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9篇
  免费   924篇
  国内免费   1389篇
测绘学   453篇
大气科学   987篇
地球物理   863篇
地质学   2147篇
海洋学   692篇
天文学   195篇
综合类   348篇
自然地理   50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265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海盐气溶胶影响酸碱气体及无机盐气溶胶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力学平衡模式ISORROPIA及与之耦合的气相化学模式,通过两类敏感性试验,探讨了海盐气溶胶、相对湿度、温度对3种无机盐(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包括液态和固态)和3种酸碱气体(氨气、气态硝酸、氯化氢)浓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海盐气溶胶浓度对热力学平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海盐浓度相对较低、相对湿度达到0.4~0.5以上、温度在-10~15℃之间时对各物种的平衡浓度影响比较显著。温度升高抑制硝酸盐、铵盐的生成,同时引起气态硝酸、氨气和氯化氢浓度的增加。而湿度升高时对硝酸盐、铵盐的生成有促进作用,反而造成气态硝酸、氨气和氯化氢浓度的降低。海盐气溶胶、相对湿度及温度的变化对硫酸盐气溶胶没有影响。在热力学平衡中如果考虑海盐气溶胶(主要成分NaGl)的作用会使得硝酸盐气溶胶、氨气浓度增加,而硝酸气体、铵盐气溶胶浓度减小,其中硝酸盐和气态硝酸的改变最为明显。由于海盐气溶胶和硫酸、硝酸的反应,产生了氯化氢气体,造成海盐气溶胶的氯亏损现象。  相似文献   
42.
为了进一步检验和修改本文部分作者先前初步提出的影响夏季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因子及如何相互作用形成西北干旱气候的物理图像,本文继续用一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设计了5组试验,利用ECMWF 的格点分析值资料,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隆升和环流差异是形成西北干旱气候的重要因子,已提出的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物理图像大体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3.
近期国内珠宝市场上出现一种产自巴西的绿欧泊,该类绿欧泊表现出的宝石矿物学特征与传统的欧泊有着明显差异。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手段,并结合电子探针、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等测试分析方法,就其化学成分、物相、微结构、谱学特征及颜色成因等问题展开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巴西绿欧泊的主要矿物组成为蛋白石,含不等量的α-方石英和α-鳞石英等次要矿物,整体呈不规则胶柬状结构,局部微波纹理发育;该类欧泊主要由直径约10~30nm的SiO2球粒聚集而成;由H2O和M—OH倍频振动致近红外吸收谱带位于7000cm-1处,由H2O合频振动致近红外吸收谱带分别位于5200,5612cm叫处,由M—OH与[SiO4]合频振动致近红外吸收谱带位于4600-4100cm-1范围内。笔者还对巴西绿欧泊的呈色机理一并给予了探讨。  相似文献   
44.
1.IntroductionTheAsiansummermonsoonconsistsoftwosystems,i.e.,theSouthAsianmonsoonandtheEastAsianmonsoon.TheSouthChinaSea(SCS)monsoonisoneoftheimportantsubsystemsoftheEastAsianmonsoon.IthaslongbeenconcernedabouttherelationshipoftheSCSmonsoonwithchangesofthegeneralcirculationandweatherpatternsinadjacentregions.TaoandChen(1987)suggestedthattheonsetoftheAsiansummermonsoonstartsfirstinthenorthernSCSusuallyinmid--May,thenpropagatesnorthwardtothemainlandofChinaandthewesternPacificsouthofJap…  相似文献   
45.
Climatic regime shift and decadal anomalous events in China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Climatic time series from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instrumental records from China showed temporal and regional patterns in the last two to three centuries, including two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s at quasi-20-year and quasi-70-year timescales revealed by signal analysis from wavelet transform. Climatic anomalous events on the decadal timescale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two oscillations when their positive (or negative) phases coincide with each other to amplify amplitude. The coldest event occurred in the decade of 1965–1975 in eastern China, while the periods of 1920–1930, 1940–1950, and 1988–2000 appeared to be warmer in most parts of China. For the precipitation series in northern China, the dry anomalous event was found in the late 1920s, while the wet anomalous event occurred in the 1950s. A severe drought in 1927–1929 in northern China coincided with the anomalous warm and dry decade, caused large-scale famine in nine provinces over northern China. Climatic anomalous events with a warm-dry or cold-wet association in the physical climate system would potentially cause severe negative impacts on natural ecosystem in the key vulnerable region over northern China.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ummer rainfall anomalies in the eastern China monsoon region showed an opposite variations in phase between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North China) and the mid-low Yangtze River Valley as well as accompanied the shift of the northernmost monsoon boundary. Climatic regime shifts for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 the last 200 years were identified. In North China, transitions from dry to wet periods occurred around 1800, 1875, and 1940 while the transitions from wet to dry periods appeared around 1840, 1910, and the late 1970s. The reversal transition in these time points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Climatic regime shifts in China were linked to the interaction of mid- and low latitud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s (the westerly flow and the monsoon flow) when they cross the Tibetan Plateau in East Asia.  相似文献   
46.
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时变信息提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了利用RS技术提取土地利用时变信息的方法,通过对该方法的评价分析和应用实例,证明其在提取土地利用时变信息中切实可用.  相似文献   
47.
本文对RCD30 Oblique Penta倾斜航摄仪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分剔在街景工厂软件和Virtouzo_AAT软件中进行空三加密试验,对空三成果的精度进行分析、比较,确定RCD30 Oblique Penta系统获得的影像数据在特定软件环境下能够达到传统的大比例尺3D产品的生产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8.
蔡倩  付伟  伍健莹  赵芹  玉永珊  邵亚  罗鹏 《第四纪研究》2021,41(5):1294-1305

海岛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于认识海岛表生地质环境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我国最大的第四纪火山海岛——涠洲岛为案例,重点研究亚热带海岛环境下火山岩风化土壤的稀土元素(REE)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涠洲岛土壤REE总量(ΣREE)自然变化范围较大,介于59.07~575.30 mg/kg,平均值为285.53 mg/kg,高于中国大陆土壤背景值(163.86 mg/kg),指示火山岩风化海岛具有较高的土壤REE丰度。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分析指示,岛内土壤的REE含量高低变化呈现出以带状和斑块状为主体形态的空间分布不均一性,推断其成因与母质岩石类型和地形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3种不同岩性的成土母岩的ΣREE含量变化序列为:玄武岩(236.66 mg/kg)>火山碎屑岩(215.58 mg/kg)>含生物碎屑海滩沉积物(18.99 mg/kg),对应的土壤ΣREE含量具有类似变化规律,即玄武岩土壤(307.20 mg/kg)>火山碎屑岩土壤(297.46 mg/kg)>含生物碎屑海滩沉积物土壤(89.73 mg/kg)。该证据指示母岩是控制岛内土壤REE含量变化的首位因素,玄武岩整体上易形成具有较高REE丰度的土壤,火山碎屑岩次之,而含生物碎屑海滩沉积物反之。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火山碎屑岩单一岩性区内,发育的土壤REE含量也会随地形地貌差异而出现显著变化,其原因是地形地貌制约了土壤矿物和化学风化程度,海蚀丘陵比海积平原更利于海岛土壤中REE次生富集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9.
波普艺术在艺术史版图上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构和重塑.通过对波普艺术作品进行梳理和分析,提炼出波普艺术风格的艺术性特点,寻找波普艺术风格对地图设计的启示,并总结一些拓展性的波普艺术风格设计方法,将其应用于实践,输出比较完整的波普艺术风格地图设计作品,最后讨论输出地图的效果与质量.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