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75篇 |
免费 | 1053篇 |
国内免费 | 16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62篇 |
大气科学 | 776篇 |
地球物理 | 944篇 |
地质学 | 2816篇 |
海洋学 | 836篇 |
天文学 | 56篇 |
综合类 | 329篇 |
自然地理 | 6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132篇 |
2022年 | 247篇 |
2021年 | 347篇 |
2020年 | 294篇 |
2019年 | 252篇 |
2018年 | 262篇 |
2017年 | 263篇 |
2016年 | 285篇 |
2015年 | 345篇 |
2014年 | 258篇 |
2013年 | 353篇 |
2012年 | 383篇 |
2011年 | 412篇 |
2010年 | 382篇 |
2009年 | 371篇 |
2008年 | 391篇 |
2007年 | 347篇 |
2006年 | 352篇 |
2005年 | 288篇 |
2004年 | 219篇 |
2003年 | 182篇 |
2002年 | 205篇 |
2001年 | 153篇 |
2000年 | 119篇 |
1999年 | 68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4年 | 3篇 |
1951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染色法测量坡面流流速的最佳测流区长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染色法是测定坡面流流速最常用的方法,但对测流区长度的选择没有统一标准.统一测流区长度不仅能减少流速测定误差,还能提高不同试验间的可比性.本文采用室内变坡水槽试验,用染色法测量表面最大流速并计算平均流速时,选择6个常见测流区长度,以流量法计算的平均流速为参照值,选取5个统计参数(RRMSE、RE、NSE、R2、MAE)作为评价指标,将不同测流区长度下染色法与流量法所获得的平均流速进行比较,分析染色法测量坡面流流速的最佳距离.研究结果表明:当测流区长度为2m和3m时,RRMSE都较小;在2m处,RE、MAE达到最小,NSE、R2最接近1,此时染色法测定的流速与流量法计算的流速最为接近.因此,用染色剂法测量坡面流速度的最佳距离应选在2m. 相似文献
102.
为探究预应力锚杆对岩体板裂化破坏的控制机制,首先进行了岩体板裂化破坏的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并运用FLAC数值模拟技术,模拟了平面应变状态下板裂化破坏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3种不同的预应力锚杆施加方案,进行预应力锚杆对岩体板裂化破坏控制机制的数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锚杆的作用削弱了裂隙尖端应力集中现象,有效地抑制了岩体内裂隙的扩展与贯通、板裂化破坏的形成;作用在板裂区边界的预应力锚杆,不仅能够抑制板裂化破坏的形成,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板裂化破坏的范围;作用在板裂破坏区内的预应力锚杆,可有效限制板裂岩体向临空面的位移,体现出提高板裂岩体整体变形刚度的作用。研究结果对认识深埋隧洞围岩板裂化破坏的形成机制、板裂化破坏的合理支护控制以及岩爆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3.
2000~2008年巢湖流域主要局部暴雨特点及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的影响,巢湖流域局部暴雨灾害频繁,给巢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损失.本文根据2000~2008年巢湖流域的局部暴雨的实测资料,对几场暴雨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对认识现阶段巢湖流域的局部暴雨特点,为防汛抗洪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自钻式原位剪切旁压模型不同固结荷载颗粒流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钻式原位剪切旁压仪具有扰动小,能同时测出不同深度土的变形和强度参数,在精确测定土体参数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受分析手段与研究水平的限制,对SBISP多级加载过程中周围土体的变形响应研究较少,而土体变形参数的确定与其变形机制是密切相关的。基于此,应用PFC3D颗粒流程序对不同固结荷载SBISP模型进行了仿真数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剪应力的逐级施加,中间区域颗粒的位移量不断增大,且位移矢量方向性更加显著,在第5级剪应力作用下,影响区域位移矢量形状呈现为倒锥形;而随着上覆固结压力的增大,探头周围试样的受影响范围逐渐变小;在探头作用下球颗粒的运动轨迹呈台阶状,台阶形态随距探杆中心距离增大而趋于平缓,球颗粒的Z向位移量亦随之呈负指数形式衰减;此外,剪应力与探头摩擦系数呈正相关关系,但当摩擦系数达到某一阈值时,剪应力-位移曲线不再变化。其研究成果对于深入开展SBISP试验多级加载过程中影响域内土体变形过程与变形模量之间关系研究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本文提出了我国核电发展的 4项策略 ,明确了近中远兼顾的 3个层次的发展目标及相关的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108.
粤北油洞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洞岩体位于诸广南部岩体中部,是一个重要的产铀岩体,岩性为中粒小斑状二云母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32±4Ma(MSWD=3.2),属于印支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在主量元素方面,具有富硅(SiO2平均为72.65%)、富铝(A/CNK值平均为1.12)和高的K2O/Na2O比值(平均为1.79);在微量元素方面,大离子元素富集,Ba、Sr、P、Ti、Nb、Ta亏损明显,具有高的Rb/Sr(平均为8.08)和Rb/Nb比值(平均为20.96);在稀土元素方面,轻稀土明显富集,配分模式呈右倾型,Eu亏损明显;在同位素方面,εNd(t)值低(平均为-11.9),(87Sr/86Sr)i高(平均为0.72330),Nd模式年龄古老(平均为1954 Ma)。这些特征一致表明,油洞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范畴,是在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碰撞结束后不久形成的伸展构造环境中,位于中—下地壳部位的古—中元古代地壳组分由于在地壳缩短之后的伸展、减薄环境下产生的减压、导水和地幔上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由泥质岩和砂质岩混合组成的源区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 相似文献
109.
110.
水平旋喷桩施工引起周围土体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旋喷桩施工期间,大量高压流体注入土层,引起土层内部产生较大的膨胀作用,致使周围一定区域的土体发生变形。水平旋喷桩施工引起土体变形可以归结为压力膨胀和体积膨胀共同作用的问题。依托单根水平旋喷桩施工的现场实例,建立了水平旋喷桩施工引起土体变形的数值模型。将水平旋喷桩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问题简化为圆孔的膨胀问题,可以统筹考虑注浆压力和注浆流量的影响。首先需要确定注浆压力的影响半径和注浆流量引起的体积膨胀比,然后可以通过数值模型计算膨胀引起的土体变形。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值的对比表明,当注浆压力影响半径为成桩半径的6倍时,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