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9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335篇
测绘学   166篇
大气科学   159篇
地球物理   185篇
地质学   543篇
海洋学   215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16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2篇
  1949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1.
为揭示湿地变化剧烈区湿地格局变化过程及规律,利用GIS和RS技术,结合地学信息图谱与空间自相关方法,对1954-2010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54-2010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面积逐渐减少,88.7%的沼泽湿地丧失,湿地斑块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空间聚集性逐渐降低,且空间格局由集中连片分布转变为零星散布;降雨量减少、气温升高及径流量减少,是造成沼泽湿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地形地貌影响到沼泽湿地的丧失程度,以海拔20~80 m的沼泽湿地面积丧失最多。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丧失同时受农业开发、居民点分布、湿地保护区建设影响,距居民点越近,沼泽湿地面积丧失呈指数增加,距保护区越近,沼泽湿地面积丧失越多。  相似文献   
212.
电磁地理环境无所不在,电磁环境的“时间、空间、频率”特征进行监测与分析对于评估电磁地理环境对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电磁辐射数据的获取方法和空间化表达的研究非常有限。电磁现象有着自身的空间传播与衰减特性,传统的空间插值方法并不适用于电磁现象的空间化表达。全频段车载电磁环境监测系统沿道路密集采集获取不同频段电磁辐射强度信息,需要对其进行空间插值才能刻画其二维空间的分布特征,本文根据电磁波空间传播规律,提出并实现了基于电磁辐射传播模型的电磁环境空间插值方法,对车载移动电磁环境监测系统获取的数据进行空间化处理,并将该方法与常用的IDW和Ordinary Kriging空间插值方法进行实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比其它空间插值方法更适合于电磁地理环境数据的空间化表达。  相似文献   
213.
自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以来,世界各国竞相开展智慧城市的研究和实践,国内各城市也迅速行动,纷纷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以之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去推动。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进步和应用效果。该文在分析智慧城市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关于时空信息大数据和云平台建设的思路和关注点。梳理了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并对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结合智慧临沂建设的实例,从基本情况、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实现方式和实施进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总结。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适合该地实际,能够切实解决该地实际问题的建设模式,才是智慧城市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14.
阐述了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和M/S(Mobile/Server,移动设备/服务器)架构的特点,总结了GIS技术在排水管网管理中的应用.以城市排水管网巡查养护管理工作的需求为基础,介绍了基于B/S与M/S混合架构的城市排水管网巡查养护WebGIS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功能实现,包含管网巡查、管网养护、管网应急管理等功能.将该系统应用于城市排水管网的运营管理过程,可改善目前排水管网粗放不系统的管理模式,提高城市排水管网巡查养护工作的效率和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15.
保水功能是湿地土壤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于2009年5月,对原生状态的泥炭土及开垦1 a、5 a、15 a、30a和45 a水田的表层土壤(0~20 cm)保水功能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对保水功能的差异性的影响,探讨农业耕作对湿地土壤保水功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耕作对土壤保水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原生状态的泥炭表层土壤(0~20 cm)渗透系数和饱和贮水量分别为2.10×10-3 cm/s和1.88×103 t/hm2,明显高于垦后水田.开垦初期(1~15 a),土壤保水功能变化较大,渗透系数及饱和贮水量变化速率分别为0.11×10-3cm/(s·a)、0.05×103t/(hm2·a),而持续耕种45 a后,保水功能变化趋于平缓,渗透系数及饱和贮水量变化速率仅为0.01×10-3 cm/(s·a)和0.02×103 t/(hm2·a),表明开垦初期土壤保水功能对农业耕作更为敏感.泥炭土壤表层(0~20 cm)的有机质和孔隙度大于水田,而容重则相反.有机质与孔隙度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有机质的减少是导致土壤保水功能降低的重要原因.同时,农业耕种对土壤保水功能的影响与土壤最初有机质含量和农业耕作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16.
张玉敏  盛谦  朱泽奇  杨继华 《岩土力学》2010,31(11):3525-3530
利用三角级数叠加法,考虑到基岩场地的深度衰减效应,生成了大型地下洞室群非平稳人工地震动加速度时程。然后利用动力时程分析法,对大渡河某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群进行了非线性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研究在不同频谱人工地震波作用下地应力特征、峰值加速度和频谱对大型地下洞室群位移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洞室群相对位移随着侧压力系数和峰值加速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加,不同频谱的地震波有着截然不同的位移特征。研究成果对高地震烈度区地下洞室群抗震稳定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17.
基于小波包的地下洞室群地震响应及其频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崔臻  盛谦  刘加进  冷先伦 《岩土力学》2010,31(12):3901-3906
基于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在合理选择地震动力分析阻尼参数的条件下,开展白鹤滩水电工程13#机组剖面地下洞群围岩地震响应研究,并结合小波包变换方法从加速度峰值及振动能量角度评价了地震波在岩体中的传播规律及洞室群不同区域地震响应的频谱特征。结果表明: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强度随高程增加而增加,层间错动带有一定减震作用;小波包分解可以较全面地给出地震响应成分的频率分布;地震波的高频分量在岩体传播过程中逐渐衰减;在地下洞室群附近,岩体地震响应的加速度峰值和振动能量频谱特征以1~3 Hz频段为主,其他频段对岩体地震响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18.
对中亚热带山区天然常绿阔叶林、次生常绿阔叶林、人工林(针叶林和阔叶林)、柑橘园和坡耕地等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O2排放连续3a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天然林改为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后,土壤CO2排放量显著减少32%~63%,主要原因为地上凋落物归还量减少,地下细根生物量和周转下降,频繁人为干扰和严重水土流失引起土壤有机碳库数量和质量大幅下降。本区天然林改为次生(人工)林,土壤CO2排放量减幅(32%~48%)高出热带平均水平(29%),改为农业用地,土壤CO2排放量减幅(50%~63%)高出全球平均水平(33%)。  相似文献   
219.
冷先伦  盛谦  何恩光  朱泽奇  赵羽 《岩土力学》2011,32(11):3420-3431
为研究隧洞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掘进下隧洞围岩的损伤特征,选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背景工程,针对隧洞围岩TBM掘进后的损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根据板岩在室内试验中表现出来的脆性和屈服后强度特性,提出了以黏聚力弱化-摩擦角强化(cohesion weakening and frictional strengthening,CWFS)脆性模型为基础考虑岩体屈服后损伤的本构模型,通过VC++编译dll动态链接库,并将其植入FLAC3D程序中。应用神经网络和遗传方法等优化算法对本构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反演分析,并以室内三轴压缩试验为依据,对该本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考虑损伤的CWFS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板岩的弹性特征、屈服后的强化特征、脆性破坏特征和破坏后残余强度特征。以该模型为基础,模拟了南水北调西线隧洞在TBM掘进条件下隧洞围岩的变形特性、应力发展规律及其损伤演化特征,并与基于Mohr-Coulomb本构关系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的考虑损伤的CWFS模型能更好地反映隧洞掘进后围岩损伤特征,即损伤沿着弱势区域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220.
我国原位地应力测量与地应力场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景锋  盛谦  张勇慧  刘元坤 《岩土力学》2011,32(Z2):51-58
随着我国交通、能源和水利水电等行业快速发展,在复杂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下兴建大量岩土工程,尤其是深埋长隧道,原位地应力测量及其相关研究逾加重要。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首次成功进行原位地应力实测以来,在地应力测量及相关研究方面已取得了长足进展。文中扼要介绍了我国地应力测量的发展历程,着重总结了在钻孔应力解除法、水压致裂法和其他常用原位地应力测量法及工程区初始地应力场分析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结合我国区域构造应力环境和岩土工程的特点,对地应力测量和工程区初始地应力场研究方面的展望阐述了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