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6篇
  免费   1003篇
  国内免费   1494篇
测绘学   710篇
大气科学   946篇
地球物理   908篇
地质学   2797篇
海洋学   696篇
天文学   143篇
综合类   377篇
自然地理   51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65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57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384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4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31.
万飞  刘子旋  谭明 《测绘通报》2021,(2):108-111
南粤古驿道遗留了众多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但历史建筑损坏较为严重.为推进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本文采用精细三维建模技术与虚拟现实(VR)技术实现了南粤古驿道的数字化保护.首先对南粤古驿道遗址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数据采集、点云数据处理、几何模型加工、纹理贴图等方面阐述对历史遗迹进行精细三维建模和VR场景构...  相似文献   
232.
吕宋冷涡时空特征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收集南海以及台湾周边海域1900~2004年共105a的海洋调查资料,按0.5°×0.5°网格进行温盐计算统计分析,制作了逐月平面、断面分布图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和海洋水文图集,阐明了吕宋冷涡的空间、季节特点及其变化规律。中尺度涡对海洋科学、舰艇航行及国防建设等都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33.
南海曾母盆地南部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母盆地作为发育于古巽他陆架上的盆地,南部的古巽他河所携带的巨量沉积物和曾母盆地的陆架特征使得陆架边缘三角洲在曾母盆地南部发育成为必然。通过对曾母盆地中中新世以来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地震、钻井及进积特征分析,认为曾母盆地内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形态呈分别向陆和向海减薄的楔形体,古巽他河携带多期次的沉积物向陆坡沉积过程中形成多套沉积复合体,这些沉积体由于具有良好的生储条件,因而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234.
中国震积岩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震积岩是具有特殊震积构造和震积序列的一种灾变性事件岩。近十几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研究、对比现代和古代震积岩成因沉积物后,逐渐认识到震积岩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沉积岩,震积岩的主要识别标志有震裂缝、地裂缝、断裂递变层、微同沉积断裂、层内褶皱、假结核、液化砂(泥)岩脉、火焰构造及振动液化卷曲变形构造等。对中国震积岩和震积作用、地震——海啸序列、碳酸盐岩振动液化序列与萨布哈震积岩序列、震积岩与震积不整合序列、大陆边缘震积岩序列、陆相断陷湖盆震积岩及垂向序列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通过岩心观察和描述开展陆相震积岩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特别是生油断陷湖盆震积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35.
土壤环境中化学定时炸弹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曹晓娟  谭科艳  牟永明  曹淑萍  冯鑫  冯流 《地质学报》2006,80(10):1607-1615
土壤环境中的化学定时炸弹对生态环境乃至人类自身危害极大,国内外均有大规模发生化学定时炸弹的实例,但是,由于其不易发现而常常被忽略,这将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化学定时炸弹的分类问题比较复杂,目前较为妥当的做法是对各种分类方案进行有益的探索。化学定时炸弹的触爆机制研究十分重要,是进行地球化学灾害评价、预测和防治的基础;地球化学工程技术是将来预防和治理化学定时炸弹最主要手段。从科学的严密性和严肃性考虑,化学定时炸弹的概念应该由具有更深刻内涵和更广泛外延的“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来替代。  相似文献   
236.
控制点影像库在遥感影像几何纠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像几何纠正是遥感图像处理的重要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提出利用控制点影像库进行影像自动匹配,然后进行几何变化的方式。这种方法简单有效,快速稳定,匹配得到的同名点数量足够且分布均匀,并通过引入最小二乘匹配使配准达到子像素精度,提高几何纠正的速度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237.
利用ArcGIS对1977—2004年不同时段的长江口崇明岛向海侧水下地形测量资料进行处理,并结合该区的潮滩历史遥感图片、现场高程测量以及同期大通站输沙率资料,探讨三角洲前缘岸滩冲淤演变对河流来沙减少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岸滩的淤涨速率总体上在年代以上时间尺度随着长江来沙减少而下降,但由于局部滩—槽演变和海洋动力条件的影响,某些年代内和某些部位可能出现相反的趋势,使岸滩演变对河流来沙减少的响应变得复杂化。在此基础上预测今后几十年研究区的冲淤趋势。  相似文献   
238.
烃源岩地质色层效应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中红  查明 《地球化学》2006,35(2):157-166
利用未混油或混油源岩样品在低温、加压条件下分别对纹层状泥岩、暗色块状泥岩及灰质块状泥岩样品进行排烃模拟实验,其中块状泥岩及灰质块状泥岩被研碎后混入同层原油,而纹层状泥岩不被研碎(也未混油),以保持其层理结构的完整性。实验结果显示,排烃过程造成轻烃相对富集,色谱图中主峰碳前移,正构烷烃分布及部分甾、萜烷参数值在排烃过程中产生明显变化,萜烷对运移的敏感性没有甾烷强。在排烃过程中纹层状泥岩与块状泥岩及灰质块状泥岩的地质色层效应有着显著的差异,相对而言,块状泥岩与块状灰质泥岩的排烃效率低,但排烃过程造成了它们出现较为明显的地质色层效应,而纹层状泥岩排烃效率高,但在排烃过程中地质色层效应不明显。分析认为源岩的物理结构是造成这种地质色层效应的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39.
The soil water index (SWI) from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and the observational soil moisture from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eastern China are used to retrieve soil moisture. The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CORR), root-mean-square-error (RMSE) and bias (BIAS) shows that the retrieved soil moisture is convincible and close to the observation. The method can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in soil moisture observation on a large scale and the retrieved soil moisture may reflec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eal soil moisture objectively. The retrieved soil moisture is used as an initial scheme to replace initial conditions of soil moisture (NCEP) in the model MM5V3 to simulate the heavy rainfall in 1998. Three heavy rainfall processes during 13–14 June, 18–22 June, and 21–26 July 1998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re analyzed. The first two processes show that the intensity and location of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from SWI are better than those from NCEP and closer to the observed values. The simulated heavy rainfall for 21–26 July shows that the update of soil moisture initial conditions can improve the model’s perform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moisture and rainfall may explain that the stronger rainfall intensity for SWI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is the result of the greater simulated soil moisture from SWI prior to the heavy rainfall date than that from NCEP, and leads to the decline of temperature in the corresponding area in the heavy rainfall days.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heavy rainfall on 13–14 June shows that both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ons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heavy rainfall, and it shows how the SWI simulation improves the simul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mesoscale system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imulation regarding the change of initial soil moisture for SWI.  相似文献   
240.
为了研究西藏中、北部壳、幔导电性结构,讨论高原中、北部岩石圈热状态,1998年和1999年(INDEPTH(Ⅲ) MT)在西藏中、北部完成了德庆—龙尾错(500线)和那曲—格尔木(600线)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藏中、北部以昆仑山断裂为界,其南北壳、幔电性结构有很大差异.昆仑山断裂以北地壳和上地幔为高阻区.而昆仑山以南,地壳和上地幔的导电性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地壳上部以不连续的高阻体为主,夹有局部低阻异常体,沿南北方向上地壳的电性结构复杂,具有不连续、分块的特点;但中、下地壳为大范围的高导异常区,区内发育有大规模、不相连续、产状各异的高导体,其电阻率均小于4Ωm;在班公—怒江和金沙江缝合带之下,壳内高导体都具有向上地幔延伸的趋势,存在连通壳、幔的低阻通道.根据西藏高原中、北部壳、幔电性结构的研究推断:如同藏南一样,这里也普遍存在部分熔融体和热流体,它们的成因主要与班公—怒江和金沙江缝合带的壳-幔热交换、热活动有关,这是两期形成的壳-幔热交换通道.其中,班公—怒江缝合带的壳-幔热交换通道形成时间比金沙江缝合带早.因此,研究区壳、幔的热活动是从南边和西边开始,向北、向东扩展,导致现今西藏中、北部地壳和上地幔的热流分布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