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288篇
测绘学   154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129篇
地质学   623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一种改进的多光谱影像模糊加权聚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光谱影像具有丰富的地物信息,利用多光谱影像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充分利用遥感影像为在大范围地区进行变化检测和土地利用分析作出应有的贡献。而模糊聚类更接近实际情况,能提高影像分类精度,缩短分类时间,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本文采用对多光谱影像先进行K-L变换去除了大量的冗余数据后,再进行改进的加权模糊聚类处理方法,取得了较理想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972.
南岭构造带的基本地质特征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5  
南岭构造带发育在强烈褶皱变形的基底之上,发育了华南地区最大规模的早中生代花岗岩和裂谷盆地。基底由变质的新元古代一奥陶纪复理石一火山岩系和未变质的晚泥盆世一早三叠世沉积岩系所组成。与南岭带构造演化关系最为密切的区域断裂带有萍乡一桂林、龙岩一海丰、赣江等5条,制约着中、新生代岩体和盆地的分布、规模和产状。无论是物质来源还是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背景,南岭构造带均离不开其北面的大别造山带和南西面的印度支那造山带。南岭地区存在3条近东西方向的花岗质岩带,严格受深部构造制约,岩体常受褶皱和断裂构造控制。3个花岗岩带中的岩体时代,具有横向上北老南新、走向上西老东新、朝大洋方向年轻化的迁移演化规律,中生代东西向的花岗岩带是在古特提斯构造域近东西向的断裂带基础上发育的,岩浆热隆伸展构造和变质核杂岩多数发育在两组大断裂的交汇处。在研究区厘定出3种基本盆地类型,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发育类前陆盆地,中侏罗世发育裂谷盆地,早白垩世属火山-沉积断陷盆地,晚白垩世以来则几乎全是箕状断陷盆地。前中侏罗世盆地构造主要受特提斯构造域和印支期碰撞的影响,晚侏罗世以来盆地构造则主要受太平洋构造作用和陆内深部构造的联合制约。武夷山是晚中生代的古地理与气候分隔带;赣江带是晚中生代的火山岩界线;闽西-赣南-粤东地区存在一个近东西向的中侏罗世陆内裂谷带。区内存在3种盆一岭耦合类型:挤压逆冲型(少量)、走滑剪切型(少量)和伸展拆离型(大量)。中、新生代盆地构造和花岗岩山岭有着密切的时空与成因联系,共同构成了华南盆岭构造体系。最后对前中生代构造作用、印支期构造事件、两种构造体制的转换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晚泥盆世-中三叠世研究区为浅海-滨海环境,几乎没有岩浆活动,龙潭期曾区域抬升为陆,地质事实不支持华南东部存在晚古生代深海洋盆的观点;南岭地区J2和J3之交形成的两类不同力学性质、岩石组合、应力场特征的盆地构造,是特提斯向太平洋构造域转变的宏观标志;南岭东段是这两种构造体制叠置和转换的重要位置之一。  相似文献   
973.
江湖连通方案的最佳引水流量研究——以湖北磁湖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湖连通工程能够在短期内达到改善湖泊水质的目的,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保证改善效果的前提下,如何尽量节约投资和运行费用、确定合理的引水流量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以水环境质量改善后降低的污水处理费用作为工程经济效益指标,提出了成本和效益评估方法用以评估计算引水流量与工程经济效益、工程运行成本、净效益的定量关系,最后分析得到合理的引水流量范围和最佳引水流量,并利用基于DEM的二维水量水质数学模型来模拟分析水质改善效果.该方法应用于湖北黄石磁湖,在其水体连通方案的基础上,模拟8种不同引水流量工况,分析引水流量与净效益的关系曲线,计算得到最佳引水流量.结果表明:随着引水流量的增加,净效益先增大后减小,每次引水的净效益最大值为4.05万元,相对应的最佳引水流量为10.62 m3/s.本研究为磁湖及其它类似水域的水污染治理和成本控制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4.
冻土中钢管桩荷载传递函数曲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室内冻土中钢管桩模型桩静载试验为例,介绍了冻土中钢管桩荷载传递函数的测试过程和计算方法,给出了一定条件下模型钢管桩桩身冻结力荷载传递函数曲线及桩端阻力荷载传递函数曲线,并分析了流变效应对荷载传递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钢管桩桩侧冻结力荷载传递函数曲线及桩端阻力荷载传递函数曲线其线状大致分别程抛物线及直线;由于流变效应的影响,桩侧冻结应力及端阻应力随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桩土相对位移和桩端下沉量开始5 h内随时间变化较大,但加载5 h后逐渐向稳定方向发展.其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的桩土间的本构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5.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蚀变转化为膨润土或发生膨润土化现象较普遍,出露较大型的膨润土矿主要在九台银矿山一带。矿床与下伏沙河子组煤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通过火山岩岩性、岩石序列关系、微观特征及X-衍射分析等研究认为:膨润土类型可划分为低沸石型膨润土和高沸石型膨润土;珍珠岩、含角砾流纹质(玻璃质)凝灰熔岩和玻璃质火山碎屑岩为主要成矿原岩,成岩期后流体及流体的运移通道是决定其是否蚀变的主要因素;从成矿原岩转化为膨润土,即火山玻璃(珍珠岩)-沸石岩-膨润土的变化规律反应在岩石序列关系上表现为蚀变作用逐渐增强,岩石的硬度-颜色逐渐变弱,岩石的组构特征逐渐消失的过程;矿体发育厚度、横向连续性受火山机构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一般在侵出相内+中带亚相、爆发相空落亚相和热碎屑流亚相是膨润土矿形成的最有利相带,另外岩性为玻璃质流纹岩的喷溢相也是膨润土形成的主要相带。  相似文献   
976.
松辽盆地北部庆深气田储层火山岩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7.1~156.7℃。根据成分的不同可将本区的次生包裹体分为盐水包裹体和含烃盐水包裹体,其中含烃盐水包裹体所占的比例要远小于盐水包裹体。在徐家围子断陷区营城组火山岩储层中检测到6期活动热流体和4期天然气充注,其中含烃盐水包裹体记录了4期天然气向储层的充注过程,其对应的均一温度分别为97.1~114.1℃、121.4~128.3℃、130.5~138.2℃和140.6~156.7℃。结合本区的埋藏史分析,认为4期天然气充注成藏中第三期是形成大规模天然气藏的主期,即泉头组沉积末期至青山口组沉积中晚期。  相似文献   
977.
岩石中纳米粒子层的观察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粒子具有个体极小(≤ 100nm), 大小均一, 多元物质和功能繁多的特点。岩石剪切滑移面纳米粒子层最早发现于美国圣安德列斯断裂带的花岗质糜棱岩中, 后相继在国内外一些地区的不同岩类中观察到。在剪切滑动作用下, 具有圆度和球度的纳米粒子可被变异, 并形成层状结构和各种构造型式。对岩石中纳米粒子层的成因有着不同的观点, 我们倾向于剪切摩擦的主导作用, 纳米粒子层可称谓摩擦-粘性薄层带。纳米级尺度粒子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效应是多种的、新奇的, 因此, 岩石纳米粒子层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有关方面的研究工作, 国内外都处在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978.
新疆古块体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在中亚造山带南缘中国新疆地区划分出塔里木—库鲁克塔格、中天山、伊犁、柯坪四个古块体。塔里木—库鲁克塔格和中天山块体具有一致的前南华纪基底、相似的岩石组合与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反映彼此间密切的亲缘性。推测库鲁克塔格在深部可能与塔里木相连,属于塔里木克拉通的一部分。研究表明,中天山是从塔里木克拉通裂解出去的块体,位于两者之间的是通过弧后引张作用而形成的古生代南天山洋盆。伊犁块体在新元古代岩石组合、地层序列、构造环境与演化历史等方面与塔里木块体相似;南华纪裂解以来,差异逐渐明显,并逐渐朝中亚地区的巴尔喀什块体方向运移,到志留纪时增生到哈萨克斯坦板块上,成为巴尔喀什山弯构造带的南部成员。柯坪块体在岩石构造组合、岩层时代、构造环境与演化历史等方面和塔里木—库鲁克塔格、伊犁、中天山三个块体均存在较大差异,属于新元古代洋壳块体。地质证据、岩浆岩年代学证据和碎屑锆石U-Pb年龄谱表明,新疆地区的前寒武纪块体记录了地球早期演化过程中丰富的地壳活动与岩浆作用信息,对全球多期构造-岩浆事件响应积极,包括全球古陆核生长事件、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事件、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与裂解事件。柯坪块体保留了冈瓦纳大陆聚合的信息。  相似文献   
979.
舒长根 《热带地理》2000,20(3):215-218
通过对江苏省春季低温时空分布特点的分析,指出江苏省春季回暖的迟早既受纬度影响,也与海拔、地形、地貌等诸多因素有关,各地不同,各年也不差异。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早稻安全播种期,并采取一定措施可有效防御春季低温江西农业带来的危害。对于江西省重要产粮区-赣北鄱阳湖区来说,则应尽快建立以防风防护田林为主体的林网体系。  相似文献   
980.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dissipation in hyperconcentrated flow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equilibrium equation for the turbulence energy in of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theory. The equation sediment-laden flows was derived on the basis was simplified for two-dimensional, uniform, steady and fully developed turbulent hyperconcentrated flows. An energy efficiency coefficient of suspended-load motion was obtained from the turbulence energy equation,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sediment suspension energy to the turbulence energy of the sediment-laden flows.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dissipation in hyperconcentrated flows. A total of 115 experimental runs were carried out, comprising 70 runs with natural sediments and 45 runs with cinder powder. Effects of sediment concentration on sediment suspension energy and flow resistance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nergy efficiency coefficient of suspended-load motion an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wa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data. Furtherm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dissipation in hyperconcentrated flows were identified and describ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high sediment concentration does not increase the energy dissipation; on the contrary, it decreases flow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