左倾、Eu负异常和右倾、Eu正异常两种类型,暗示新田岭矿床石榴子石结晶过程中热液流体存在不同的氧化还原环境和水/岩比条件,这也与其晶体中是否出现振荡环带相对应。将不同矽卡岩型矿床中石榴子石的W、Sn含量进行对比显示,含W矿化的矽卡岩型矿床中石榴子石的W、Sn含量整体上显著高于不含W矿化的矿床,指示石榴子石中的W、Sn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预测矽卡岩型矿床成W矿潜力的作用。此外,石榴子石中Fe、Eu、U等元素的含量还可以进一步区分矽卡岩W矿床中的伴生金属元素类型(包括W-Mo、W-Sn、W-Cu-...  相似文献   
164.
甘军  季洪泉  梁刚  何小胡  熊小峰  李兴 《现代地质》2022,36(5):1242-1253
琼东南盆地基底潜山勘探面临地质年代不清、储层非均质性强及成藏条件复杂等难题。通过开展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基底锆石测年、潜山储层描述及成藏动力分析,明确潜山储层发育区及有利成藏区。研究表明,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喜山运动叠加控制下,松南低凸起、陵南低凸起大面积发育印支期的花岗岩潜山储层,平面上北西、北东及近东西向三组断裂、裂缝交错切割成网,纵向上形成的风化带-裂缝带总厚度超300 m的双层结构,明确裂缝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为脆性矿物和双向流体改造。基于早渐新世古地貌及烃源岩沉积模拟实验研究,提高了崖城组陆源海相烃源岩TOC分布预测精度,明确了中央坳陷优质烃源灶分布规律。综合分析潜山-古近系储层、构造脊展布和崖城组烃源灶的时空配置关系,建立了“松南低凸起源外高潜山天然气长距离侧向有限运聚模式”及“陵南低凸起源边低潜山近距离高效运聚模式”,提出源边低潜山的L26-B是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65.
针对单一被动微波遥感反演雪深的精度和空间分辨率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星-地多源数据融合的雪深反演方法。以北疆每日站点观测雪深、AMSR-E遥感反演雪深和SSM/I遥感反演雪深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地统计方法结合地面站点观测数据估计北疆区域的雪深,然后采用Triple-Collocation方法分别估计三个雪深数据的误差方差,最后结合最小二乘原理实现星-地雪深观测数据的融合。对融合雪深与地面雪深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与AMSR-E和SSM/I遥感反演雪深相比,融合的雪深与地面观测雪深的相关性更高;融合的雪深的精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实验结果证明了多源数据融合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6.
聚焦旅游视域下的中国边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中国边疆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多样化手段之一。领土边疆与文化边疆叠合、边疆开发与旅游发展过程耦合,是中国边疆旅游的最大特色,由此带来更加复杂的空间、时间场域,为中国旅游地理学者提供了宏阔的研究视域。作为有潜力的冷点研究,边疆旅游是旅游地理学结合中国现实的新增长点,在第三次边疆研究热潮中旅游学者应有所作为。在综述中西边疆旅游文献基础上,力图通过内涵与外延界定破解中国边疆旅游之题,提出狭义边疆旅游由县域边境旅游和海岛旅游组成,广义边疆旅游为黑河—腾冲一线以西的民族旅游。边疆开发与旅游发展耦合过程、旅游发展引发的边疆人口迁移、对边疆旅游需求的理解与供给管理、海岛可持续旅游开发等是当下边疆旅游研究的重要方向。边疆旅游概念界定与研究主题明晰有利于开拓符合中国地理、文化特征的可持续旅游研究。  相似文献   
167.
为了提高北疆地区雪深时空分布监测的准确性,以该区域48个气象站点2006年12月—2007年1月的月平均雪深观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月均雪深空间自相关性及其与经纬度、高程的相关性,结合MODIS雪盖数据构建了多元非线性回归克里金插值方法,插值获得了北疆地区较高精度的雪深空间分布数据。将插值雪深数据与普通克里金插值法、考虑高程为辅助变量的协同克里金插值法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相对普通克里金和协同克里金方法,多元非线性回归克里金法的12月份雪深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15.14%和9.54%,1月份的提高了4.8%和6.7%;2由于充分利用了经纬度和地形信息,多元非线性回归克里金法的雪深预测结果可提供更多细节信息;3预测结果客观地表达了雪深随经纬度和地形变化的趋势,反映了积雪深度的空间变异性;4基于不显著相关的协变量高程的协同克里金插值法预测的雪深数据精度劣于普通克里金插值法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8.
朱诺斑岩铜钼金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南缘,是近年来在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最西端新发现的另一大型斑岩型铜-钼-金矿床,但一直以来对该矿区花岗岩年代学及成因分析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选择矿区内主要岩浆岩体开展LA-ICP-MS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研究。获得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14.14±0.32Ma,76 Hf/177 Hf介于0.282484~0.282750,εHf(t)介于-9.87~-0.49,二阶段模式年龄TDMC介于1.13~1.73Ga、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4.05±0.31Ma,176 Hf/177 Hf介于0.282633~0.282769,εHf(t)介于-4.61~0.21,二阶段模式年龄TDMC介于1.08~1.39Ga之间;角闪闪长玢岩锆石U-Pb年龄为14.10±0.29Ma,除4.1号为继承锆石外,其余测点176 Hf/177 Hf介于0.282607~0.282761,εHf(t)介于-5.53~-0.07,二阶段模式年龄TDMC介于1.10~1.45Ga之间。年代学与Hf同位素结果表明,朱诺斑岩铜矿与斑岩铜矿带中段和东段成岩成矿时代一致,集中在15~13Ma之间,指示了冈底斯在中新世的构造岩浆活动事件。花岗岩Hf同位素组成明显与中-东段斑岩矿床不同,具有富集Hf同位素特征以及古老二阶段模式年龄(1.08~1.73Ga)等特点,反映出朱诺矿区中新世岩浆岩源区与中-东段中新世斑岩矿床明显不同,可能指示古老拉萨地体的印迹。  相似文献   
169.
段婧  楼小凤  汪会  郭学良  李集明 《气象》2020,46(2):257-268
中国自1958年以来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碘化银作为主要的催化剂,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备受关注。分析了国内外使用碘化银开展人工增雨雪和人工防雹外场试验作业后降水、土壤和湖泊等的Ag+含量,尽管催化后Ag+含量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地面燃烧炉催化和人工防雹作业,但降水和水库中的Ag+含量远低于饮用水标准。统计了我国外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碘化银用量,结合降水和水库中Ag+浓度观测,认为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使用的碘化银不会对水资源和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70.
Diurnal vari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 (TC) rainfall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 i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high-resolution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s morphing technique (CMORPH) products obtained from the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 From January 2008 to October 2010, 72 TCs and 389 TC rainfall days were reported by the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s (JTWC) best-track record. The TC rain rate was partitioned using the Objective Synoptic Analysis Technique (OSAT) and interpolated into Local Standard Time (LST). Harmonic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the precipitation. Obvious diurnal cycles were seen in approximately 70% of the TC rainfall days. The harmonic amplitude and phase of the mean TC rainfall rate vary with TC intensity, life stage, seas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n the basis of intensity, tropical depressions (TDs) exhibit the highest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amplitude (PVA), at approximately 30%, while super typhoons (STs) contain the lowest PVA, at less than 22%. On the basis of lifetime stage, the PVA in the decaying stage (more than 37%) is stronger than that in the developing (less than 20%) and sustaining (28%) stages. On the basis of location, the PVA of more than 35% (less than 18%) is the highest (lowest) over the high-latitude oceanic areas (the eastern ocean of the Philippine Islands). In addition, a sub-diurnal cycle of TC rainfall occurs over the high-latitude oceans. On the basis of season, the diurnal variation is more pronounced during summer and winter, at approximately 30% and 32%, respectively, and is weaker in spring and autumn, at approximately 22% and 24%,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